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柱石、東吳宿將這樣的名聲自然不會是浪得虛名。在經過最初的幾輪攻擊之後,陸雲對於陣地的各處強弱幾乎是了如指掌。每次兵力的投入都是抓住了曾華的弱點,進行短促的突擊。加上的此地的兵馬不是吳越陸家的部隊,陸雲用起來,更是格外地果敢勇決。
“大人,援軍會來嗎?“一個嘴角才長出細細絨毛的義軍士兵,聲音低低的問著曾華。那還滿是稚嫩的麵目上,還帶著不曾被歲月磨去的天真。更殘留著不可避免的彷徨和擔心。無數道的目光也仿佛在那一瞬間,全部投向了曾華。
不怕死,不代表願意死。
曾華看著眼前滿臉血汙,比自己還要少上許多的男孩。一雙精光四射的眸子力閃過一絲痛苦和愧疚。年輕的將軍沉默著沒有說話。和許多的義軍一樣,眼前的少年也是出身河東的子弟。聽說胡人沒有來之前,家裏還是有好幾個當官的大戶人家。日子也是過的十分的殷實富足。在河東事變之前,這個少年一生中最大的挫折大概要算是學堂裏的先生曾經因為他背不出書而給了他一頓板子。那曾是曾華一生中永遠無法企及的挫折。
可是時銘抽兵南下鄴城之後,一切隨即發生改變。不願意在異族腳下匍匐喘息的家中長輩燒毀了田野裏最後一株稻草,散盡了家中最後一枚錢幣,把所有的力量集中起來相助唐軍守城。在時銘主力南下的情況下,一城一池的堅守終究是難敵勢如狂潮的胡人騎兵。少年的長輩們替北唐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可是依舊守不住那一扇厚重的城門。獲取勝利後的胡人們沒有放過這片抵抗過他們的土地上的百姓。而少年的家族自然是首當其衝。盡管已提早做了城破的準備。可是數十口的大家族,最後能逃出來的,也不過是兄弟兩個而已。在之前的戰鬥中,他的哥哥也替北唐付出了性命。
這是一個,已經失去所有親人,要單獨在世上行走的人了。
“援軍馬上就會來了。“曾華站起身,一雙精光四射的眸子閃過一絲不忍和歎息,可是隨即便換了波瀾不驚的沉靜淡定。他緩緩開口,聲音平穩而有力。伸出雙手,替眼前的少年,緊了緊身上的衣服。因為北唐在中原戰局的接連失敗,軍中的物質裝備大量地遺失給了東吳。眼前這個不遠千裏來中原替北唐戰鬥的少年,甚至沒有一件像樣的盔甲,一把稱手的兵器。可是眼前的這個少年,依舊無怨無悔地替北唐這個國家戰鬥在這樣慘烈的戰場,隨時願意為之付出一切。
北唐的皇帝可以為了自己的地位和皇室的傳承,急調時銘所部南下,而不顧河東的上百萬百姓子民。
被歌功頌德,譽為國之麒麟的時銘可以為了自己的前程和皇帝的安心,一聲不響地把部隊全線後撤,用河東北部各地的守軍性命,抹黑自己,好讓皇帝安心。
可是這些底層的平民百姓和將士呢?他們緊緊握著刀劍,替這個國家戰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不遠千裏,從河東一路走到了中原,豁出性命替趙家戰鬥。
他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他們缺衣少食,九死一生。卻還在相信北唐這個國度。還在相信這個已經將他們拋棄過一次的的國度
曾華的心頭忽然湧現前所未有的悲涼,曾幾何時。那個身在淮西,一直被埋沒的他,也曾這樣稚嫩而天真地相信著,相信著這個以武立國的國家。可是後來?
生平第一次,他替這個國家的百姓,感到悲涼。在任何的一個國家或者時代,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平等待遇。有人的地方,勢必會有爭鬥和齷齪。所謂的大同世界、桃源景象,都不過是文人的心中的一廂情願罷了。
曆史已過了數千載,陶淵明的桃花源,終究還是隻停留在了他的筆下。
戰鼓聲、號角聲,再一次在北唐陣地的遠端響起。上一輪衝鋒才沒有過去多久,吳軍的新一輪衝鋒就已經開始。
“全軍準備!“曾華一揚手中的橫刀,回頭看了一眼身後橫七豎八躺著的士兵慢慢地站起,這些人雖然基本上都是百姓出身,沒有受過係統正規的訓練。可是在曾華看來,眼前的這些人,絲毫不比那些所謂的北唐精銳差上多少。
韓言說過 “軍人隻要敢死!便足以縱橫天下!“曾華緩緩地看過身後的眾人,每個人的眼睛裏都露出決然之色,沒有一個人退縮。他高聲笑道:”大丈夫,馬革裹屍還!何其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