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傳統上是一個“官本位”社會,“學而優則仕”、“升官發財”等觀念根深蒂固。同時,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期,經濟改革在進一步深入,政治體製改革在不斷深化,與此同時,拜金主義、功利主義滋生,腐敗問題比較嚴重,檢察機關要堅定不移的發揮好法律監督的功能,同時要加大對腐敗和瀆職侵權的查處力度。檢察機關隻有發揮好檢察職能,才能實現人民群眾的願望、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檢察機關要發揮好檢察職能,使用好人民賦予的檢察權,檢察幹警就必須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的執政理念,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
三、“公正”是檢察文化的核心政治內容
公正執法是社會主義法製的本質要求,是實現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是包括檢察機關在內的所有政法工作的永恒主題。公正執法集中體現了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社會主義法製原則,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法製的殷切期望和要求。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一個法度稀鬆,法令疏離的社會是難以生存和發展的,隻有公正執法,不枉不縱,法律的權威才能張揚,法律所蘊含的公正的基本價值才能實現,法治的秩序才能建立。檢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隻有把公正執法作為一切檢察工作的根本宗旨和準則,才能良好地履行憲法賦予的神聖職責,檢察幹警隻有牢固樹立公正執法的意識,堅定公正執法的信念,才能成為黨、國家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具體來說,堅持公正執法,就必須自覺地把“加強法律監督”貫徹落實到各項檢察工作中去,把“依法辦案”作為檢察工作的一項重要標準,把“從嚴治檢”作為檢察機關嚴格自律的手段,把“服務大局”作為檢察工作的根本目的。結合本地區、本係統的實際,抓重點熱點,抓薄弱環節,全麵構建起有血有肉、生動活潑的檢察文化的框架體係,全麵實現檢察工作的價值追求。堅持公正執法,就必須依靠黨的領導把檢察機關自覺地置於黨組織的領導之下,置於人大、政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通過公正執法,為發展先進生產力服務,為弘揚先進的社會文化服務,積極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法製環境。隻有堅持公正執法,自覺以人民滿意為衡量檢察工作好壞的根本標準,才能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隻有堅持公正執法,積極投身於打擊各類刑事犯罪、職務犯罪的活動中去,為經濟發展掃清障礙,增強經濟推動力,促進生產力進步,才能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公正執法應當成為檢察文化內涵中標誌性的核心政治內容。
四、“廉潔”是檢察文化核心價值觀的根基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公正是司法永恒的價值追求,廉潔則是維護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礎。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作為國家反腐敗的重要職能部門,檢察人員執法公不公、嚴不嚴、廉不廉,直接關係到憲法和法律的尊嚴,關係到社會對公平正義的信心,關係到能否為有效懲治和預防腐敗提供有力的組織和紀律保證。
“廉潔”是一種高尚的人格訴求,更是從事檢察職業的基本要求。恪守“廉潔”的職業操守,離不開個人的嚴格自律。檢察工作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檢察幹警常常麵對著正與邪、是與非的激烈對抗。當前社會經濟形勢,利益誘惑繁多,檢察幹警處身於反腐倡廉、與犯罪作鬥爭的前沿陣地,很容易成為個別人拉攏、腐蝕、進攻的對象。檢察幹警要保持廉潔,就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耐得住清貧和寂寞,始終保持一顆淡泊名利之心,要自覺抵製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侵蝕;要嚴格自覺遵守法律,不知法犯法,以身試法,把廉潔作為一種人生價值追求。
一項沒有文化的事業也是一項沒有根基的事業,要推動檢察事業的發展,就必須構建和發展屬於檢察事業的文化。而維係一種文化不斷向前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其內在核心價值觀。檢察文化以“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為核心價值觀,其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