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七言律詩(1)(2 / 3)

示張寺丞王校勘晏殊①

元巳清明假未開②,小園幽徑獨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難禁灩灩杯。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遊梁賦客多風味③,莫惜青錢萬選才④。

①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幼為神童,景德中賜同進士出身,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以詞著稱,詩風華美,近西昆詩派。②元巳:農曆三月第一個巳日,亦稱上巳,後來專指三月初三。清明:冬至後一百零五日為清明節,時在三月。③遊梁賦客:漢梁孝王好辭賦,一時才士多遊梁園。④青錢萬選:喻文才超眾,如青銅錢,萬選萬中。

寓意晏殊

油壁香車不再逢①,峽雲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煙中②。

魚書欲寄何由達③?水遠山長處處同。

①油壁香車:女子乘的裝飾精美的小車。②禁煙:清明節前兩日為寒食,民間習俗此日不用煙火。③魚書:書信。

燈穆修①

黯黯有時當永恨,依依何處照閑眠?

靜臨客枕愁寒雨,遠山漁篷耿暝煙。

纖影乍攲還自立,冷花時結不成圓。

銷魂猶憶江樓夜,曾對離觴賦短篇。

①穆修(979—1032):字伯長,鄆州汶陽人,徙居蔡州(今河南汝陽)。大中祥符二年(1009)進士,累官潁州文學參軍。北宋古文運動早期倡導者。

落花宋祁

墜素翻紅各自傷,青樓煙雨忍相忘?

將飛更作回風舞,已落猶成半麵妝。

滄海客歸珠迸淚,章台人去骨遺香①。

可能無意傳雙蝶,盡付芳心與蜜房。

①章台:漢代京都有章台街,後借指都市中的青樓等處。

宿少林寺①文彥博②

六六仙峰繞佛居,俗塵至此暫消除。

西來未會禪師意,北去應馳使者車。

五品封槐今尚在,九年麵壁昔何如③?

心知一宿猶難覺,花藏重尋貝葉書④。

①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北,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建。②文彥博(1006—1097):字寬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天聖五年(1027)進士,官至參知政事。③麵壁:少林寺右有麵壁石,傳為禪宗始祖達摩麵壁九年處。④貝葉書:梵文佛經。

小車吟邵雍

自從三度絕韋編①,不讀書來十二年。

大犡子中消白晝②,小車兒上看青天。

閑為水竹雲山主,靜得風花雪月權。

俯仰之間無所愧,任他人謗似神仙。

①韋編:古時無紙,以竹簡寫書,用皮繩編綴,稱韋編。②犡(biē):古代盛茶酒的陶器。

奉酬永叔見贈①王安石

欲傳道義心雖壯,強學文章力已窮。

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②。

摳衣最出諸生後③,倒屣常傾廣坐中④。

隻恐虛名因此得,嘉篇為貺豈宜蒙⑤!

①永叔:歐陽修。②韓公:韓愈。③摳衣:見長輩時提起前襟,以示恭謹。④倒屣:漢末學者蔡邕聽說王粲來見,急於相迎,將鞋穿倒了。⑤貺(kuànɡ):賜予。

古鬆王安石

森森直幹百餘尋,高入青冥不附林①。

萬壑風生成夜響,千山月照掛秋陰。

豈因糞埌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廊廟乏材應見取,世無良匠勿相侵。

①青冥:晴朗的高空。

讀史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古辛,行藏終欲付何人?

當時黯猶承誤①,末俗紛紜更亂真。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②。

區區豈盡高賢意③,獨守千秋紙上塵。

①黯(àndǎn):昏暗的樣子。②丹青:指繪畫。③區區:一點點,意謂一點史傳文字。

和子由澠池懷舊①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②。

①澠(miǎn)池:在河南西部三門峽附近。嘉祐元年(1056)蘇軾與蘇轍赴京應試,途經澠池,人困馬死,騎驢而往,宿於奉閑僧舍。嘉祐六年蘇軾重經澠池作此詩。②蹇(jiǎn):跛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