第44章 穀歌聽不聽話(3 / 3)

巧合的是,在此10天前的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言人宣布中國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改革,增強人民幣彙率彈性。這意味著過去兩年人民幣彙率緊盯美元的局麵將有所改變。果然就在3天後,6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彙率升至6.79,首次跌破6.8大關,創下曆史新高。盡管中國政府一再強調,中國政府對人民幣彙率的政策擁有絕對的自主權,但是這樣一個“增加彈性”政策的出台,多多少少緩和了中美之間彙率大戰的氣氛。6月24日,奧巴馬也通過媒體對中國這一舉動表示歡迎。

中國政府和美國政府之間彙率之戰的緩和,降低了穀歌這個戰爭籌碼的份量。而實際上,穀歌在3月份退出中國市場之後,並沒有從奧巴馬那裏撈到實質性的好處。相反,穀歌在中國退出媒體焦點的同時,卻一直沒有停止過遊說美國國會,要求在言論自由和自由貿易等方麵,向中國政府施壓,他顯然還惦記著中國市場這塊肥肉。

當然,穀歌自己說出要退出中國市場,勢必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而這個事件還會涉及政府、用戶、競爭對手等,有一係列聯動的反應。我們不妨來看一下。

就穀歌而言,最直接的影響體現在見風就是雨的美國市場。穀歌的股價在2007年年底突破700美元,創下曆史最高價格。到了2008年,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穀歌的股價也一路下滑,到了2008年年底跌破300美元,到達穀底。之後又開始一路反彈。到了2010年1月,漲到600美元。但是1月初,穀歌發表聲明要退出中國市場,穀歌的股價又開始回頭往下掉,至2010年4月中旬,跌到550美元。美國市場的很多投資者對穀歌的股價表現表示不滿,要求穀歌出來說明情況。雖然說導致穀歌股價在2010年第一季度下跌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與退出中國市場這個事情不能說沒有很大的關聯。

其次,用腳指頭想想就知道,穀歌退出中國的第一個大贏家是百度。就在穀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的2010年3月,百度在納斯達克的股價創下每股628.5美元的曆史高點,並首次超過了穀歌的股價。穀歌退出中國,百度無疑將占領中國的搜索引擎市場,名副其實地一統江湖了。百度甚至還擺出一副同情穀歌的姿態,認為自己的目的不是為了打敗穀歌,現在沒了穀歌做競爭對手,還真有點高處不勝寒,不好玩了。百度的老總李彥宏曾在2006年穀歌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說過穀歌會在中國混不下去的,這句話當初可能隻是為了凝聚百度的戰鬥力,但是現在李彥宏被當作神人來膜拜。

穀歌的美國競爭對手微軟,盡管沒有在這個事情上撈到太多好處,但是看到對手少了一塊地盤,心裏總是開心的。微軟自從穀歌要退出中國的消息傳出來之後,就開始一邊說穀歌的風涼話,一邊借機抬高自己。說穀歌不懂如何在中國做生意,所以現在混不下去了隻好退出;我們微軟不會這麼笨,我們要繼續在中國服務於中國的用戶。況且現在微軟自己也有了搜索引擎Bing。com,因此微軟乘機為Bing。com造勢,說穀歌走了,bing來了,中國用戶改用bing不會有什麼損失的,雖然絕大部分人並不看好這個bing。

而中國本土一些其他的搜索引擎,如有道、搜狗,都出來和微軟的bing搶江湖老二的位置了。

唯一鬱悶的是,穀歌不聽話,害苦了其在中國的合作夥伴,他們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比如,新浪、天涯等網站都已經停止了同穀歌的合作。如果隨著事態的發展,穀歌網站無法正常在中國大陸訪問,那麼勢必會影響到網站的廣告業務。穀歌在中國的廣告業務目前都由中國本土的公司代理,這樣的話,這些代理的業務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但是如果穀歌香港的網站能夠繼續為中國大陸的用戶提供服務,廣告業務則應該能夠繼續下去。

中國政府的態度已經很明確:穀歌是走是留是穀歌自己的事情,如果要留在中國,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如果要退出中國,要做好相關的善後工作。

美國政府可以為穀歌說話,但不是無條件的。所以最終還是取決於美國政府自己的利益以及中美的力量對比。

穀歌不聽話,隻是場風花雪月的浪漫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