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歌家又搬家了,就在她去義熙一中讀書不久的時候。
平家租住的那片區域,政府要開發,公家給那片區的居民安排了新的安置房後,原來的地方就不允許住人。
這本來是個壞消息,不過公家的人安排人來他們這片區做搬遷工作的時候,有個工作人員聽說平歌爸爸是這裏曾經一老幹部(也就是平歌爸認的那個幹爸)的親屬,由於之前那老幹部對他還不錯,於是他就在上麵替平家說了一些話,雖然平家沒有當地戶口,但是,搬遷的時候,平家還是分了新的房子。
新的安置房離場部比較遠,盡管有了新房,為了平歌平飛讀書方便,平媽媽又和平爸爸費盡心思的在場部另外一個地方找到了暫住房。那房子比較舊,沒有自來水,屋頂的瓦片經常在大雨的時候脫落。不過,好在這個房子是免費的,原主人因在義熙買了新房子,全家都搬到義熙去了,舊房子等著征地的時候賣錢,需要找個人看守,剛好平家需要房子,原主人就大方的讓給平家暫住。原主人省了房屋看守的費用,平家也省了租房的費用。
平歌聽到自己家搬新家,不過不住那做安置房的水泥房,而是住那下雨天就會漏雨的瓦片房,她心裏沒有什麼情緒。盡管老媽沒有詳盡的給她講其中那幾道彎的辛苦,而是簡單的給她講明這樣做的理由,但是她還是能夠明白父母為她和弟弟,所付出的那麼的艱辛。
“我隻能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的希望,來報答他們。”平歌在自己新年的日記本上寫道。
“惜安她們現在都很忙,我收到她們的信越來越少了。”橫格本上,又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平歌從不懷疑她在初三結下的那段友誼,她隻是感覺,大家都在忙了。
搬家,朋友聯係少,這些都是平歌能夠理解的事情。
隻是,讓人意外的是,她理解了,並不代表她內心就安穩了,相反的,在她不知道的時候,一種叫做沒有安全感的因子,又一次附在了她的潛意識裏。
沒搬一次家,她的安全感就會少一些,曾經親密的友情慢慢變得疏遠,也會流走我們的安全感。
一個人缺少安全感會怎樣?
這個問題,少女時代的平歌從沒有去意識到過,更不要說去考慮了。
缺乏安全感的人,會去做一些事來分散這種內心莫名的不安。比如在某些事上沉迷,獲得一時片刻的內心的平靜和安寧。那些事,通常都稱不上好事,稱得上好事的是少數人,大多數人都不是。
日後的校園生活,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
秋天的義熙一中是很漂亮的,金色的陽光從金色的樹葉裏灑下,把校園的道路變得斑駁可愛。
在與之前的朋友漸漸減少的聯係中,平歌也在義熙一中有了自己的朋友,當然,所謂的朋友,在目前為止,也隻是說的話比較多,去食堂吃飯的時候能夠一起走的人。
校園是一個特殊的地方。與社會相比,它就是一個象牙塔。裏麵的生活很簡單,每天的日常,無外乎上課,打鈴,下課,課間操,放學,午休,晚自習,體育活動,等等。逢月的時候,有的學校回組織月考。簡單的概括,這裏的生活無外乎學習和取得好成績。
這個象牙塔,不需要擔心種種的社會問題,比如住房、工資、水電費、複雜的同事與領導關係,甚至社保,五險一金,以及年齡大了要逼婚了,要成剩男剩女了等等。
他們來這裏的目的,有且隻有一個,那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爸媽增光,為學校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