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淺談檢察文化核心價值觀(1 / 2)

柴永祥

作者簡介:柴永祥,蘭州市安寧區人民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局長。

【內容提要】 文化決定人的思維習慣、道德觀念、價值取向和精神智慧,最終決定一個人的生活和工作成果。檢察文化是檢察機關工作人員的檢察實踐活動及其成果的總和,它不僅反映了檢察幹警的價值取向,還反映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反映了檢察機關及其幹警積極進取的時代風貌。任何一種文化之所以能夠維係而且不斷發展,外部環境和內在的動力是決定其合理存在的必然因素,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乃是其自身矛盾演化的結果,檢察文化亦是如此。加強檢察文化建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要樹立檢察文化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 檢察文化 檢察幹警 核心價值觀

文化決定人的思維習慣、道德觀念、價值取向和精神智慧,最終決定一個人的生活和工作成果。積極向上的文化能引導一個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一個人高尚道德的養成。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獨特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檢察幹警應該具有比其他行業更高、更嚴的職業道德規範。文化能夠為道德建設營造濃厚氛圍,引導檢察幹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檢察人員職業道德的養成,為檢察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檢察文化是檢察機關工作人員的檢察實踐活動及其成果的總和。它包括檢察思想、檢察規範、檢察設施、檢察技術等諸多方麵,是支配檢察實踐活動的價值基礎和基本理念。檢察文化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檢察機關及其幹警在履行職責和日常生活中創造的。檢察文化不僅反映了檢察幹警的價值取向,是檢察工作不斷創新發展的精神動力;還反映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是檢察幹警在特定的環境中形成的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社會和諧關係的精神體現;反映了檢察機關及其幹警積極進取的時代風貌,是保障檢察職能充分發揮的精神財富。

任何一種文化之所以能夠維係而且不斷發展,外部環境和內在的動力是決定其合理存在的必然因素,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乃是其自身矛盾演化的結果。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的內因最終決定事物的發展。某種文化的核心價值觀顯然決定其內部矛盾的主導方麵。檢察文化亦是如此。加強檢察文化建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要樹立檢察文化核心價值觀。周永康提出的“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政法核心價值觀具有深刻的內涵,理應成為檢察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一、“忠誠”是檢察文化的政治立場

忠於黨,忠於人民,這是檢察機關堅定不移的政治立場。檢察文化要以“忠誠”為重要指導原則,要始終擁護共產黨的領導,要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講誠信才能彰顯“忠誠”。荀子說:“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如果一個人沒有了誠信,那他就不是堂堂正正的君子了,而是恬不知恥的小人。檢察幹警一要對黨和國家誠信。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倡“忠”,古有“精忠報國”的嶽飛,有屈原的“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民族生存和發展中,逐步凝結鞏固起了對祖國深厚的情感,形成了精忠報國的浩然正氣和民族氣節,一個國家需要忠誠,政黨作為一個政治組織,也要求其成員忠誠。在當今,中國共產黨正在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的複興,我們作為檢察幹警,要對國家忠誠,要對黨忠誠,堅定對黨的信念,維護黨的聲譽,服從黨的領導。二要對人民誠信。誠實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作為檢察幹警,講誠信首先要對人民群眾誠信,對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要認真解決,踏踏實實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三要對法律誠信。北宋範仲淹提出“法度所以示信”,是從社會規則的角度提出了法律誠信的思想。檢察權是人民賦予的,檢察幹警必須對法律誠信。首先,要樹立“唯法至上”的理念,要有一顆永恒信仰法律的心。其次,應當有守法觀念,檢察幹警的守法觀念,是法律尊嚴得以維護的重要保證。檢察幹警要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再次,要有正確踐行法律的意識,檢察幹警在辦案中應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準則,依法行使檢察權,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

二、“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

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執政理念在政法工作上的體現。檢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檢察工作的核心就在於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執法為民。執法為民的法治理念要求檢察機關把實現人民群眾的願望、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檢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