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促銷策略與管理(1)(2 / 3)

(6)購買。最後,目標顧客中有一部分人可能對產品產生信任感,卻不打算購買,他們期待更多的信息或日後再作決定。促銷者的目標是引導這部分消費者邁出最後一步。刺激行動的策略包含低價、優惠獎勵等。★

◎ 促銷信息的溝通過程

促銷過程是一種信息溝通過程。企業與中間商、消費者、不同的公眾進行溝通,中

間商與消費者、不同的公眾進行溝通,另外消費者之間也存在著信息的交流。企業對

消費者和社會公眾的信息溝通主要有廣告、營業推廣、公共關係和人員推銷四種方式。

信息溝通過程是一個完整的行動過程。下圖所示的是最典型的一種九要素信息溝通模式。

圖12—2:信息溝通過程模式圖

發送者是信息發送的主體,也叫信息源或溝通者。

編碼是指把信息編成符號的過程。

信息是被傳播的基本內容,經過編碼後表現為一組信號。媒體是信息傳播所依賴的途徑和渠道。

解碼是接收者確認發送者所傳遞的符號的意義的過程。

信息接收者是視聽群眾或信息傳播的終點,也稱受眾。

噪音則是溝通過程中非計劃的幹擾或歪曲,結果可能使得接收者接收到與發送者所傳遞出的信息不同的信息。

上述溝通模式強調了有效溝通中的一些關鍵性因素。

★(1)發送者必須了解受眾、確定溝通的目標,並能夠根據受眾對信息進行有效的編碼,采用有效的傳播渠道,此外還必須建立信息反饋渠道以了解接收者對信息的反應。

(2)要使信息有效,發送者的編碼過程必須與接收者的解碼過程吻合一致,發送者與接收者的經驗重疊越多,信息產生的效果越好。

(3)噪音對信息溝通的影響主要基於以下原因:首先,接收者是有選擇地注意,不可能注意所有的刺激因素;其次,接收者會有選擇地曲解,將信息按自己的意圖加以理解;再次,接收者會有選擇地記憶,可能隻記住所得信息中很少的一部分。★

建立有效的促銷係統包括以下過程:營銷的信息發送者必須確定目標顧客,了解目標顧客的特征,然後確定企業的溝通的目標,決定信息內容,選擇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編製促銷總預算,製定促銷組合,評價促銷效果,並對營銷溝通過程加以管理和協調。

◎ 目標顧客研究

研究目標顧客的特征,從促銷方麵要求企業了解目標顧客對本企業及產品的認識

深度和印象。

1.認識深度

認識深度是指目標顧客對企業及其產品的了解情況。研究目標顧客對企業及其產品的認識深度,通常可使用評分法。如將顧客的認識深度從根本不知道到非常了解分5檔,即:

★(1)根本不知道。

(2)略有所聞。

(3)了解一些。

(4)了解較多。

(5)非常熟悉。★

當然也可根據需要將檔次劃分得更多或更少。再通過調查,就可以知道目標顧客對企業及其產品的認識情況。

2.印象

印象是指企業及其產品在目標顧客心目中已樹立的形象。為了便於企業製定出具有針對性的促銷目標,在了解目標顧客的認識深度後,還要知道目標顧客對企業及其產品的印象。這一方麵的研究,仍可采用上述評分法。如將顧客對企業及其產品的印象從印象很差到印象很好分為5檔:

★(1)印象很差。

(2)印象不太好。

(3)印象一般。

(4)印象較好。

(5)印象很好。★

同樣,分的檔次也可以更多或更少。

3.綜合

若分別以認識深度和印象為橫軸和縱軸,可建立如圖12—3所示的分析框圖。圖12—3中認識深度從“略有所聞”開始,因為當認識深度為“根本不知道”時,就談不上印象的好壞。將對企業及其產品的調查結果標在圖上,根據其在圖中所處的位置,可以大致了解企業所麵對的目標顧客的基本特征。如A企業通過對目標顧客的調查,發現目標顧客對企業認識深度平均得分為5,印象平均得分為3,該企業在圖中的位置就在A點,即顧客對企業了解較多,但企業在目標顧客心中的形象較差。

圖12—3 認識深度印象分析圖

◎ 設計溝通信息

信息的設計內容包括決定信息的內容、確定信息的結構、選定信息的格式和選擇信息的采源。

1.信息的內容

信息內容是信息溝通所要表達的主題,是闡述目標顧客對產品感興趣的原因。信息內容有3種類型:

一是理性訴求:理性訴求是展示產品確實具有的利益,比如展示產品的質量、經濟、價值和性能的有關信息。

二是感性訴求:感性訴求是利用喜愛、幽默、愉悅、害怕、內疚等情感來說服人們做或者不做某事。比如用可怕的後果來勸阻人們吸毒、酗酒等。

三是道德訴求:針對目標顧客的價值觀念而設定,用來激發人們支持社 會公眾事業,如利用“環保’’概念激發消費者購買無氟製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