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卓越領導(11)(3 / 3)

技術

這裏說的技術是指領導的業務能力,領導者理所當然地成為組織的模範。領導沒有過硬的業務能力難以服人。技術的培養需要領導者切忌眼高手低,從基層做起、從最簡單的做起,這樣升上來的領導位置最穩最牢、技術過硬的人未必是領導者,而領導者必定是技術上過硬的。我們在這裏告誡那些不懂技術的領導者,趕快掌握一門技術吧,哪怕隻有一樣,要不然太危險了。技術精湛加之優秀的管理經驗,你會成為真正高素質的領導者。

思維

人的一切都被自己的大腦所控製,人的差別的本質在於思維。領導者高人一等之處在於別人沒想到的,自己卻想到了;別人想到的,自己想得更深更遠。領導者要培養自己活躍、健康的思維方式,就需要不斷地鍛煉和充實自己,使嗅覺更加靈敏起來。領導者思維的前瞻性是領導者與一般人思維的差別所在。要培養自己良好的思維習慣,多觀察、多思考、捕捉信息、鍛煉自己的頭腦,增強敏銳性,由單一的一元思維走向豐富的多元思維。

創新

領導者的空間要靠自己來開拓。每一位領導者如果還想繼續幹下去的話,就應該十分清醒地意識到:世界每天都在翻新,每天新的東西層出不窮,如果不創新,不僅僅意味著落後,還意味著最終的滅亡。一個組織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不斷創新,不斷更換自己的運作方式,這些創新來源於領導者,領導者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在現代組織中決定著組織的生死存亡。領導者的創新素質需要他平時不斷地積累與學習,很難想象,一個一無所有腹中全空的人會創新,因而要求領導者不能丟掉學習。創建學習型組織,不僅使領導者自身的知識係統得到鞏固與完善,而且使組織更加智能化,這是一切創新的基礎。

品格的魔力

人們說:“造就政治家的,絕不是超凡出眾的洞察力而是他們的品格。”

領導者的品格是決定領導人才自身價值高低的一個重要方麵,也是領導者魅力的重要源泉。夏爾·戴高樂就曾說:“那些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會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對於追隨他們的人來說,他們是最終目標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

從理論上講,領導作為一種指揮和控製行為,實際上就是領導者對被領導者產生影響的過程。一個成功的領導者關鍵就在於他具有超過一般人的影響力,從而能更有效地影響或改變被領導者的心理和行為。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有的學者就幹脆將領導定義為“有效的影響力”。那麼影響力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影響力來自於兩個方麵,即強製性影響(如傳統因素、權力因素、資曆因素等)和自然性影響。自然性影響又稱非權力性影響,品格就是產生這種影響的主要來源。一個團體的領導能否獲得其成員的真心擁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品格修養。領導者的品格通過兩種途徑產生作用:認同與模仿。

認同是指在群體活動中,個體大都有一種強烈的從感情上要將自己認同於另一個體,特別是認同於領導者的品格特質的心理趨勢;模仿則是指品格對於被領導者產生刺激從而引起被領導者再現某一榜樣的一種社會心理行為。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領導者的品格具有五方麵的作用:

良好的品格可以使人登上權力頂峰。因為隻有良好的品格才能引起公眾的認同感,從而賦予他們相應的權力。如華盛頓就以其完美的品格贏得了新生美國的信任,他當上了第一任總統。1788年,出席製憲會議的一位代表皮爾斯·巴特勒在談到總統權限的規定時說:“代表中有許多人選舉華盛頓將軍擔任總統,而且根據他們對華盛頓品格的看法而決定他們應當給予總統多大的權力。”良好的品格造就優秀的領導者,惡劣的品行則是成功的羈絆。比如在美國四年一度的大選中,在眾多的候選人激烈角逐的情況下,政治家唇槍舌劍,你來我往,互相貶低對方的品格以作負麵宣傳。而大眾傳媒和選民們的注意力有時往往並不是在競選人辯論的政治社會問題上,而是在競選人本人的品格形象上。惡劣的品行顯然是難以承受對手的攻擊和輿論的聲討的。

良好的品格有助於有效領導的實現。由於模仿和認同兩種心理趨勢,良好的品格便可加強群體或組織的整體性,甚至使領導和被領導者休戚與共、榮辱相依,從而加快組織目標實現的進程。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品格低劣,即使大權在握,也不能實施有效領導。

良好的品格使領導受到下屬的愛戴和其他人員的敬佩,更重要的是讓後來的領導者找到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