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別塔》的全線潰敗,又似乎是在駁斥人們對奧斯卡‘政治正確’的指責,在去年把最佳影片給了《撞車》而不是同性戀題材的《斷背山》之後,人們認為奧斯卡顯然有歧視題材的嫌疑,這一次,它將《無間風雲》,一部有邪典意味的黑幫片捧上了王座。
但最大的意外,來自最佳男主角。
丹尼爾桑德勒,居然真的‘順理成章’地拿到了自己的第三座奧斯卡影帝,在短短三年之後,或者說,隻隔了兩屆奧斯卡,就在連樁影帝後,又拿到了一座影帝。當我‘艱難’聽到菲麗西提的頒獎之後,我簡直認為自己的耳朵出現了幻聽。然而當我確認自己是健康的之後,我馬上認為,奧斯卡瘋了。
他們把奧斯卡80年來的傳統棄之不顧,向輿論投降了——這個時候,相對於好萊塢80年的曆史,無數的優秀電影人和他們的作品,丹尼爾的表演是否應該拿獎,已經不重要了。因為能拿獎而沒有拿到的,數不勝數。
可是,奧斯卡對丹尼爾的偏愛,卻叫所有人嫉妒。不過,奧斯卡可能需要明白一點,現在它已經不再是個高高在上的權威獎項了,它變成了一個隨波逐流的傳統背叛者。
這不是丹尼爾的榮耀,更不會是奧斯卡的榮耀,它隻能是個遺憾和悲劇。”
《綜藝》的論調在所有持消極觀點的媒體裏,是最具攻擊性的。這和雜誌一直以來保持的中立形象,大為不同。
顯然,奧斯卡的選擇,在《綜藝》雜誌看來,觸動了好萊塢的某些重要的既有規則。
……
不過,更多的媒體,並沒有《綜藝》這麼“憂國憂民”,他們對丹尼爾的新成就可能引發的新聞熱點,很有興趣,因為這能夠帶來銷量和討論。除此之外,頒獎禮的種種趣事,同樣也是他們的關注點之一。
在最佳導演一獎上,輸給了馬丁.斯科塞斯的保羅.格林格拉斯,就成為不少媒體的關注熱點。
隻是因為他和丹尼爾坐在一起,而且整晚互動頻密。
甚至,在某些獲獎人員感謝丹尼爾的時候,格林格拉斯還露出明顯的“不屑”的表情,這讓他在離開柯達劇院的時候,就受到了媒體的圍攻。
格林格拉斯絕對沒有給自己找麻煩的想法,所以他回答的很幹脆。
“我們隻是在開玩笑,當時丹尼爾得到了不少人的感謝,所以我隻是表達一下我的‘羨慕’,你知道,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及,顯然是件非常有麵子的事情。”
“能說說你們在頒獎典禮上說了些什麼麼?因為直播的時候,你們總是在交談。”
“總是?”格林格拉斯一臉不認同,“並沒有,隻是偶爾,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在為獲獎人鼓掌和傾聽他們的感言。至於我們的話題,除了數丹尼爾被感謝了多少次之外……哦,對了,丹尼爾說如果他上台領獎,就會感謝我——但他沒有這麼做,我很傷心。”
格林格拉斯為媒體開啟了一個新的報道熱點。
那就是數一數,本屆奧斯卡上丹尼爾被感謝了多少次,又被提及了多少次。
最佳音響效果,《一往無前》的三位獲獎人都感謝了丹尼爾,這應該算是3次,隨後喬治.米勒憑借《快樂的大腳》拿到動畫長片,這是第四次,接著是沙朗.亞當斯拿到了自己的最佳攝影獎,這是第五次。然後是《加勒比海盜2》收獲了最佳視覺效果,四位盲人得獎者排著隊感謝了丹尼爾,這就是九次了。再然後就是瑞茜.威瑟斯彭憑借《一往無前》將影後小金人收入囊中的時候,同樣感謝了丹尼爾——這是第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