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上汽車,爸爸就看到了那個鞋盒。當他看到那雙新鞋子的時候,驚訝得半天沒有說出一句話來。
而我也一樣囁嚅著:“噢,我,我是……爸爸,但是……”我突然有些緊張,真不知該怎樣向他解釋。
良久,爸爸緊緊地握了握我的肩頭,開心地吹起了口哨,發動汽車駛向了回家的路。
送媽媽一副皮手套
文/榮星
母親其實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的貢獻,隻要你常回家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而已。
在這一刻我恍若走過了幾十年,刹那間,我明白了親情的偉大,幸福的暖流在心頭回旋著,原來,人生的幸福就來自於細微之處。
一年冬天,我和妻一塊兒回農村老家看望父母,回來的路上,妻對我說:“媽媽的手都凍裂了,回城後,你給她買副我洗碗時戴的那種皮手套,冬天戴著手套幹家務活兒可能會好些。”
我老家在農村,為了支持我和弟弟上學,家裏除了種六七畝責任田還養了豬、羊、兔等家畜。由於成年累月地勞動,母親的手被磨出一層厚厚的繭子。一到冬天,母親每天都要在院子裏煮滿滿一大鍋的豬食喂豬,第一頓時豬食還是熱的,而喂到第二頓、第三頓時,豬食早已凍得結成了塊兒。每每這時母親便用手一點點將豬食撚碎,這樣才能摻進其他草料。幾桶豬食撚下來,母親的手早已凍得冰冷了,所以每到冬天她的手都會凍出一道道血口子。
第二天,沒多想我便去了一家日用品商店。裏麵的顧客幾乎全是女士,我這個異性進去後給人一種很刺目的感覺。
“您需要什麼東西?”一個售貨員看我進去後東張西望,便主動與我打招呼。我是第一次進這家商店,不知道賣手套的在哪個櫃台。
“我買一副皮手套,”我詳細地向她描述了我需要的那種手套。
“是買了給妻子刷碗時戴的吧?”她邊和我搭訕邊蹲在櫃台下麵尋找。
“不,我是買了送給媽媽的。”我如實回答。
“送給媽媽?唉,這年頭能想起來給媽媽買點兒東西的人不多了,您一位先生竟然細心到想給媽媽買副手套,真是難得!”她嘖嘖讚歎。蹲著找了一會兒,她站了起來一臉歉意地說:“實在不好意思,我這裏沒有了,看在您這孝心的份兒上,我給您問問其他櫃台有沒有。”她笑著聳了聳肩。
“唉,你那裏有沒有皮手套,這位先生想給自己的媽媽買一副皮手套。”她大聲地朝對麵櫃台的小姐喊道。
她的話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人們齊刷刷地把目光轉到了我身上,看得我臉直發燙。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陣勢,我有些不好意思。
“你給媽媽買手套?”一位中年婦女一臉狐疑地問。
“是的,我給我在農村的媽媽買副皮手套,農村沒有暖氣,水很涼,她經常幹家務活,手都裂了。”我答道。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周圍的人竟不謀而合地舉起了手,爆發出一陣掌聲。
“一些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先生都是忙於事業,很少見有親自來買手套的,就是來買也是給妻子的,卻鮮見這麼細心地關心自己媽媽的。我今天晚上也給我媽買一副送給她,她一定會很高興的。”一位售貨員小姐感慨地說。
“是啊,”一位老太太抬起自己的手,“我的手也裂了,我那些孩子要有你這份兒孝心就好了!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時時想著他們,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上怕凍著,我們合不得吃,合不得穿,給他們吃最好的,穿最體麵的。他們長大了,自己會照顧自己了,就把爹媽忘了。”她說的時候略帶傷感。
我走到對麵的櫃台前,接過了售貨員小姐遞給我的手套,感覺到這不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商品。
“我也買一副,我很長時間沒去看看媽媽了,天這麼冷,我以前怎麼沒有想到買副手套送給她呢。”一位小姐愧疚地說。
這時幾個人圍上前來,“我也買一副……”“給我也拿一副……”人們爭先恐後地交著錢。
擠出人群,我長舒了一口氣。在這一刻我恍若走過了幾十年,刹那間,我明白了親情的偉大,幸福的暖流在心頭回旋著,原來,人生的幸福就來自於細微之處。
第二天,那家商店門口掛上了“天冷了,送給媽媽一副皮手套”的牌子。
聽說那個冬天,那家商店的手套賣得特別火。
童心童願
文/肖鴻
爸爸媽媽把生活中的煩惱壓在自己的心中,把自己的心願埋藏起來,在我們麵前展現開心和快樂,但在他們內心,一定也有屬於他們自己的,還沒有實現的心願。
吃過晚飯,母親忙著似乎永遠也忙不完的家務,剛上五年級的女兒大聲嚷道:“媽媽,問你個問題,你的心願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