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還真有那麼點道理!
這裏沒有鬥牛可以看!
小女孩的幻想
第一次踏足這片土地,她隻有20歲。在一個滿是羅曼蒂克幻想的小女孩眼裏,自然是不能理解下麵的對話:
“我想去看鬥牛!在巴塞羅那該去哪裏?”她問當地朋友。
“這麼野蠻冷血的事情,你真的支持嗎?!”
她幻想的西班牙人,就應該是鬥牛士的模樣,有一股散發著野性的狂放不羈。必定是個五官輪廓分明、英俊的西班牙人,穿著用金銀線繡出來的複雜花紋的外套,披著一塊華麗的披肩,係著寬寬的腰帶,褲子是貼身的,僅及小腿肚,健壯的肌肉清晰可見,紅色的長襪,頭戴一頂黑色的三腳帽。
他是個英雄,站在舞台中央,舉起手中的紅布,龐大的公牛兩眼發紅,朝他衝來,掀起一陣塵埃。他卻沒有一絲害怕,依然鎮定地站立原地,牛和他的身體隻差幾毫米的距離,他迅速移開,牛角、牛身迅速穿過紅布頭,他和死亡如此接近,但機警地躲開了。
那一瞬間,掌聲和哨聲不斷,人們呼喊著:“歐萊!歐萊!”
他脫下帽子,朝著席位上他第一眼愛上的美麗姑娘拋去,露出任何人都無法拒絕的笑容……
被禁止的原因
她來到鬥牛場,卻驚訝地發現,如今這裏已經成為了購物中心。
身邊的西班牙人,居然沒有一個看過他們的“國粹表演”。在鬧市廣場,常能見到關於禁止鬥牛的宣傳海報。
甚至,每當有朋友來到這裏,想要看鬥牛,她也會像巴塞羅那人一樣,深惡痛絕地搖搖頭,回答說:“在這裏,鬥牛是被禁止的。”
漸漸地,在一次又一次巴塞羅那當地朋友的解釋下,她明白了為什麼這是野蠻冷血的表演。因為,她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一幕,牛會被殘忍地殺害,倒在血泊中,被4匹馬拖著繞場一圈展示。
別人都說,加泰羅尼亞人愛錢。可是,在堅持底線上,他們卻是決絕的。
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的巴塞羅那,鬥牛表演每年可以帶來至少3億歐元的收益。鬥牛在西班牙是一種產業,每年舉辦2000場鬥牛比賽,產值高達25億歐元,就業人數為20萬,占全國勞力的1%,現在西班牙國內有300多個鬥牛場。
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產業鏈。從牧場上的工人、管理者、鬥牛學校、鬥牛場、經紀人、鬥牛士到鬥牛士衣服的製造商、鬥牛紀念品生產設計人員……
麵對這自古以來的傳統以及賺錢的好門道,巴塞羅那堅決地站在了反鬥牛的立場上,成為西班牙最著名的反鬥牛中心,曾有18萬的加泰羅尼亞人簽名,請願取消鬥牛賽。
鬥牛的曆史
鬥牛的傳統,可以追溯到羅馬人統治時期,當時伊比利亞半島上已經有鬥牛的習俗,武士用斧頭將公牛殺死,然後祭祀神明。其後,哥特人延續了這種傳統。到了摩爾人統治時期,北非人由於擅長騎馬,於是改良了鬥牛,變成騎著馬用長矛刺牛。
13世紀,阿方索十世國王將鬥牛作為祭祀的習俗,正式改為娛樂性質的鬥牛比賽。1555年,卡洛斯五世在巴利亞多利德廣場殺死了一頭公牛,以慶小王儲來到人世。由此,在接下來長達600年之久的時間內,特別是在戰事不多的18世紀,鬥牛成為西班牙貴族們熱愛的運動,並且,又回到了徒步鬥牛的形式,為的是更有刺激性。貴族們認為這是能證明一個人勇敢善戰的方式。至於平民百姓,他們隻能在一旁觀看,沒有資格上場。
波旁王國第一位國王費利佩五世,在18世紀中葉極其反對這項運動,在他看來,這隻能給皇室成員帶來無謂的傷害。因此,這本來隻屬於貴族的運動,正式進入平民百姓之中。真正的鬥牛表演,也就是此時產生的。
時至今日,為了越來越有看點和娛樂性,鬥牛表演經曆了一次次的改革,譬如讓鬥牛士一手持劍,一手持紅布頭。
她到了南部的安達盧西亞,這裏鬥牛依然盛行。她坐在小酒吧裏,電視上正在轉播鬥牛表演,第一次看,竟然心驚肉跳。她想到巴塞羅那的朋友們義憤填膺地說的那些話:“要殺牛,就好好殺,他們這樣子,是對牛的折磨,看的人是抱著怎樣的變態心理啊!”
原來,鬥牛發展到如今,是有一個流程的,分為4個部分:引逗、長矛穿刺、上花鏢以及正式鬥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