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互聯網的帶頭大哥(1 / 3)

用穀歌自己的話來說,穀歌的目標是管理全世界的信息。全世界的用戶,無論你在哪個角落,隻要能夠連上互聯網,你就能在萬能穀歌上麵找到你想要的任何信息。這話聽起來口氣很大,穀歌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嗎?

穀歌的英文名Google來自於單詞“googol”。這個單詞是由一個名叫米爾頓·西羅蒂(Milton Sirotta)的美國小孩在1938年想出來的詞,代表10的100次方的意思。穀歌剛開始的時候隻做搜索引擎,就想到了這個詞,意為用戶在穀歌上麵可以獲得接近無限的信息。但是在注冊域名的時候發現googol已經被人注冊了,所以稍微改變一下就叫作Google。看來不是每個大人物的誕生都會電閃雷鳴,房子中央躥出一條龍來,穀歌這個名字的由來就再隨意不過了。

經過短短幾年的快速發展,穀歌不知不覺成為了一個龐然大物。到2009年年底,穀歌在美國的搜索引擎市場的份額高達72%。相比之下,雅虎隻有12%,微軟bing隻有9%,被甩得不是一般遠。

除了搜索引擎,穀歌還有一個長長的產品列表,每一個產品的市場份額都讓競爭對手膽戰心驚。

Youtube,這個穀歌花16億美元買來的家夥,目前占據美國視頻網站市場的50%。

穀歌曾經還打算花20億美元買下Facebook,但是最後Facebook投入了微軟的懷抱。強扭的瓜不甜,穀歌幹脆自己開發社交服務產品。2010年2月,穀歌Buzz上線。

穀歌地圖,在短短幾年時間裏迅速崛起,在美國市場已經和老牌地圖網站Mapquest打成平手。

電子郵箱市場雖然壟斷集中度較低,但Gmail還是占據了一席之地。在目前的電子郵箱市場中,雅虎郵箱市場份額最大,為4%。包括Gmail、美國在線、AIM、微軟MSN在內的其他幾家主要的電子郵件服務商市場份額都在1%上下。在這些公司中,除了Gmail隻有5年曆史之外,其他電子郵件服務商均有10多年的曆史了。

穀歌的瀏覽器Chrome於2008年9月推出,隻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它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就占到了9%,僅次於Firefox和微軟的IE,而且市場份額幾乎每個月都在上升。

Blogger(即Blogspot)是穀歌提供的博客服務,目前擁有最多的活躍博客用戶,市場份額高於Myspace和Windows Live。

穀歌的Picasa提供相片共享服務,目前市場份額僅次於美國老牌相片存儲及共享網站PhotoBucket和Flicker。

此外,還有穀歌的建站(Sites)和文檔(Docs)服務,前者提供域名注冊和網站建設服務,後者提供在線文件創建和共享服務。這兩個服務在美國也有大量的用戶。穀歌建站(Sites)目前為100多萬用戶提供域名申請、建站和電子郵件服務;而穀歌文檔(Docs)的用戶已經達到2500萬。

穀歌圖書(Book),目前已經掃描了700多萬本圖書,供用戶在線查閱。

穀歌學者(Scholar),囊括了美國和歐洲主要的學術期刊。被美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師生廣泛使用。

穀歌的兩大廣告項目,AdWords和AdSense,占據了美國互聯網廣告行業的半壁江山,直接威脅到其他美國互聯網公司的生存。

穀歌付款(Checkout),是一個網上支付係統,大有和貝寶(Paypal)平起平坐的架勢。

穀歌聲音(Voice),可使用戶通過網絡直接撥打電話,美國用戶可以免費撥打美國境內的電話,明顯就是來搶Skype的市場。

除了互聯網,穀歌的觸角還伸向其他領域。穀歌目前有自己的手機Nexus One以及自己開發的手機操作係統Android。此外,穀歌還開始著手建立超高速寬帶網絡;並且在2010年2月獲得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U。S。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 FERC)批準,進軍能源領域。

……

看一下穀歌的產品列表,不難發現,在互聯網這片自留地中,處處都有穀歌的身影。而且更為蹊蹺的是,如果是穀歌占據市場優勢的產品,比如搜索引擎、視頻網站,別人很難再做大;而對於已經相對成熟的市場,比如圖片共享、電子郵件等,穀歌隻要想插上一腳,他很容易就獲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甚至可以把原來市場中的老大拉下馬。所以到了現在,連微軟、蘋果這樣的大牌公司都不得不對穀歌刮目相看。

於是很多人感到奇怪,穀歌到底有什麼神秘武器?讓穀歌致勝的《葵花寶典》是什麼?

穀歌沒有《葵花寶典》,但是穀歌卻明白IT行業的兩個大道理:第一個是鎖住(Lock-in)理論,第二個是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有時候也用Network Externalities,都是一個意思)。這兩個武器足以讓穀歌在IT行業中翻江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