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五言律詩(3 / 3)

不甘塵內事,長與此心違。

①中夕:半夜。

冬日書懷徐璣①

門庭黃葉滿,園樹盡玲瓏。

寒水終朝碧,霜天向晚紅。

蔬餐如野寺,茅舍近溪翁。

非是分囂寂②,由來趣不同。

①徐璣(1162—1214):字文淵,一字致中,號靈淵,晉江(今屬福建)人,父時移居永嘉(今浙江溫州)。曆任地方初級職官。詩意清苦,亦工書法,為“永嘉四靈”之一。②囂(xiāo):吵鬧,喧嘩。

曉徐璣

詩鬢曉星星,霜天似水清。

風當窗眼入,冰向硯池生。

已瘦梅花影,猶幹竹葉聲。

夜來天地潔,惟是月華明。

寓感戴複古

自覺心無愧,何須座右銘①。

人將金作塢②,吾以石為屏③。

年老醫難療,天寒酒易醒。

菊花香到死,不肯就飄零。

①座右銘:古人作銘文於座右,用為警戒。②塢(wù):地勢周圍高而中央凹的地方。此指花塢。③石為屏:戴複古號石屏。

暮春感興謝翱

天涯芳草夢,此意未應泯。

獨對風煙老,虛為江海人。

漁樵分落日,櫻筍過殘春。

舉世無知己,他生應逐臣①。

①逐臣:被朝廷貶謫放逐之臣。

無題謝翱

天風下黃葉,山樹掛綠蓑。

世情逐綠水,東去無回波。

可與語人少,不成眠夜多。

濕雲沾短發,漂泊奈愁何。

十年謝翱

忘卻寒溫語,相逢一揖休。

十年隻如此,今日若為愁!

月白夜亦晝,山寒春更秋。

無情溪澗水,隻是下灘流。

仙壇寺西林林景熙①

古壇仙鶴杳,野鹿自成群。

鬆氣浮清曉,經聲出白雲。

石穿僧屋過,水到寺門分。

人世無窮事,山中了不聞。

①林景熙(1242—1310):熙,一作曦,字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浙江平陽)人。鹹淳七年(1271)自太學生授泉州教官,入元不仕。其詩幽婉淒愴,為宋代著名詩人。

京口月夕書懷①林景熙

山風吹酒醒,秋夜入燈涼。

萬事已華發,百年多異鄉。

遠城江氣白,高樹月痕蒼。

忽憶憑樓處,淮天雁叫霜。

①京口:江蘇鎮江。月夕:月夜。

客意林景熙

獨夜愁如此,殊鄉老奈何!

故人經亂少,歸夢入秋多。

衣敝鄰砧動①,書沉海雁過②。

燈前空拂劍,酒薄不成歌。

①砧(zhēn):搗衣物用的墊底石頭,此指搗衣之聲。②書沉:書信斷絕。古有鴻雁傳書的故事。

枕上偶成真山民

長夜更難曉,天寒吟思清。

夢魂山館枕,燈影雪窗檠。

守拙疏生理①,安貧識世情。

淒風響簷竹,豈是不平聲?

①生理:謀生之道。

夜話無上人房真山民

蒲團一榻上,坐到夜將分。

窗月燈昏見,岩前雨歇聞。

茶甌勝飲酒,禪語當論文。

隻恐紅塵跡,涴師鬆下雲①。

①涴(wò):弄髒。

送僧士可①

一缽即生涯②,隨緣度歲華。

是山皆有寺,何處不為家。

笠重吳天雪,鞋香楚地花。

他年訪禪室,寧憚路岐賒?

①士可:北宋天聖間閩僧。②缽(bō):缽盂。和尚用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