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大家又來了。跟昨天一樣仍撲了個空。大家相視默默,嘴裏雖未說什麼,心裏卻產生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李白醉酒是常有的事,也每每看到他泛舟賞月,縱酒吟嘯,會不會……到這,每個人的心都緊緊地收縮起來,便下到江邊磯頭,這裏風比山上大,江風推著江水,拍打著磯石。這時,大家心裏不祥的預感增強了,不約而同地順著江邊尋覓起來。大家不知不覺走了許多路,終於在一座石磯臨江的亂石窩裏,找到了李白的那條船。艄公呆坐在船上,身上衣服還是濕的,給涼風一吹直打哆嗦。大家走到他麵前,他才慢慢拾起頭來。稍停,競“哇”地一聲哭了,頭又沉重地垂了下去,不用問,大家都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
事情一傳開,采石的鄉親都來到江邊,準備打撈李白的屍體。可是滾滾大江,上哪撈呢?年長的老人都說,人在采石淹死,屍體要到下遊才能浮起。於是大家就到下遊,找遍洲頭、灘旁、渚邊,希望能快點撈起詩人的屍體。可是一天,兩天……大家往返尋找,有人甚至到了金陵也沒找到。
李白撈月而死已經四天了,還找不見屍體,實在令人焦急。在采石江段的當塗境內,有條支流叫姑溪河,和它會合的江叫水陽江。水陽江東岸屹立著青山。離采石三、四十裏。這天青山下一位農家姑娘,起早下水陽江洗衣。突然發現前麵不遠的地方,有個東西。定眼再看,啊呀,卻是個人。這下可把她嚇壞了,掉頭就跑。邊跑邊喊:“河裏淹死人啦!河裏淹死人啦!”大家聽說都奔跑過來,一時河邊圍上了許多人。不一會死屍就被撈了上來。
“啊!是李白!”“是李學士!”一個瘦矮的老人首先認出,其他的人也都認出來了。李白還是那樣:頭向上翹著,嘴角多少有點歪,狷介傲岸的神氣,一如生前。奇怪的是,他身上的衣衫冠履一件也沒有損壞和丟失。
大家萬分悲戚,有幾個鄉親都哽咽了,這裏的許多老百姓同李白很熟悉,有的甚至還和他一起飲過酒。先前李白住在青山的時候.大家常去請他到家裏作客。雖說這半年多沒見到了,大家還時常問起他呐!當下大家湊了錢,準備給李白買口棺材,收殮起來,在青山上埋葬。
李白溺死水中,被青山人撈起,並將埋葬青山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兩天沒到,四鄉都知道了。采石人起初以為是道聽途說,不太相信:人死水中,屍體豈能逆水而行?但人們說得活龍活現,又不得不信。於是就有幾個熱心腸的人自告奮勇到青山探聽。一來看看是否真實,二來要是真的話,就將屍體運回,埋葬在翠螺山,立碑建祠,供人們憑吊瞻仰,也給鄉梓增添光輝。
這幾個人到了青山,聽到李白屍體怎樣發現、怎樣撈起的經過,又親眼看到李白屍體,豈有不信之理,隻是覺得這事很奇怪,便向青山人說起此事。青山人本不知李白死因,聽罷都認為這種奇事,並非毫無因由,但一時又說不出什麼。臨走,采石人要把李白屍體抬走,說要在翠螺山建墓。誰知青山人說什麼也不同意。說屍體馬上就要裝殮入棺,不日就要安葬。各有各的理由,就這樣雙方就爭吵起來。正如當地人說得那樣,“小嘴說不過大嘴”。采石人就這麼幾個,當然爭不過青山人,便回去叫人,兩鄉越吵越凶,最後吵到縣裏,打起官司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