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創業突圍名人堂——8位創業家的創業真經(3)(3 / 3)

一、迅速反應。這是爭取主動、化解信息真空期各種負麵猜測出籠的最

好方法,也是表示誠意的一個手段。

二、坦誠告之實情。這是能博取公眾同情理解的一個手段。擠牙膏式地

給出真相,隻會加深誤會、猜疑與對立。用謊言來應對更是自殺,一個謊言要靠N個謊言來支撐,在當今信息日益透明的大勢下,謊言在公眾的關注下幾乎沒有任何存活的空間。

三、負荊請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犯錯的人有誠意,對與錯將

會變得不會那麼重要。克林頓一開始死不承認桃色事件,美國公眾以及獨立檢察官死揪住他不放,他看形勢不對勁,在電視上聲淚俱下地向美國人民道歉,公眾情緒迅速轉為同情。輿論總是同情弱者,公眾對當事人的態度的興趣更甚於事件本身——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是感覺勝於真實。比如,潘石屹在氨氣事件中,完全是一幅負荊請罪的樣子,這充分激發起公眾的寬容心和同情心,於是大家很快就決定“放他一馬”。

四、承擔損失。這是表達誠意的一個負責的態度。能推就推、能賴就賴,

隻會帶來更大的報複。如“砸奔事件”、三菱越野車事件、東芝筆記本事件,都因為商家不願承擔損失而讓消費者采取了更為過激的反應,對於其品牌帶來了不小損失。而潘石屹在氨氣事件中顯然做得負責的多,他承諾事件中的房主可以退房,不願意退的話潘石屹負責將房間裏的氨氣降低到安全範圍內。

五、高層出麵。高層在信息以及權力上,都比中下級員工占有絕對優勢。他可以即時回

答公眾的問題而無須層層彙報,也可以立馬作出承諾。這種快捷的溝通非高層莫屬。此外,高層出麵也從側麵反映出企業的重視,有助於平複公眾的情緒。

史玉柱創業真經:東西做得好,也得說得好

依靠四千元起家,通過科技創業,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積累大量的財富,成為創業天才,五年內躋身財富榜第八位。然而,搖身一變又從一個千萬富豪成為“中國首負”,然後沉寂數年又以保健藥品重新起家,再次崛起,重登中國財富榜高位,身家過十億,這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正是史玉柱在商海中書寫的傳奇。綜觀史玉柱的商業鏖戰史,處處充溢著營銷的影蹤,“東西做得好,也要說得好”是這位商業奇人給創業者最好的啟發。

改革開放三十年成就了中國經濟騰飛的奇跡,伴隨著三十年的變革,無數的中國商人也在這奇跡的大潮中書寫著自己的傳奇,史玉柱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史玉柱的成功絕非偶然,他用兩次創業經曆為我們展示了教科書中都未能詮釋的創業真諦。高瞻遠矚的行業選擇,充滿智慧的營銷理念,獨具匠心的廣告宣傳,史玉柱的營銷戰略和廣告策略已經成為了眾多商人揣摩,研究和模仿的教科書似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