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盜》的拍攝占據了丹尼爾絕大部分的精力,原本每兩周飛回伯克利大學的計劃,不得不改變,因為時間必須抽出來處理洛杉磯的事情。
在收購米高梅之前,丹尼爾顯然太過於天真了,他以為可以利用自己的先知優勢,為公司選取大量的片源。但是當製作數量達到一個級數之後,並不是他想要做就能夠做到的,他自己的精力不允許,演員、導演、劇本等各種外部條件也不允許。
在經過這頭一年的運作,將《魔力麥克》《賤老師》《歌舞青春》《黑天鵝》等多部作品推上正軌之後,丹尼爾也不得不將選片製作的事情下放到專業人士手中——這也是很多米高梅和DD影業的製片人鬆了一口氣的原因,此前,兩家公司幾乎所有的項目都是丹尼爾一手操辦,他來定項目,甚至提供劇本,提供演員名單和聯係導演等等,其它部門全都圍繞他的決定來運轉。當然,作為老板,他可以這麼決定公司的運營方式,但是一家七大級別的好萊塢製片廠,不可能靠一個老板來決定所有事情。
丹尼爾少年成名,入行不足十年就成為當代傳奇,他對自己的自信是毋庸置疑的。手底下的工作人員,非常擔心這種自信最終讓他做出不切實際的決定和妄想,以為隻靠他一個人就可以做好所有事情。
現在,他肯把權力和責任都下放到各個部門,大家鬆了一口氣之餘,也對公司的未來抱有更多的信息。
在去除丹尼爾獨斷專行的危機之後,作為目前整個好萊塢最知名的演員,成功率最高的投資者,他給公司帶來的影響將趨向於完全正麵。
這當然是一個十足十的好消息。
以至於,丹尼爾最終和時代華納達成了協議,將米高梅珍貴的片庫,以22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獨家使用權。
這裏的獨家使用權,不僅僅指的是米高梅不能再把這些片庫轉讓給第三方,連帶米高梅自己,也不能將這些片庫通過製作DVD、賣給有線電視台等渠道來牟利。這麼做,和完全出售片庫的區別在於,米高梅擁有自主使用這些片子的權力,比如改編重拍、修複上映、展映展覽、擁有權等利益,都還屬於米高梅公司,但這一係列的權力,幾乎是不能為米高梅獲得現實的利益的。除了這些之外,雙方談判這麼久,最大的分歧之處在於,米高梅已經轉讓出去的一些版權收益,應該歸誰所有。時代華納認為片庫的使用權已經全部轉給華納,那麼協議達成之時,這些片庫在固定渠道上產生的收益理所當然就應該歸屬於華納,但是米高梅不認可這一點,他們堅持認為,轉讓的長期使用權,是在交易達成之前完成的,不應該在協議的框架之內,米高梅和華納雙方達成的交易,應該隻包括在協議達成之後的利益歸屬,這之前的利益,並不適合包括在內。
華納之所以這麼堅持,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丹尼爾接掌米高梅之後,對片庫的利用相當涸澤而漁,形象轉讓、長期播映權分次支付等等,對於片庫的長久利用不是正麵的。但是他既然已經決定要將片庫出售,最後撈一筆也是不撈白不撈。當然,他沒有做的太狠,不然在談判的時候,也沒法繼續談下去,起碼價格上是不好談的。但如果按照米高梅方麵的條款,每年可以為米高梅帶來1、2000萬的收益,差不多等於以前整個片庫年收益的十分之一不到一點。考慮到片庫在時代華納的手中產生的利益,這個比例數字還要下降。
這應該是是華納可以接受的比例。
丹尼爾贏了,普路托思在財務上的寬鬆,給時代華納帶來不少壓力。經曆了好萊塢史上最大一次互聯網災難的時代華納,本身的運營壓力也是很大的,米高梅的片庫對他們布局整個娛樂產業意義非凡。
雙方達成交易之後,2005年最後一個月,好萊塢迎來本年度又一次大震動。
派拉蒙收購夢工廠,迪士尼收購米拉麥克斯,DD影業收購米高梅、創立DD動畫,現在是時代華納收購米高梅4000部電影,10000多部電視劇的片庫,每一個動作足以改變好萊塢電影行業的格局,更何況連番出現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