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李察.基爾表情太勉強了,他肯定知道點什麼。”
“尼克爾森也不自然。”
“看看,小韋恩斯坦,雖然努力讓自己若無其事,但明顯和以前受獎不一樣。”
當他們戴著一雙有色眼鏡去看的時候,這些火眼金睛的編輯記者們,幾乎發現大部分的電影獎項獲獎人都有那麼一點不自然。這究竟是因為丹尼爾的任性之舉,還是因為他們本身底子也有問題呢?
至於那些坐在台下,比如大熱門卻顆粒無收的朱利安.摩爾,還有越來越不像個偶像的李奧納多,他們看上去就有點幸災樂禍的樣子。
光靠這些照片,才華驚人的編輯們就能寫出一篇轟動好萊塢的報導了。
而且可以確定的是,這一次金球獎將為無數小道消息提供滋生的土壤,若幹年後,關於這一屆金球獎的傳聞肯定非常之多,涉及的人員同樣也規模驚人——這在某種程度上會減弱獎項的光環。
……
如所有人意料的那樣。
第二天,互聯網上開始充斥著黑幕、暗箱操作等等消息,匿名的網絡人民,毫無顧忌地抨擊這個“外國佬”獎項,成為一台斂財機器,達格瑪.鄧維利的大肚子成為了大家調侃的對象。
“我保證,那裏麵除了一肚子肥油之外,可能還有妮可.基德曼的生命種子——沒錯,就是湯姆.克魯斯留下來的。”
“我覺得芮妮.茨威格的更有可能,看看她演的爛片,如果不是讓每一個評委都********了,誰清醒的時候會給他們投票。”
“難道裏麵還有李察.基爾的?這一次沒有中轉站了,可能是從後麵直接送進去的。”
“你們太仁慈了,達格瑪這個老同性戀豈不是爽爆了?”
互聯網上的言論曆來以不堪入目為標準,這一次尤其劇烈。
達格瑪是個願意看自己風評的人,這顯然可以說明為什麼他今天一整天都在吃各種藥丸。
“我要報警,FUCCK,這群沒教養的躲在背後的黑鬼,還有丹尼爾,那個毛都沒長齊的小王八蛋,他永遠也別想拿到金球獎了,不止這一次我不給他,我永遠也不會給他,他演的再好也沒有用,想要金球獎,讓他做夢去吧。”
達格瑪暴怒的聲音響徹整座房子,他的司機、廚娘和花園修理工,通通噤若寒蟬,害怕惹到這個脾氣暴躁的人。
相對而言,傳統媒體就要克製得多,而且顯而易見,站在丹尼爾對麵的那些人開始動用自己強大的公關力量了。
除了以《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為首的幾家報紙,仍然以“金球獎陷入黑幕危機,丹尼爾錯失影帝”為名大篇幅報道了這則新聞,《時報》將側重點仍然放在金球獎可能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黑幕危機上,“頒獎禮大派對的安排,那些美味的鷹嘴豆、幹西紅柿,當然還有鮮嫩的牛肋排和鱒魚,再加上讓人興奮的香檳,這一切都沒能阻止昨晚的頒獎禮尷尬的氣氛,所有人似乎都不在狀態——僅僅因為丹尼爾.桑德勒臨時缺席了這場一月份最大盛事,而他入圍了劇情片和音喜劇的雙料影帝,最後卻顆粒無收。這顯然不同尋常,我們的意思不是提名未能得獎讓人意外,還是丹尼爾提前知道了這一切,這表明外國記者協會一直標榜的公正,宣稱最後一刻才知道結果,根本就是一個可笑的笑話,換而言之,六十年以來,美國觀眾一直在被金球獎愚弄。”
更多的傳統媒體的側重點和《洛杉磯時報》不同,它們的陣容更加強大,《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基督科學教箴言報》這些全美乃至全世界範圍內的大報紙,都在試圖將重點放在“一個年輕的超級偶像遲來的‘任意妄為’上”。
《今日美國》如此評論,“……在過去的數年間,丹尼爾.桑德勒實現了從熱狗廚師向億萬富翁、全球偶像、奧斯卡得主的傳奇轉變,而他一直以來的良好風評似乎驗證了年輕得誌的好萊塢明星,似乎也並不一定總是和‘壞脾氣’‘藥物’‘女友或者男友一天一換’這樣的負麵新聞相關。輿論和家長們也一直將他當成美國青少年,甚至是兒童的榜樣。但是昨晚受人爭議的金球獎頒獎典禮,似乎表明這位年輕巨星,似乎不再願意遵守一直以來的良好習慣了,他毫無理由地臨時缺席了頒獎典禮,直到最後一刻,他的影迷都在期待他的到來。事實上,這可能是因為他獲知自己將在這屆金球獎顆粒無收,而他究竟是怎麼知道的,這也許是金球獎應該思考的問題,同樣也是公眾懷疑的‘黑幕’所在,然而不論如何,一個超級巨星的能量是讓人驚歎的,丹尼爾被認為將參加今年4月的白宮記者晚宴,誰知道他能從哪裏拿到消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