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加強檢察文化建設的理念認識與路徑研究(3 / 3)

4.以加強檢察製度文化為重點。雖然文化的根本是理念,主要通過教育感召來培育,但人之惰性是不可否認的。正如古人所言“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而剛性的製度正是“利道”和“整齊”人之惰性的有效方式。同時“無規矩不能成方圓”,檢察文化建設的整體性也要求廣大檢察人員的普遍遵從,所以用相應的製度機製從外部對幹警進行約束激勵,能夠提供一定的保障作用。加強檢察製度文化建設必須考量各個檢察製度之間的關係,對檢察製度及時進行修改補充完善,對於涉及廣大檢察人員的製度,諸如績效考核製度、獎懲機製等,要公開聽取和吸收各方的意見,提高檢察人員參與性,讓他們清楚檢察機關期望什麼,找出自己工作中可以改善或簡化的地方,通過跨部門的參與、分析和討論,提出改善方案並積極執行,使製度的建立更具人性化。此外,還應當將實踐中較為成功、成熟的管理經驗、具體做法製度化,以此來推進檢察工作創新發展。

5.以檢察行為文化建設為落腳點。檢察組織文化、製度文化、物質文化固然重要,但其落腳點是行為文化,“忠誠、公正、清廉、文明”的檢察官形象要靠每一位檢察官主體來塑造。檢察官在公務活動中代表的是檢察機關,尤其是在訴訟活動中,檢察官的儀表形象、言談舉止,代表國家的形象,體現法律的尊嚴。加強檢察行為文化建設,必須切實規範檢察人員的執法行為、言行舉止、人際交往,努力培育檢察人員符合職業道德要求的行為模式,確立檢察人員共同的行為準則。要堅持從源頭抓起,從細微處防起,加強對檢察人員遵紀守法、廉潔自律、職業道德教育,在思想上築起檢察人員的道德防線,增強拒腐防變能力,養成忠於法律、忠於事實的職業操守。要倡導“愛集體、講奉獻、明事理、懂規矩”的檢察機關風尚,引導檢察人員成為有責任、有愛心、明是非、守本分的身體力行者。要規範檢察禮儀,從檢察工作用語、執法態度、待人接物、言行裝扮、物品擺放等細節抓起,督促檢察人員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習慣,培養良好的司法品性和文化內涵,提升文明執法的社會形象。

五、城關區院加強檢察文化建設的重點、難點及基本徑路

1.檢察人員應當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提升人文素養。中國傳統文化承載千年風雨,淵源深厚。它悄聲無息的引導人們形成一種思維方式,養成一種行為習俗,樹立一種價值取向。唯有識古,才能更好的鑒今。傳統文化中“天地之間、莫貴於民”的民本思想,“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氣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以天下為已任的胸懷,“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賤也”的廉潔文化,等等,都是檢察人員汲取養分的曆史沉澱和文化資源。文化的功效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檢察人員隻有有意識有選擇地注重學習,在優質傳統文化的長久侵淫滋潤下,才能成為具有人文素養的“文化人”,其作為法律人在辦案實踐中也才能有古人所言的“雖得其情,衰矜而勿喜”的情感反映和外在表現,檢察群體的整體氣質和內涵修養自然能得以提升。

2.檢察機關應當突出檢察文化個性,打造區域特色的檢察文化品牌。個性是特色,是品牌,是創新,唯有個性才有生命力。一如提及英國人,想到他們的紳士風度;提及德國人,想到他們的理性思維;提及美國人,想到他們的自由意識。同時我國遼闊的地域及眾多的民族,也決定了檢察文化具有自身必然的個性。發掘個性文化,必須把檢察文化與本地曆史文化、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相結合,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同時要與本單位的實際結合,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檢察文化品牌,才能形成百花爭豔的檢察文化氛圍,推動檢察文化創新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