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狐族秘史(2 / 2)

“如此說來,狐族也都是忠良之後呀。”明箏望著發黃的書頁,不由發出一聲感歎。由此想到蕭天,他是不是也知道這段曆史呢?他和他父親決定留在狐族,是不是與此有關係呢?明箏捧腮思索,等她發現自己又不由自主想到蕭天時,猛皺起眉頭,又羞又惱。急忙把自己的思緒引到書冊上。

她看到這個包袱裏其他幾個盒子裏也是類似的東西。明箏又解開另外兩個包袱,其中有一個盒子很特別,盒子雕刻精美,上麵刻著狐頭,四周全是紋飾,就像狐族人衣服上刺繡的裝飾一樣。

明箏端詳著這個木盒,好奇心越來越大,裏麵會是什麼呢?她輕輕抽開木盒的上蓋,燭火下看見木盒裏是幾本發黃的書籍。明箏拿出一本端詳著,封麵上的字跡與剛才看到的都不同,隻見上麵寫著“雜記”兩字,一旁還有落款簽名,明箏仔細看著那個簽名,不由驚得目瞪口呆,她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用手背揉了揉眼,再看過去仍然是那三個字:文天祥。

明箏捧著那本雜記,仿佛有種隔世之感。自小跟父親讀史,前朝南宋滅亡已經一百多年,太祖滅了大元也已過八十年,此時再過十幾日便是正統十四年,她粗略地算了一下這本雜記應該是在一百六十年前,明箏愣怔了片刻,聯想到剛才讀的狐王小傳,猜測到這可能就是文天祥的副將,狐族的始祖張誌堅保存下來,他同文天祥並肩抗元,戰鬥到最後一刻,在主帥被擒救援無果之後,帶著殘部和主帥的遺物奔走他鄉,寧願入深山野嶺隱遁其間,也誓不降元……

在這個淒風苦雨風雪交加的夜裏,明箏的心又一次被手上書稿溫暖起來,一陣陣熱血沸騰。雖說屋裏滴水成冰,但她毫無冰冷的感覺。突然有一刻,她竟然覺得青冥郡主讓她在地凍天寒的夜裏來抄寫是否另有新意?

她小心地翻看,一目十行,匆匆地瀏覽著,越發感到這本雜記的彌足珍惜。這一看心情越發激動,這本雜記是文天祥當時在平江一帶與蒙古人作戰的記錄,有蒙古人派兵布陣的圖譜,人員馬匹裝備的詳細描述。

她又拿出盒子裏另一本書籍,上麵的字跡有些模糊,但仍然可以辨認,上寫“兵法步略”,一旁的落款仍然是文天祥。明箏深深吸了口氣,今日看到這些完全明白了,為何蕭天會死心塌地的為狐族效力,為狐族不惜背負與她的情意,這些狐族人的氣節和忠誠感天動地,精貫日月,若她是蕭天或許也會這般去做。

明箏突然潸然淚下,她想起兒時父親曾對她講過文天祥的故事,父親道:“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隻有忠義至盡,仁也就做到了,文天祥是做到的一個人。為何要讀聖賢書?所學習的是什麼?便是一個‘仁’字,從古至今,有幾人能做到呢?”父親的話仿佛又在耳邊回蕩,明箏眼含熱淚望著手中發黃書頁,胸中湧動著無盡的感慨。

明箏把剩下的兩個盒子打開,裏麵的書籍記述的是狐族的秘術,包括草藥的分類,一些常見病的藥方;織錦的秘術,蠶的抽絲方法;還有機巧的秘術,造天屋,造飛天翼,造盔甲等等。明箏看到這些,心裏竟驚出一身冷汗,這些都是狐族最神奇的秘術,而郡主竟然讓她一個外人來抄寫,她到底是如何想的?她難道不知道這些書籍的價值嗎?

明箏搖搖頭,不願意再想這些想不明白的,守著這一堆寶貝,戚風寒夜也突然變得其樂融融。她先拿起族譜抄寫起來,一口氣寫了一頁紙,她的蠅頭小楷得過父親的真傳,寫得又快又好。為了不冷,她簡直停不下來,這才發現原來狐族的幾大姓氏皆出於文天祥的幾個部將,還有檀穀峪當地幾個部族。

接著,明箏拿起《雜記》抄寫,一邊抄寫,一邊想象著一百六十多年前那些與蒙古人抗爭的往事,感到分外有趣。到後來她又開始抄寫《兵法步略》,這個她尤其喜歡,她抄寫一會兒,然後抱著書籍看著跑幾圈以抵禦寒氣的侵襲。說來也怪,她越是用心讀,越是感受不到寒氣,反而是她寫累了,想休息時,越發的冷了。於是,她也不敢停下來,分分鍾地寫下去。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她隱約聽見一陣急匆匆地腳步聲,一輕一重,似乎是兩個人。她不願意停筆,頭也不抬。隻聽見木格門被輕輕推開,靜默了片刻,沉重的腳步聲來到她身後,一件厚重溫暖的裘皮大氅披在了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