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資曆,就是指資格和經曆,是指候選人在同類工作領域裏的工作經驗,它不同於平時所講的實踐經驗。資曆不強調麵麵俱到的實踐經驗,而是特指相關行業的工作經驗。

1.不重學曆重資曆

與以往相比,現在企業對學曆的要求明顯降低。在招聘會上明確要求應聘者學曆在本科以上的企業並不多,而許多公司甚至沒有對學曆作出任何要求,它們希望在招聘時能夠多一些選擇,不希望有能力的應聘者被學曆擋在門外。

在放寬了學曆要求的同時,很多企業卻提出了“具備本行業工作經驗”或“3~5年相關工作經驗”的要求,尤其是對於技術類和營銷類崗位,往往實際經驗比學曆更重要。

企業傾向於具有一定資曆的應聘者不是沒有原因的。一方麵,招聘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會馬上派上用場,可以省去培養新人的時間和財力,縮短員工適應工作的時間;另一方麵,現在應屆大學生的“成活率”很低,企業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對他們進行經驗和技能培訓,而他們卻可能隻是把企業當成了實習基地和跳板,企業到頭來隻是為別人做嫁衣。因此,很多企業認為與其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還不如直接招收有經驗的員工劃算。

2.資曆要求不應一刀切

資曆並不代表一切,所以企業在選人時對於資曆的具體要求應靈活掌握,不能一刀切。有些崗位對資曆的要求比較嚴格,有些崗位則可以放寬一些。對於有些人,盡管資曆可能稍微差一些,其他條件好的也可以考慮。

比如,對於以效能為導向的銷售模式而言,如從事大型的係統、設備、工業品以及解決方案的銷售工作,它對資曆這方麵的要求相對嚴格一些。如果招來的人沒有相應的工作經曆,那麼就很難掌握一個係統或一個設備的整個銷售過程。取得好業績就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企業一般不會給予太長的時間來產生績效,所以要求候選人要具有一定的相關工作經驗。

而對於有些崗位和有些企業而言,也許很高資曆的候選人並不是很好的選擇。比如對於一般的文員,並不需要候選人具有很好的資曆,事實上也不會有很多人幾年來一直做一名普通的文員,即使存在,這樣的人也不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另外,不同的企業也要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靈活掌握對候選人的資曆要求,不應一味地效仿其他企業的要求。

以銷售崗位為例,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應選擇不同的候選人。

不僅僅是銷售崗位,對於其他崗位也是如此。

同時,由於一個資曆很好的員工,也許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適應就能進入工作的正軌,但是資曆也往往會使他思想僵化,缺乏創新能力,同時也會要求比較高的薪酬待遇。而且,這種高資曆人才,很可能已經打上前一個企業的烙印,很難再融入到新企業的氛圍中去。所以,即使是處於成熟期的企業,也要注意招聘一些資曆不太高的年輕人,以補充新鮮的血液。

由於資曆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應聘者的實際工作能力,所以現在的企業在選聘人才時更加注重有資曆的候選人。同時也應注意到,資曆並不代表一切,企業對候選人資曆的要求不應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