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太平禦覽(2 / 3)

武翹從懷中取出一張紙遞給墨兒,墨兒接過細看,見上麵字跡笨拙歪斜——三月初十未時,應天府碼頭,梅家客船,殺左中小客艙內紫衣客人,割其雙耳,另有寶珠一顆,以為憑證。清明午時,東水門護龍橋,藏於花百裏藍錦香袋交貨。否則,揭汝明州高麗使者圖書陰事。

墨兒一看到“應天府”“梅家客船”,心裏大驚,忙抬頭問道:“這梅家客船是不是船帆上繡著一大朵梅花?”

康遊在一旁點了點頭。墨兒越發震驚,心頭狂跳:這案子竟和哥哥所查的清明梅船消失案有關聯!他忙又問康遊:“劍子郎繁是你殺的?!”康遊搖了搖頭:“那事我也聽說了,和我無關。”墨兒再看紙上,寫的是“紫衣客人”,而郎繁死時所穿的是石青色梅紋緞袍,何況他的屍首並不在梅船上,而在新客船上發現。不過盡管如此,墨兒仍有些疑心。

康遊似乎看出,沉聲說道:“我上那船時,生死已在度外,若人是我殺的,自會承當。”

墨兒見他神情堅定,應該並非虛言,又問道:“你殺了那紫衣客人?”“我答應了人,替他守住秘密。過一陣,那人自己會去找你們。”“什麼人?”

“抱歉。我不能說。”墨兒隻得作罷,又低頭仔細讀那信,讀後抬頭問武翔:“你們也是被人脅迫?明州高麗使者是怎麼一回事?”武翔神情頓時暗鬱下來:“我一生本分守法,隻有這件事,終生愧憾……”

武翹沒想到這麼快就被趙墨兒識破了。他暗暗後悔,趙墨兒其實並沒有證據,若早些告訴哥哥武翔,哥哥就不會當著趙墨兒的麵質問,至少還能拖延一陣子。如今白忙一場,那東西卻仍不知下落……他們三兄弟父母很早辭世,大哥武翔年長幾歲,當時剛剛中了進士,由於要奔喪守服三年,不能出仕,也沒有俸祿。為辦喪事,隻得典賣了家裏那點田產,三年孝守下來,家中儲蓄消耗一空,還向親族借了不少債。等出了服,大哥武翔才娶了大嫂朱氏,娶親又欠了筆債,幸而很快被任命為明州主簿,他便攜帶妻子和兩個弟弟全家一起赴任。

武翹那時才十一二歲,他自幼稟賦不足,體質極虛弱,大哥武翔每月不足十貫的月俸,至少要拿一半給他治病。二哥武翱讀不進書,去跟武師學弓馬,又得不少花費。此外還得還債,因此家境十分窘迫。

那時,朝廷在明州設立高麗使館,高麗使者往返都經由明州。高麗渴慕大宋書籍,每次派遣使者都極力請求圖書,但朝廷為防國家機密泄露,頒布禁令,除佛經、醫藥等書籍外,嚴禁其他圖書流入外國。

十一年前,武翔隨著明州知府去了樂賓館,陪同朝廷接送館伴,設宴款待高麗使者。酒宴中,武翔去後園解手,一位高麗使者也跟了出來,進了茅廁,那使者從懷中取出兩條金塊,偷偷遞給武翔,低聲央求武翔私贈一些書籍。武翔先驚了一跳,忙連聲拒絕,但經不住那使者苦苦哀求,再看到那兩條金塊,恐怕有二十兩,少說也得值三百貫。他猶豫再三,終於還是壯著膽子答應了。

那使者想求《太平禦覽》,這部書是當年太宗皇帝命文臣學士編纂的類書,全書有一千卷,萃集了五代以前近兩千部典籍,可謂中華典籍集大成。高麗曾屢次向朝廷求購,都被拒絕。

武翔忙道:“這部書我斷不敢給你,再說它有一千卷之多,怎麼能瞞得過人眼?”

那使者道:“我也不敢如此貪心,我聽聞《太平禦覽》共分五十五門,前三門是天部、時序部和地部,都無關時政,也並非貴國機密。我隻要這三部。”

武翔猶豫良久,才問道:“我怎麼交給你?”“我們後日啟程回國,屆時知府照例會去航濟亭送行,武主簿你也會陪同前往吧。你將書藏在兩個酒壇中,就說是餞行之酒,當眾送給我。”“任何貨物都要嚴查,我怎麼能躲得過?”“用油布將書密密包裹起來,塞進壇子裏。再燒融蠟水,澆在書上,等蠟封好之後,舀些酒將壇子注滿,隻是酒要選渾濁的。”“我平白無故送酒,也會讓人生疑。”“這個你放心,等一下回到筵席,我會送給各位一些禮品,後天你就說是回贈。”

武翔聽他已經謀劃周密,應該不會被察覺,便接過那兩條金塊,藏在衣袋裏,先匆匆出去了。那使者隨後也返回筵席,談笑一陣後,他果然讓隨從拿來一些禮物,高麗人參、折扇、筆、墨、白紙等,分贈給席上諸人,武翔也得了一副筆墨。

宴罷後,武翔忙去書肆買到《太平禦覽》前三部,共五十多卷,照著高麗使者所言,買了兩隻大酒壇,把書封藏在酒壇中。

第三天早上,他讓二弟武翱挑著兩隻酒壇,一起到了航濟亭。航濟亭立在海岸邊,是為迎送高麗使者而設。到那裏時,接送館伴、明州知府正在亭中和高麗使者攀談,石桌上堆放著一些錦帛瓷器,應該是知府回贈給高麗使者的禮物。

武翔強壓住慌懼,進到亭中,向那高麗使者道:“前日承蒙國信使惠賜嘉禮,武翔無以為報,特去選了兩壇明州老酒,聊供途中消渴解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