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國政府和百度的“勾結論”或者中國政府暗中支持中國企業的論調在美國非常有市場。比如之前有人指出百度可以無視版權提供音樂下載服務,中國政府能夠容忍這樣的做法而不加製止。而穀歌因為美國法律的製約,不能也不會這樣做,早年在美國風靡一時的Napster(納普斯特)網站就是因為同樣的模式而被關閉的。所以有不少聲音是針對中國的版權問題的,認為這樣的競爭環境無疑有失公允。但是後來穀歌中國自己也推出了音樂搜索和下載服務,這個聲音自然也就銷聲匿跡了,穀歌中國也不提版權了。
這樣的問題都是通過調整市場經營策略來解決的,但是當市場策略失效的時候,很多非市場的因素就開始出現了。穀歌這次把目標對準了中國政府的審核製度,前麵已經分析過,這個理由其實是很牽強附會的。穀歌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想先發製人,擊中中國的敏感部位,和版權問題一樣,以便在今後事態的進展中取得主動權,在中國獲得更多的資源。
幾天後,希拉裏在那個關於互聯網自由的演說中也為穀歌說了幾句話。她一方麵鼓勵美國的互聯網公司走出去,為更多的國家提供自由的信息及服務;另一方麵她希望更多國家的能夠以更開放的姿態對待互聯網和信息流動。這話聽著怎麼有點耳熟,仔細一想,如果把“互聯網”這個詞換成“小麥”或者“棉花”,這段話其實也適用於美國在這些行業上的政策。
在這個事情上,穀歌和美國政府找到了共同的利益相關點。就美國政府而言,它目前麵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繼續坐穩世界老大這把交椅。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美國借助自己科技實力和金融霸權,成功地忽悠亞非拉人民為他打工,美國人逐漸養成了寅吃卯糧的消費習慣,導致最後債台高築,出現金融危機,並且波及世界各國。你做老大沒問題,但是必須要照顧好小兄弟,如果小兄弟餓著了,也自然不會繼續認你做老大。所以美國人現在要重新思考該過怎麼樣的生活,至於具體怎麼走,比如金融秩序如何重建,讓美元繼續走弱還是反轉,是不是該加息,等等,這些具體問題美國人天天都在爭論,自己都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美國要繼續主導一些重要的領域,糧食如此,能源如此,互聯網也是如此。決不能讓現在口袋裏稍微有點錢的亞非拉國家來奪權,尤其像中國這樣正在崛起的國家。而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互聯網無疑成了國家間競爭的新戰場,這也是奧巴馬政府目前的戰略核心之一。
因此,這個時候白宮想到了穀歌,想到了Youtube和Twitter。這些互聯網企業跟高盛、摩根斯坦利一樣,主導著自己所在的行業,他們或許能夠為美國政府出一把力。而對穀歌而言,有了美國政府的撐腰,在中國市場說話就更有底氣,而且回頭美國政府也一定會犒勞他。
但問題是,這一招有用嗎?穀歌退出中國是真退還是虛退實不退?他真的會為了配合美國政府的中國戰略而甘心放棄一個13億人的市場嗎?他這樣做又能從美國政府那裏得到什麼呢?而所有這些,能夠掩蓋穀歌在美國本土的種種問題和在全球其他市場中的種種矛盾嗎?請接著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