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除了大慈恩寺以外,這裏是玄奘大師唯一的修行之地。可以說是簡樸至極。
走到幾件茅屋近前,就看到一個身著僧袍的年輕光頭和尚站在桃樹之下雙手合十仿佛是在等待著誰。
看到賀蘭敏之和阿大來了,年輕和尚嘴角含笑,朝著他們兩人走了過來。微微低了低頭,雙手合十不改:“賀蘭施主,好久不見。”
賀蘭敏之也不敢有絲毫怠慢,趕緊的雙手合十朝著這個年輕的和尚施禮:“窺基大師多禮了,好久不見,大師安好。”
玄奘法師一生收徒不少。自然是沒有傳說中的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什麼的。但是最出名的卻僅僅隻有四人,其中三人應該就是後世吳承恩先生創作孫悟空三人的靈感來源。
第一位和孫悟空很像,據說是在取經途中收的一位天才兒童,對於經文的理解,在他這個年齡上幾乎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且記憶力超群,過目不忘,但是賀蘭敏之並沒有見過,在大慈恩寺中也沒有聽說過這個人。
第二位就是眼前的這位窺基大師。應該就是豬八戒的原型,這位大師雖然年輕,但是卻天生長得老氣橫秋,臉上帶著不少的橫肉。一身並沒有玄奘大師的慈悲之氣,倒是遠遠看去戾氣甚重。此人俗名姓尉遲,乃是開過大將尉遲敬德的侄子。而且這位大師年輕的時候就熟讀兵法和儒家經典,後來才對佛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尉遲敬德的幫助下,也通過了玄奘大師的考核後,拜入師門。
據說這位大師入門之時還有著別人都不曾有的三個條件,第一不斷****,第二準吃葷血之物,第三就是過午能食。從這三條就可以看出來,玄奘大師並不是那種迂腐之人,佛家應守的戒律自己的弟子都不用守。
第三位圓測大師,是新羅國的王子。一生中規中矩,他和眼前的窺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應該就是沙僧的原型。
通過這三位,來自於不同的國家,各自有著各自的性格,就可以看出來玄奘大師倒是有些像孔子,有教無類的樣子。所以才會出現第四位出名的人物,但是與前三位的正麵人物不同,最後這位之所以流傳千古,是因為風流韻事。
也就是數年之前就已經被太宗陛下腰斬的辯機。
正在賀蘭敏之思緒萬千愣在當場的時候,窺基大師上前來:“賀蘭施主,趕快進去吧。師父已經等了您好長時間了,一大早就讓我出來候著您咯。”
“哈哈,那倒是辛苦大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