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和柯林斯當然希望多一些見麵的時間,可是丹尼爾雖然沒有公開工作,但明顯比之前還要忙碌,拍戲的時候好歹還有休假,是真正可以安排的空閑時間,現在丹尼爾基本上抽不出個人時間來了。洛杉磯DD影業這邊兩部電影上映,後續項目安排,尤其是對DD影業規劃的更改,事情都是又多又繁雜。除此之外,他在華爾街投資基金,波士頓財團等等各方花費的時間精力更多,畢竟他不是很擅長這一類工作,雖然有雷蒙德等得力助手的協助,對丹尼爾來說還是非常吃勁。
除此之外,奧斯卡風波雖然不能用大動作處理,特裏弗和庫薩的小動作卻是一直沒有停止的,這種疾風驟雨式的危機,隻有依靠一次一次地打岔消除它的衝勢,然後來一次酣暢淋漓的清洗,徹底將其揭過。
忙到人事不知的丹尼爾,當然不可能在斯圖加特或者柏林,被歐洲狗仔拍到。
……
“這個項目必須在年底之前上映,最遲不能超過11月。”
相對於DD影業其它電影的動靜,這部已經開拍的電影其實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目前為止,還沒有在公開報導中發現有DD影業這個新項目的動靜。
丹尼爾本人親自出演!
這一決定不要說一定會驚動媒體和影迷,即便是連庫薩等人也吃驚不已。
9月丹尼爾就要進入伯克利上學,8月份穀歌的IPO也需要花費他大量的精力,因此在上半年極端忙碌之後,抽出一個多月的時間秘密拍攝這部片子,多少有點太拚。更何況,既然當初丹尼爾已經表明自己一年內不會有電影相關的工作,現在明確地自打嘴巴,當然也很不好。
不過明白丹尼爾的打算之後,庫薩也就沒有強烈反對,哪怕是特裏弗,也都沒有對此發表什麼不同意見,誰讓計劃趕不上變化。
整部電影,除了丹尼爾.桑德勒之外,全都是簽訂了嚴格保密協議的新人或者菜鳥,隻是丹尼爾出麵邀請了不少矽穀名人客串了一把,拉裏.佩奇、謝爾蓋.布林,甚至史蒂夫.喬布斯也被他請來,不得不說,他在矽穀的影響力倒是不比好萊塢弱。
8月份,在穀歌的IPO前夕,這部電影正式殺青。
殺青聚會上,大衛.芬奇喝了不少,最後還是丹尼爾派人將他送回家的。
演員上還好說,這部電影本身也不是靠演員陣容的,何況丹尼爾.桑德勒一個人的星光就比得上別的電影一大片了。電影的重點是導演,這部作品原本就是大衛.芬奇執導的,但丹尼爾在考慮人選的時候還是很猶豫,畢竟,相隔多年,即便還是邀請芬奇,也很難保證電影會拍的差不多,既然如此,換一位導演也很正常。
但是考慮過之後,丹尼爾還是向芬奇發出了劇本。
這位知名導演畢竟已經風格確定,幾年後他的技術可能更加圓滿,但總體來說是差不多的。
芬奇接到這個劇本當然是非常吃驚的,但和劇本一起到的還有一份保密協定——通常來說,芬奇這種級別的導演很少有這個待遇,所以可以想象DD影業對這部作品的看重。等他看過之後,和戴維略作交流,才知道這個項目確實需要保密。
丹尼爾.桑德勒親自出演!
一大串矽穀巨頭客串出現在電影裏!
這兩個消息,無論哪一個放出去都足以引起軒然大波。
更重要的是,這部作品背後的意義。
丹尼爾之所以打破承諾親自出演,完全是因為這是一部有一點點自傳性質的作品,當然大部分情節和設定都是虛擬的。
芬奇還記得戴維和自己在紐約碰麵,他聽到消息,臉上震驚的表情。
“你是說這是丹尼爾.桑德勒的半自傳電影?”
戴維毫不猶豫地點頭承認了。
芬奇雖然年紀不小,但對於時代變遷的感知是很敏銳的,是MB和F2F的注冊用戶,關注者很多。他當然看得出來電影主題就是MB和F2F合二為一的一個網站。
換而言之,MB或者F2F,或者幹脆MB和F2F都是丹尼爾一手創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