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穀歌,我們做事的效率的確提高了很多,但是我們的能力到底是提高了還是下降了呢?如果沒有穀歌,我們是不是還能照常生活?
人們對生活和工作太依賴於穀歌的擔憂,說到底就是對穀歌壟斷市場的擔憂。如果說在中國不用穀歌,至少還能用百度,而在美國和歐洲市場,穀歌基本上是一手遮天,沒有什麼可替代產品。同時,穀歌的產品線一直在不斷地延伸,很多產品都是免費的,這些免費的產品給其競爭者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如穀歌聲音(Google Voice)對於Skype、穀歌文檔(Docs)對於微軟的Office軟件,等等。如果隨著穀歌的不斷膨脹,穀歌把一些競爭對手都排擠掉,最後統治了整個互聯網,到那個時候,不管用戶喜不喜歡穀歌,能夠使用的也隻有穀歌產品了。那麼接下來如果穀歌說我要開始收費了,搜索引擎搜一次五毛,大部分用戶也別無選擇,隻能乖乖地交錢。不管是不是杞人憂天,這個聲音確實在美國市場上經常出現,並且自2007年以來越來越大。一些競爭對手不斷抱怨穀歌越來越強勢,自己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目前,美國政府和歐盟都已開始對穀歌是否涉嫌壟斷進行調查。
對於穀歌的第二層擔憂是穀歌知道得太多了。我們每天都在穀歌上麵搜索信息,穀歌知道你想幹什麼;我們使用Gmail收發郵件,穀歌不僅可以知道你在和誰保持著聯係,還知道你們之間說了些什麼話;同樣,很多人使用穀歌的文檔(Docs)進行文件寫作和儲存,這就相當於你把你的文件夾交給穀歌保管,穀歌當然能夠獲悉這些文件的內容了。
而作為企業,很多美國企業通過穀歌建站(Sites)申請域名並設立網站,通過穀歌的服務使用企業郵箱(界麵跟Gmail一樣)。通過穀歌AdWords或者AdSense進行廣告運作。
這也就是說穀歌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我們的檔案管理中心和工商管理所,他掌握了大量美國人和美國企業的資料,甚至全世界使用穀歌的用戶和企業的資料。這一點,對美國政府而言,是非常有價值的東西。
自從10年前“911事件”之後,美國開始重新審視其國家安全政策。其中一條就是建立強大的信息網絡,加強對本國和外來人口的監視。比如作為美國人,現在辦理駕照都要按指紋,而這個駕照在美國幾乎等於身份證,每個人都有;對於外國人,美國政府也采取了同樣的政策,外國人去美國的領事館辦簽證,無論最後是否通過,都得按指紋,在美國機場入境的時候,再按一次。
同樣,“911事件”之後,美國政府出台《愛國者法》(The Patriot Act),加緊對銀行交易的審查,要求美國銀行提供一些客戶的資料,目的在於監督和防範涉嫌恐怖活動資金的流動。美國財政部已先後確認100多人和部分機構跟恐怖組織有關係,讓美國的銀行凍結這些人的資產,同時禁止美國人同這些黑名單上的人做買賣。
從美國國土安全的角度出發,這些措施無可厚非,但是讓很多美國人感到不舒服的是美國政府打著反恐的旗號,實際上侵犯了個人隱私。尤其到了現在,美國政府反恐已經反了這麼多年,可成效不大,基地組織依舊活動猖獗,這讓美國人對美國政府的反恐政策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質疑。更何況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也出現了不少冤假錯案。比如“911事件”之後,一個名叫埃哈卜·埃爾馬若比(Ehab Elmaghraby)的埃及人被懷疑跟恐怖組織有染,被美國政府抓去關了一年。後來發現這哥們兒是被冤枉的,怎麼辦?賠償,“年薪”30萬美元。
但是美國政府不這樣想。“911事件”對美國政府最大的影響就是美國重新審視自己的國際地位。自冷戰結束之後,美國一國獨大,洋洋自得,誰也不敢大聲跟美國人說不。美國人還在享受這種優越感的時候,居然有人開著飛機來撞樓,被扇了一耳光的美國政府開始反思了,是不是自己把自己想象得太強大了?看看這個世界,冷戰後的近20年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歐洲人團結一致,成立了歐盟;俄羅斯走出了困境,大有卷土重來的意思;在亞洲,中國和印度都在崛起,後生可畏;在中東,還有一大幫成天跟美國對著幹的人。這麼一圈看下來,美國政府覺得自己全球霸主地位已經受到了威脅,所以美國不得不做點什麼,來消除這些威脅,維持自己的絕對強勢地位。而加強信息情報網絡,是首當其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