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事情還是要說的。
“請陛下屏退左右吧,老臣這身體自己知道,無妨。”
李治皺了皺眉,還是揮手:“你們都下去吧。王來福去門口盯著,周圍有人,就地格殺。”
“是,老奴領旨。”屁顛屁顛的帶著一幫太監宮女下去了。
“這回舅舅可以說了吧?”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啟奏陛下,您於九成宮中被洪水阻攔道路多日。當時洪水巨大,九成宮中與外界完全斷絕消息,老臣隻得阻止其餘所有宰相與司空共同理政,請陛下恕臣僭越之罪。”
“事出突然,就算是朕也沒有想到。當時如果太尉不理政,這偌大的國家將要如何?此事舅舅無罪反而有功,待得今日大朝之後,舅舅進宮我等再商議論功行賞之事。”李治顯得很是大度,因為平時也是長孫無忌處理政事,他頂多算是個打醬油的。看看奏折,發表意見而已,一直也不是他主導。
“老臣惶恐,臣要說的是第二件事。當陛下被大水阻隔消息近四日之時,宰相柳奭有所異動。”
“恩?”李治幾乎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聲的恩了一下:“舅舅你再說一遍。”
“陛下沒有聽錯,老臣也沒有說錯,宰相柳奭有所異動,臣有奏折在此,請陛下過目。”說著從寬大的袍袖之中拿出一本奏折雙手舉過頭頂。
“奏折不忙著看,舅舅接著說。”
“暴雨連天,半月有餘。臣看柳奭有所異動,心中甚為惶恐。畢竟他的身份實在是...於是當晚緊急與司空會麵,並下令,嚴密監視七家五姓,太原王氏,和...”長孫無忌有點兒說不下去了。但是李治眯著眼睛,不斷地綻放出凶光,他想聽的是下邊的話。
“說”幾乎是壓抑著心頭的怒火,大喊出聲,就是沒有拍桌子而已。
“和東宮,中宮。”
這是殺頭的罪名...不,這是株連九族的罪名。在皇帝沒有在宮中的時候,嚴密監視皇後和太子,想幹什麼?要謀反嗎?
不過,顯然李治並不相信長孫無忌會謀反。對於太宗給他留下的輔政大臣,長孫無忌和李績,他從來都沒有擔心過,他們兩個會謀反。所以縱使這麼不滿,也仍然沒有不放心長孫無忌掌管政權,李績掌管軍權。所以這件事情先放在一旁。
“說,柳奭有異動,那東宮呢?中宮呢?”
“啟奏陛下,東宮沒有絲毫的動靜。但...中宮頻繁接見太原王氏夫人,老臣不知談了什麼。太原王氏於幾日前仍然在奔走七家五姓。但,趙郡李家,隴西李家,博陵崔家,清河崔家沒有絲毫異動。”
“那還有範陽盧家,滎陽鄭家呢?”李治再也忍耐不住了,大吼出聲。
“範陽盧家當代家主的兩位兄弟前往長安,於昨日離去。滎陽鄭氏,似乎在囤積糧草。”
“似乎?”
“滎陽鄭氏於糧食方麵的底蘊太過於深厚,恕老臣一時之間難以摸清底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