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錢財確實能夠為人解決太多的問題,人生哪有不貪愛錢財的呢?
【賞析】
本段主要論述錢財對人的重要作用,對錢財不能貪婪成性,但是要求之有道,用之有度。
貧富
【原文】
命之修短有數,人之富貴在天。惟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貫朽粟陳,稱羨財多之謂;紫標黃榜,封記府庫之名。貪愛錢物,謂之錢愚;好置田宅,謂之地癖。守錢奴,譏蓄財而不散;落魄夫,謂失業之無依。貧者地無立錐,富者田連阡陌。
【譯文】
人生命的長短自有天命,富貴在天。惟有君子安貧樂道,樂觀的人讓命運順其自然。漢武帝初,京城裏的錢貫盈溢,倉內的穀粟,陳年堆積不能食用,貫朽、粟陳是讚賞別人財多的說法;掛一紫標,貼一黃榜是梁武帝封閉錢庫、標明錢數的標記。貪愛錢財稱為錢癡;喜歡置買田宅稱為地癖。守錢奴是譏諷財富多而又吝嗇的人;落魄人是指貧困失業無所依靠的浪子。貧窮的人沒有錐尖大小的一塊土地,富人的田地則南北相連縱橫廣闊。
【賞析】
這裏告誡人要心態平和,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有些東西不要刻意地去苛求,該得到的必然能得到,不該得到的最終也得不到。
【原文】
室如懸磬,言其甚窘;家無儋石,謂其赤貧。無米曰在陳,多財曰錢癖。富足曰殷實,偃蹇曰數奇。蘇涸鮒,乃濟人之急;呼庚癸,是乞人之糧。家徒壁立,司馬相如之貧;扊扅為炊,秦百裏奚之苦。鵠形菜色,皆窮民饑餓之形;易子析骸,謂軍中乏糧之慘。
【譯文】
室如懸磬是說家中空無一物,生活極為窘迫;家無儋石是說家中連一升一鬥的米都沒有,指人窮困到了極點。無米斷炊叫做在陳;喜歡積聚錢財稱做錢癖。家境富裕錢糧充足稱為殷實,命運不佳遇事不順稱做數奇。援助危難中的人稱為蘇涸鮒,向人借貸錢糧,隱稱登山高呼庚癸之神。家中隻剩下四麵牆壁別無他物,司馬相如是如此的貧窮。做飯時沒有柴草,連門閂也拆了當柴燒,百裏奚的生活曾經極為困苦。麵色如黃鵠,青黃的麵色,是形容窮人饑餓的模樣;交換兒子來換取食物吃,用死人的骨頭當柴火燒,這是軍中缺糧時的慘狀。
【賞析】
這裏講述了古代幾個有名的人對待名利的一種人生態度,也從側麵描述了底層人民窮困生活的淒苦。
【原文】
餓死留君臣之義,伯夷叔齊;貲財敵王公之富,陶朱倚頓。石崇殺妓以侑酒,恃富行凶;食費萬錢,奢侈過甚。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穀,洵為剜肉醫瘡;三年耕而有一年之食,九年耕而有三年之食,庶幾遇荒有備。
【譯文】
寧願餓死也不食周粟,永留君臣大義,千古以來隻有伯夷和叔齊二人。陶朱、倚頓善於經營,富有比得上王公貴族。石崇以美女陪酒,客人不飲便將歌妓殺死,這是富豪橫蠻的做法。一頓飯花費萬金,奢華到了極點。二月蠶尚未吐絲就已預先出售,五月稻穀尚未成熟便已出賣,真是剜心頭肉醫眼前瘡;耕種三年的田地,可以積蓄一年的糧食,耕種九年可儲備三年的糧食,假如遇到災荒,可以有備無患。
【賞析】
這裏講述兩種不同價值觀的人生,同時揭示了當時社會上層社會和底層勞動人民鮮明的生活對比,並且勸告統治者要勤政愛民,重視農業,減輕勞動人民的疾苦。
【原文】
貧士之腸習藜莧,富人之口厭膏粱。石崇以蠟代薪,王愷以飴沃釜。甑生塵,釜生魚不亦廉乎。曾子捉襟見肘,納履踵決。子路衣敝褞袍,與輕裘立貧不勝言;韋莊數米而炊,稱薪而爨,儉有可鄙。總之,飽德之士,不願膏粱;聞譽既施,奚須文繡。
【譯文】
貧寒的人腸胃已經習慣了野菜粗食,富貴的人在家吃膩了肥肉好米。石崇以蜂蠟當柴火燒,王愷用飴糖洗鍋子,這是多麼的奢侈!範冉窮困斷炊,鍋子用來養魚,這樣豈不是很清廉嗎?曾子安貧樂道,雖然衣服破損了,提整衣襟就會露出手肘,鞋子破損了,就會露出後腳跟;這是窮苦的士子常有的事。韋莊生性吝嗇,做飯要數了米粒才下鍋,柴薪要稱了分量,才拿去燒煮,過分的吝嗇是會惹人鄙薄的。總而言之,心中充滿仁義德行的人,何必羨慕美味佳肴;聲譽卓著的人,何必去謀求繡花的衣服呢。
【賞析】
貧寒有誌之士,習慣於粗茶淡飯,富貴奢侈之輩沉迷於糜爛的生活。在這裏告誡有誌向的誌士,沒必要去羨慕那種低級糜爛的生活。
凶喪
【原文】
福壽康寧,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世不能無。
問人病曰貴體違和,自謂疾曰偶沾賤恙。罹疾者,甚為造化小兒所苦;患疾者,豈是實沉台駘為祟。病不可為,曰膏肓;平安無事,曰無恙。采薪之憂,謙言抱病;河魚之患,係是腹疾。可以勿藥,喜其病安;瘧不病君子,病君子乃為瘧耳;卜所以決疑,既不疑複何卜哉。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