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時浪費時間最多的是時斷時續的幹活方式。不隻是停頓下來本身費時,而且重新工作時,還需要時間調整情緒、思路和狀態,才能在停頓的地方接著幹下去,而有頭無尾,更是明顯的浪費。
樹立“今天”的觀念
每個人都要樹立“今天”的觀念。
就在今天,我要開始做這件事!
就在今天,我要完成這件事!
就在今天,我要克服掉自己的某個缺點!
就在今天,我要讓自己的身心健康!
就在今天,我要讓人喜歡!
就在今天,我要給別人帶來幸福!
就在今天,我要成功!
就在今天,我要活得很精彩!
我隻有今天!
如果每個人都能抓住今天,那他一定能抓住成功。
如果說,漫長的人生就是金鏈,它以分、秒、日、月、年環環相連,那麼愛惜了分分秒秒,就是珍惜了人生。凡是在事業上有作為的人,無一不是珍惜時間的人。
有人問愛迪生,是否同意“為科學休假十年”。他回答說:“科學是永無一日休息的,在已過的億萬多年間,它於每分鍾都工作,並且還要如此繼續工作下去。”如果說商人在金錢上計較一分一厘的個人得失,那麼治學者則是在時間上計較一分一秒的事業得失。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科學家,愛惜時間真是到了“發瘋”的程度。無論發生了什麼事,也不能使他們閑過一日。愛迪生在1871年聖誕節結婚那天,剛舉行完結婚典禮,他突然想出了個解決當時還沒試驗成功的自動電機問題症結的點子,便悄聲對新娘瑪麗說:“親愛的,我有點要緊的事到廠裏去一趟,待會兒準時回來陪你吃飯。”新娘一聽,心裏不太樂意,一看他那緊張樣兒,隻得無可奈何地點了點頭。他這一去,到晚上也不見影兒。直到半夜時分,有人去找,見廠裏點著燈,隱隱約約有人影晃動,進去一看,看見愛迪生在那兒聚精會神地幹活兒,不禁脫口喊出來:“啊呀!你這位新郎官,原來躲在這兒,害得我們找得好苦啊!”愛迪生大夢初醒,忙問:“什麼時候了?”“都到12點啦!”愛迪生大吃一驚,咚咚咚往樓下奔去,一路跑,一路說:“糟糕!糟糕!我還答應陪瑪麗吃晚飯哩!”對於不叫一日閑過的愛迪生來說,結婚這一天也不肯放過。愛迪生活了85歲,僅在美國國家專利局登記過的就有1 328項科學發明,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發明。
“無窮歲月增中減”,過去一天,剩下的日子就少一天;長大一歲,壽命就縮短一年。但是,有的人不是不叫一日閑過,而是日日閑過,認為今天過去還有明天,明天沒有完。他們到頭來,隻能像“明天老人”那樣對鏡自歎:“鏡裏但見鬢如銀,虛度閑擲七十春,隻因常立明天誌,一生事業付兒孫。”
“不叫一日閑過”,對於年輕一代人來說,尤為重要。我們不能一味地歎歲月之虛擲,感年華之流逝,讓寶貴的時間在躑躅中白白地流過。人生易老,時不我待。必須抓緊每一天,才能使生命之光閃耀異彩,才能在白發蒼蒼的時候,理直氣壯地回答:我沒有虛度年華。
不進則退的時間觀念
工作不日進則日退。有人藐視一天的價值,以為不足道,認為稀裏糊塗地過一天也無所謂。殊不知,沒有一天,哪來一生!工作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把數學上的“正”與“負”,運用在自我檢測上,可以檢查出自己是否做到日有所學,日有所進。季米特洛夫講過:“青年時誰在睡下時,不想想一天中學會了什麼東西,他就沒前進。雖然日常工作很多,你們必須好好組織自己的工作,要找出時間來考慮一下一天中做了些什麼:是正號還是負號?假如是正號——很好,假如是負號,那就要采取措施。”我們不妨把在一天中,工作有成績看做“正”,沒有成績看做“負”,在每天睡下時,像季米特洛夫講的那樣,一想一問,那會大有好處。人們往往在捫心自問中,看到了自己的進步,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是“正”號的話,更上一層樓;是“負”號的話,奮起直追。這一問,可以問出雄心,問出進步,使自己在學習上,隻有日進,不會日退。
“一日工作是一日功,一日不工作十日空。”
認真完成每天的任務
我們工作,不僅要有長期計劃,而且要有短期安排,這個安排,就是工作定額。工作定額是工作計劃的具體步驟。假若沒有定額,工作的鬆鬆垮垮,造成時間上的極大浪費,到頭來,工作“計劃”變成了“空話”。有了工作定額,就可以統籌安排,形成製度,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逐步完成工作計劃。
定額一經製度化,就要立即付諸實踐。不能學學停停,一定要自覺培養每天完成工作定額的習慣。
每天完成工作定額的習慣,要靠高度的學習自覺性和堅忍的毅力來保證。
“明天”,是勤勞最危險的敵人。任何時候都不要把今天該做的事擱置到明天。而且應當養成習慣,把明天的一部分工作放在今天做完。這將是一種美好的內在動力,它對整個明天都有啟示作用。著手完成每日定額也是一樣,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計劃在今天做的事放在明天。
“這就是全部了,年輕人,”一分鍾經理人激動地說:“當然,我相信如果你能夠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利用、發揮和尊重這些時間管理的基本法則,你會成功的,好好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