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告老還鄉(1 / 2)

敬宗和李義府的心是放下來了,可是長孫無忌立刻就心裏咯噔一下,暗道事情要壞。

他在宮中有眼線,同樣知道作日到底發生了什麼。小公主的死已經公布天下了,而且是以親王葬禮下葬的,這百官都清楚的很,但是他們不知道蓬萊殿的一幕。不過,長孫無忌知道。這個世界上,他想知道的事情即便是皇宮大內也同樣藏不住。

知道是知道,可是他怎麼也沒想到李治竟然會是這麼一個反應。按照常理,李治不是應該大大斥責一番,然後怒氣衝衝的一甩袖子離開。用實際行動告訴百官不要沒事兒盯著皇宮大內嗎?可是這個態度是怎麼回事?如此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不是擺明了要告訴天下人此事就是皇後所為?不是擺明了就是要告訴天下人這皇宮之中,堂堂的一國國母竟然容不下一個小小的昭儀生下的公主?

那些大唐皇家的威儀在哪裏?這皇家的臉麵還要不要了?

正當長孫無忌這般想著的時候,底下的百官已經炸了。雖然沒有人說話,但是互相之間衣服的摩擦聲音,笏板的聲音已經夠亂的了。幾乎每個人都調整了坐姿,想要仔仔細細的聽皇帝接下來的這段話。

“此事如今尚不清楚,仍舊在調查之中,在調查之中。”李治又故作姿態的說了這麼一句話。顯然許敬宗明白了,皇上這是不好意思了,戲畢竟要演全,他不再三逼問弄得皇帝下不來台,皇上怎麼好直接說出來皇後的行為呢!

“陛下,我等乃是外臣不知宮中之事,但是街頭巷尾議論紛紛臣還是聽的真真切切。還請陛下親口問問萬年縣和長安縣,這街頭巷尾的百姓們是怎麼議論的把。”

李治默不作聲,過了一會兒之後才開口說到:“既然許愛卿說了,那長安縣,萬年縣你們兩個出來說說這百姓們都是如何議論的?”

隨著李治的聲音,兩個人從朝班之中緩緩的走了出來。官職都不高,一個年紀尚輕,一個垂垂老矣。就是如今的長安縣,和萬年縣縣令。

如今的長安太大了,就分了兩個縣。東長安,西萬年。合起來取長安萬年的意味。雖然名字取得好,寓意也非常不錯,但是實際上這兩個縣令可以說的上是天底下最難幹的幾個官之一了。

後世流傳著這麼一句老話: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如今的這兩個萬年縣令和長安縣令就是惡貫滿盈之人啊,這是在京城做縣令啊。要知道這裏可是整個大唐王朝的都城啊,所有的辦公機構都在這裏。他們兩個不過是小小的五品官兒,在場的幾乎隨便兒拎出一個都比他們兩個官兒大。他們能管了誰?誰都管不了。

這還隻是官吏,就不說了。這滿長安城,皇親國戚,王公貴族,世家豪門多不勝數。而這世家子弟往往又最容易招惹事端,一旦出了事兒就是長安縣或者是萬年縣的責任。若是讓普通人來幹,恐怕用不了三天就得滾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