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名門,身後有清河崔氏的鼎力支持。又是李治極為信賴的老臣之子,在兵部尚書位置上熬了幾年,辦事能力有了經驗有了,歲數和李義府相近,要是這個時候他能夠登上相位,自然是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甚至於會讓大家感到很正常。
畢竟即便是皇帝,也絕對不可能冷落山東氏族太長的時間。這個時候選任一位山東氏族的人出來不是正好兒?朝中的宰相也沒有定數,如今僅僅隻有李義府,許敬宗,於誌寧,許囿師四位。李義府同中書門下,許囿師執掌中書省,許敬宗管著門下省,於誌寧管著尚書省。
可是於誌寧年紀大了,不能管事兒了,如今就是早朝都不怎麼參與了。許囿師也是一樣,雖然比於誌寧好上一些,但是終究是行將朽木。四位宰相之中有兩位歲數大的都快不能理事。剩下許敬宗和李義府,可都是因為皇後上位的,這也並不符合皇帝的平衡之道。
所以賀蘭敏之猜來猜去,還是覺得山東氏族最有可能的就是將這位兵部尚書送上宰相之位成功搬回一局,讓自己輸的不要這麼慘。同時拿回自己應該有的利益,和皇帝將和。
但是他們卻沒有辦法,總不能說平白無故的就命令皇上提任一位宰相啊。既然如此就隻能走旁門左道了,如今朝中勢力最大就是皇後一黨了。核心人物就四個,皇後本身不用說,許敬宗是隻老狐狸,他不去算計別人已經是阿彌托福了,誰還敢沒事兒去招惹他啊。經過長孫無忌案件,這個老家夥已經成功的在朝中塑造起自己的威勢了。
李義府這個人山東氏族沒放在眼裏,要底蘊沒底蘊,得了勢還不會為人處世。用不了多久就能拿下,但是他畢竟是宰相。用一個宰相換一個宰相,這筆生意武則天會不會做山東氏族不敢保證。而且李義府如今的勢力也不小,別沒偷到狐狸反惹了一身騷。
那麼剩下的最後一個就隻有賀蘭敏之了。山東氏族確定武則天一定會保住自己的外甥,而天可憐見,賀蘭敏之自己又送上這麼一個絕佳的時機,不搞他搞誰?
賀蘭敏之也是自己倒黴,正在人家想要算計他的時候一下子,自己就撞到槍口上了,絲毫沒有猶豫。
至於為什麼這麼長時間他們一直隱而不宣,恐怕是看許囿師,或者是於誌寧沒有多長時間好活了。崔餘慶還正處於年富力強的時候,等等也無妨。而且兵部尚書的位置也能在李治離京的時候撈到些切實的好處,所以就等了等`。
賀蘭敏之派阿大和阿二回長安就是給他們一個消息。讓他們知道,自己已經清楚一切的事情了,若是再不找自己聊聊,一切可能都晚了。相互製約之下,才導致了如今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