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三跪六拜九叩(2 / 2)

桌子前擺著三肉(燒雞,炸魚,豬肉)六葷九素,桌上是紙紮的華麗的樓閣蓋子,套在桌子上倒好像是一處涼亭。桌子腿與麵的交口兩根棍子從頭過尾穿過,上陵的時候需要兩個人抬著,稱為抬轎。在橫木的旁邊紮著一男孩一女孩的模樣,便是要死去的人到下麵有丫鬟童子服侍。

桌子角跪著的就是死人的兒子,一般為長子(古代是嫡長子),長子不在五服裏請年齡最大的後輩穿著一件長子的衣裳,稱為代長。這時候千萬不能因為長子有事不在,就讓二子或者其他二子在桌子右下角的位置。因為老一輩的規矩,不允許,以次代長故人不得安寧。就算五服最長不在,也要挨個從五服裏往下論,如果五服人少,那個位置就要空出來,次子是絕對不能執掌長子該有的權柄的。

桌子右下角帶頭的是四悶子的長子,手裏拿著一根楊木拐棍,他往後排跪著的是他弟弟。再往後到死人孫子輩需要特別隔開一段位置,順著往後。我們那兒因為老人四世同堂,或者五世同堂,無疾而終,最後子孫從大堂屋門口跪到院子門外的比比皆是。長子手中的拐棍和他兄弟,或者後輩的拐棍是不一樣。他的拐棍最上頭削成平的,意思執掌權柄。寓意為,老人可安心離去,家有長子管著,老人可以安心。

桌子前是一條席子,這是讓跪下磕頭的人不至於衣服弄的太髒。吊孝需要很長時間,老人子孫基本上要從早上一直跪倒晚上,很多人都在懷裏揣著饅頭,膝蓋帶著護膝。左前方立著一人,一般為死者的兄弟,獨子者亡,就親而去。一般我們稱為起靈人,主要是扶起那些跪地來吊唁的人。

這時候磕頭的一批磕完頭,起靈人高喊道:“孫莊他外甥家滴,跪舅嘍!”這個也是有規矩在的,一般娘家人最先,然後是外甥,再有是五服,最後是親朋。

有七八個男子從人堆裏出來,領頭的應該是他大外甥。他身後一排兩人是他的兄弟,再往後的一排就是他後輩。他先是領頭作揖,他對麵的起靈人對他回揖。接著他單膝跪地,起靈人斟滿一杯酒,遞給他。

他把酒抬到頭頂雙手一舉,挺起腰杆,對著照片。又把酒至平胸處,雙手拿酒杯從左往右,澆成一條線。把酒杯遞給起靈人,對著照片恭敬的磕頭。後麵跪著的人也有學有樣,磕頭。磕罷三個響頭,起身作揖。

作揖時候要四指微拳大拇指壓上食指中間關節處。左手大拇指微微搭在右手大拇指上,半挺直手從腳底起揖到頭頂,再到身體的正中央算是一個揖。接著起靈人又遞給他一杯剛倒好的酒,他如同剛才的樣子。三跪六拜九叩之後,便把頭拱在地上,也不知是不是假裝,喊著我滴個舅唉,大哭。

起靈人扶他,他假裝不起。長子從燒著紙的火盆前把他連扶幾次,而長子的那些兄弟們拉著他身後的人。過了大概半分鍾,他這才算起來。

我看的很是無聊,打著哈欠,擠出圈子。蹦跳著來到西房口,爺爺正拿著算盤,左手撥打著算盤,右手在個本子上記著什麼。

“喜叔,你家二娃子來找你拿響糖吃嘞!”坐在我爺爺對麵是個頭發花白的老頭,就是我們村的老村長。

“三倍兒,小娃子不懂,你也不懂。沒下葬之前,這屋子裏的東西都算是四悶子的。我看你是老糊塗,老占著村長的位置不下來,啥用?”我爺爺抬眼瞪了一下花白頭發的村長,又轉頭對我說:“二軍兒,來給你五毛錢,出去買個糖吃。回頭,爺爺給你帶響糖!”

我吐吐舌頭,拿過爺爺的五毛錢,剛跑出屋門。又想起來該給爺爺說再見,轉過頭,隻見房門的窗欞上掛著一條花白粗蛇,我指著蛇,呆了呆,嚎啕大哭:“爺爺,爺爺,長蟲,有大長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