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掌控市場,紅海也能變藍海(3)(1 / 3)

產品不斷創新,渠道不斷創新,客戶不斷創新。緊隨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而發展,不斷使自己的公司保持創業態的發展態勢。中國的乳業市場,每年的市場容量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在膨脹。中國乳業領先品牌蒙牛的總裁牛根生卻說過這樣一段話:“即便我們做到了市場占有率第一,仍然要不斷創業,才能與中國乳業共同發展。假使有一天,這個總容量進入了高期,膨脹係數在零線徘徊,那時,如果我們做到了市場占有率第一,是不是進入了所謂的“守業態”呢?不,那是我們的智慧需要升級了。”

創業之初,一個成功的企業緊跟市場大潮走下去就可以發展了,但是達到一個更成熟的階段,企業接下來會難以發展。此時,便正如牛根生所說的,企業的智慧升級了。應該由原來的“滿足需求”轉變到“創造需求”才能進步。企業時時保持的“創業態”的心態,才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位於一直發展的態勢。

新老板關鍵點:

◆做企業,永遠需要“動”,永遠需要激情,永遠需要創造、創造、再創造。一句話:做企業永遠需要處於“創業態”。

◆當你不再想創業而妄想守業的時候,前麵就隻剩下一條路——走向衰落的路。要不自我革命,要不給人革命,創業中沒有第三條路。

專注屬於自己的“一瓢”市場

新老板創業點睛錄:

◆專注一個項目的發展更有助於創業,諾基亞在其經濟低迷時期專注於電信業的發展,直到如今成為行業巨頭。

◆任何創業的點子都需基於市場的需求,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就有機會創業。

諾基亞是移動通信的全球領先者,諾基亞公司專注於移動通信相關產品的研發與製造,包括移動電話產品及多媒體、娛樂、通信網絡和企業級的解決方案。致力於為市場提供易用和安全的產品,它的產品包括移動電話、圖像、遊戲、媒體以及麵向移動網絡運營商和企業用戶的解決方案。如今,諾基亞股票在全球五個主要證券市場上市,股東遍布世界各地。諾基亞的產品為豐富人們的生活,提升工作效率做出了卓越貢獻。

2007年,諾基亞公司實現淨銷售額511億歐元(約合761億美元),利潤收入達72億歐元(約合106億美元)。截至2005年底,公司在全球8個國家擁有14家工廠,並在11個國家設立了研發中心,雇員人數達到了約58800人。作為一家公眾持股的公司,諾基亞分別在芬蘭的赫爾辛基、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法國的巴黎、德國的法蘭克福以及美國的紐約掛牌上市。諾基亞究竟憑借什麼而贏得這個行業巨頭呢?我們不妨看看諾基亞一路走來的創業曆程。

諾基亞的曆史始於1866年,當時一個叫弗萊德裏克·艾德斯坦(FredichIdestam)的工程師在芬蘭北部的一條河邊建立了一家木漿工廠,定名為諾基亞。隨著工業革命的浪潮在歐洲的興起,人們對於紙板的需求激增使得諾基亞木漿廠迅速發展。

1898年,在諾基亞旁邊,芬蘭橡膠廠成立了。芬蘭橡膠廠主要以生產套靴為主,後來繼續開發新產品,芬蘭橡膠廠將諾基亞作為自己品牌,生產工業用橡膠製品,雨衣、地毯、球類等橡膠玩具。

1912年,芬蘭電纜廠創建,隨著人們對電力運輸和電報電話的日益增加,電纜需求量也隨之增加。芬蘭電纜廠有了良好的發展。1922年,芬蘭橡膠廠購買了芬蘭電纜廠的大部分股份。直到1967年,諾基亞集團成立。諾基亞集團經營造紙、化工、橡膠等幾個領域。早在1962年諾基亞電子部已經開始研究無線電傳輸問題,並奠定了諾基亞電信事業的基礎。

諾基亞早期,隨市場需求在各行業有利長足發展,贏得了大量基金。20世紀70年代,數字化信息網絡的發展,諾基亞開始為其提供設備。諾基亞也看到了新的發展空間,並開始了交換係統的發展進程。隨後,移動電話和更多電信基礎設施產品相繼開發出來,滿足國內和國際客戶的需求。到80年代和90年代,諾基亞成為全球數字通訊技術的先驅。1982年,諾基亞第一台移動電話senator問世,並在北歐移動電話網市場中一炮打響。為其在美國和英國新市場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20世紀90年代,手機用戶大幅增加,價格也迅速降低,諾基亞開始關注手機的性能和外觀設計。諾基亞很早就看到了移動電話是個人產品,不僅需要完善的功能,還必須滿足個人特點。諾基亞很快又成了手機產品實惠和時髦的象征,並以此迅速占領市場,成為行業翹楚。

從諾基亞的成功我們不難看出,它發展的核心就是時時刻刻以市場為中心,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在商業社會中,商品經濟是為了交換而生產,為市場而生產的經濟。為市場而生產,就要麵向市場,生產就不能脫離市場的需要。根據市場的供求關係而發展,根據需求導向來引導生產才是高效率和高效益的。

做生意不可講一錘子買賣,不可以我今天把東西賣給你,明天你就不知道我的去向。用一句政治上的時髦話語:要將目標放長遠,才能在生意場上可持續發展。做生意也要將可持續發展,意在說明生產產品,也要保證產品與市場的供求關係的平衡,產品的生產不可超越人們的購買力而盲目生產,也不可落後於人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