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何甄選有悟性的候選人
悟性高的人通常都比較聰明,有智慧,他們勤於思考、善於發問,他們善於觀察、善於聯想。因此企業在選人的時候可以從以下3個方麵來權衡。
(1)選擇聰明人。聰明的人往往比較敏銳,能夠觸類旁通,洞察力也比較好,所以聰明人的悟性通常比較高。比如百度在選擇人才時就比較注重選擇聰明人。
百度在招聘員工時,尤其是招聘應屆畢業生時“要求大學生足夠聰明”。人力資源高級總監魯靈敏表示,資曆在百度招聘的時候不是很看重。“學生可能有很聰明的智慧,我們非常願意把他們吸收過來,然後培養他們、帶他們一起做事情。”
怎樣才算是“足夠聰明”呢?魯靈敏覺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有幾個簡單的標準可循。“我們在麵試的過程當中有一些問題和問卷去判斷。同時,對一些管理經驗比較多的人員,通過他回答問題的邏輯性、反應能力、對事物關聯性的看法,從宏觀和微觀來判斷這些人是不是足夠聰明。”
(2)選擇喜歡提問的人。“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喜歡提問證明他在思考工作。勤於思考、善於發問對於提高悟性會有所幫助。因此喜歡提問的人悟性通常會好一些,所以企業可以選擇喜歡提問的候選人。
(3)選擇善於觀察和聯想的人。善於觀察和聯想,在貌似普通的事物中發現深刻的東西,也是有悟性的表現之一。我們常說“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有一位銷售人員,特別善於在別人熟視無睹的事物中發現機會。有一次,公司為一個促銷活動製作了一個大型廣告牌。他雇了一輛三輪車把廣告牌拉回公司。在路上遇到車多人多的時候,三輪車就不得不停下來,由於廣告牌做得很新穎,引來不少路人駐足觀看。這樣一件很平常的事卻引起了這個銷售員的注意,產生了一個很好的宣傳構想。回到公司後他向領導建議:如果多做幾個這樣的廣告牌,再雇幾個拉三輪車的人每天在城市裏跑,豈不是既廉價效果又好的活動廣告嗎?他的建議最終被公司所采納並實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由此可見一個悟性好的人一定是善於思考的,所以企業選擇人才時要選擇那些善於觀察、善於聯想、善於思考的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