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灑家名喚魯智深1(1 / 3)

三 別了!落發的五台山

鎮關西死了。

魯達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起初隻想教訓教訓那個賣豬肉的黑社會,沒想到下手過重真的打死了他。要說鎮關西也忒慫了點兒,三拳下去居然掛了,從這方麵可以看出魯達武藝高超,打人的技術爛熟於胸。

三拳報銷一條人命,魯達始料未及。

這時魯達腦際裏閃過一絲念頭——跑路。唯有逃跑才是上策,否則必吃官司。

魯達喝道:“你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邊罵一邊大踏步走去。

四肢發達的人並非頭腦簡單,魯達給人很好的啟示。他沒有像楊誌那樣傻嗬嗬地去投案自首,投案自首弄不好還是一刀,索性不如跑了,一了白了。

所以魯達跑了。

逃亡的日子擔驚受怕,一路上饑餐宿露,心驚肉跳,所謂逃生不避路,到處便為家。事發突然,東奔西跑十幾日,魯達不知要去哪裏?也不知能去哪裏?走一步算一步吧!

一路上,魯達沒想為了一個不相幹的女子惹出禍端是否值得?維係了人間的正義,這已經足夠了。

這天他走到了雁門縣,入得城來,見這市井鬧熱,人煙輳集,車馬駢馳,魯提轄正行之間,不覺見一簇人眾,圍住了十字街口看榜。魯達逃亡多日,最初還有些惶恐,如今已然心懷坦蕩,大不了被抓到,灑家怕個鳥。中國人有喜歡看熱鬧的天性,魯達也不例外。見前麵一群人圍著看榜文,他也湊過去,可惜魯達看不懂。

榜文上寫是地地道道的中文,可是魯達看不懂,因為他是半文盲,估計他隻會寫自己的名字。難怪有時文官看不起武官,那是有根據的,諸如嶽飛、戚繼光這等文武雙全的武將僅是少數,更多的是魯達這等半文盲的武夫,還有一些是純文盲。若不是機警的金老漢一聲張大哥,你如何在這裏!

說不準魯達會要鬧出什麼是非來。

聰明的金老父女沒回東京而是一路北上,在代州雁門縣遇到東京的鄰居,金翠蓮在此嫁給了此地大財主趙員外。金翠蓮因禍得福,順利的成為了趙員外的外宅,還是二奶。

落難的魯達看到金老父女感慨萬千,短短一個多月人生變幻無常,昔日高高在上以強者自居的魯達,如今卻成了落難的罪人。當時那個盈盈抽啜泣地金翠蓮,如今金枝滿樓,改頭換麵,麵對此情此情,魯達的心理感慨萬千。

人生如浮雲,永遠沒有一成不變的晴天。

為人地道的金翠蓮應有此等福分。

接下來是感動與震驚。

金老父女不僅記得他的大恩大德,而且還在家中為他立了生身牌位,且每日跪拜。

魯達徹底的被感動了,原來他的舉動對人的影響卻是如此意義深遠。

金翠蓮,一個值得稱道的女人。

她是《水滸》中微不足道的人物,她的身上閃爍人性的光芒。她沒有忘記魯達的大恩大德,在恩人落難之際伸出援手,一如當初魯達幫助她那樣的無私。那種知恩圖報的人性洞察時空,千百年後讀來依舊震撼心扉。

——因為當今世界上這樣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讓我們記住她,金翠蓮,女,開封人氏。

魯達在趙員外的幫助下皈依佛門,從此他有了一個更為響亮的綽號——花和尚魯智深,令人聞之喪膽聽之心寒。

魯達絕不會想到竟然當了和尚,或許這就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他看了隻要能安身立命,當和尚與當國家總統本質上是一樣的,反正出家的魯智深從來沒說過一句“阿彌陀佛”之類的佛偈。

人生充滿了變數,如浮雲。

昔日的武將今日的和尚,真鳥甚的鬧心。魯達原以為可以在五台山安安靜靜地過一輩子,不過這裏隻是臨時驛站,半載後,他還要啟程。

清淨的五台山因為他的到來被攪鬧地天翻地覆。

魯智深在此屢屢犯戒,不坐禪、不講衛生、喜歡隨地大小便,引起了眾僧的反感,這也就罷了,他還有個最大的嗜好——喝酒。

酒能成事,亦能敗事,且魯智深每次酒後都要鬧事。

智真主持壓了幾次,難耐魯智深就像出頭的癤子實在壓不住,隻得一封書信送到東京相國寺。魯智深感慨,原來當和尚也直娘賊的難。幸虧五台山主持在東京相國寺有個師弟,否則魯智深真不知該去哪裏安身立命,由此看來有熟人是多麼的重要啊!

臨行前智真長老送他四句佛偈:“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