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默迪烏斯的父親,對羅馬市民而言,近乎與神,他的形象被刻印在神殿,他的雕塑無處不在。康默迪烏斯成長於這樣的陰影之下,所以他顯得無能、向往權力和市民的尊崇,任性而不願意妥協,對自己的親生姐姐產生情感,對帝國英雄充滿嫉妒,欲殺之而後快。
這是個很鮮明的形象,如果飾演這個角色的人——傑昆·菲尼克斯或者丹尼爾願意,他們隻需要表現出一個性格缺陷嚴重的、來自於條件優渥的家庭的、掌握數量巨大的財富的年輕人,就能完成任務。
換而言之,電影要求塑造的康默迪烏斯非常符號化,這肯定會成為一個被人攻訐的借口。
但這又是可以理解的,《角鬥士》的影片名字如果改成《馬克西默斯》或者《馬克西默斯傳奇》,將毫無PS痕跡,這就是一部屬於馬克西默斯的英雄傳記。
相對於完全消極的康默迪烏斯,馬克西默斯如此全麵而立體,他是羅馬帝國的戰神,在電影開始就取得了一場對野蠻人的偉大勝利;他視地位財富有如糞土,在老皇帝意欲嘉獎他的時候,他的要求是退役回家和妻子為伴;他境遇悲壯卻絕不沉淪,家破人亡依舊為帝國力挽狂瀾;他勇武有謀,在角鬥場裏戰勝了所有敵人,包括康默迪烏斯。
這才是英雄。
電影需要的是一個血肉俱全的馬克西默斯,而非康默迪烏斯。
“但你要讓英雄生活在一堆紙片人裏麼?那樣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麼?”丹尼爾安靜地問雷德利,“斯科特先生,您一定要明白,我無意挑戰劇本,我隻是提供一個思路,一群鮮活的配角能讓馬克西默斯更像個英雄。”
“我們一直這麼做,但並非所有事情都盡如人意。”
“我完全理解,比如現在我其實焦躁不安於這個角色的歸屬,但還是隻能故作平靜。”丹尼爾攤了攤手,麵露無奈。
雷德利不由大笑。
“你非常優秀,丹尼爾,我想你也深切明白這一點,不然你不會認為康默迪烏斯應該更加立體圓滿,因為那意味著更強悍的角色塑造力和掌控力。”
雷德利的眼睛當然非常銳利,一眼就看穿了丹尼爾的言外之意。
但這無所謂,這是個陽謀,丹尼爾所說跟雷德利所願是一致的,誰不願意自己的電影裏每個角色都鮮活欲滴,能從電影屏幕裏走出來。若非如此,也不會所有電影節都設立了最佳配角的表演獎項。
“是的,我們會好好考慮,丹尼爾,無論如何,我期待和你的合作,你——你是一個讓人無法想象的優秀演員。”
這句話讓雷德利又回到了試鏡那天。
在傑昆·菲尼克斯和丹尼爾都離開環球之後,幾個人討論了試鏡的結果。丹尼爾的優秀無人否定,因為差距非常明顯,按照沃爾特的說法,傑昆是一個腦子裏不空的天才演員,他配得上這個角色,而丹尼爾則是個怪物。
二十歲,入行才一年不到。
表演卻極具感染力和表現精神,這幾乎是要十幾年的磨練才有可能達到的成就。有時候僅僅以天才來解釋都顯得不夠有說服力。
但他就這麼活生生的存在著。
那麼按理說,丹尼爾毫無疑問將獲得這個角色,可是並非如此,盡管大家都沒有明確表態,但沃爾特本人雖對丹尼爾讚不絕口卻傾向於選擇傑昆,約翰·羅根則有些猶豫,他擔心丹尼爾的康默迪烏斯是否會和劇本裏設定的有太大的差距,但這種差距似乎又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