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閣的木案上,點著一隻蠟燭。一陣子風過,刮得雕花大格窗呼啦啦亂晃,燭火也跟著晃動。白天這裏溫暖如春,而此時由於火塘已滅,這裏跟室外已沒多大區別。夏木幫明箏取過來紙和墨盒,明箏望著夏木,知道她是為自己擔心,便說道:“夏木姐姐,你快回去休息吧,若是郡主知道你在這裏,又要責罰我了。”
夏木歎口氣,憂心地看了眼明箏,知道自己也無能為力,便低著頭默默走出暖閣。明箏聽著夏木的腳步聲遠去了,便把一股怒火發在那幾個鹿皮包袱上,她出拳頭狠狠擊打了幾下。站在這似冰窟的小房子裏,聽著外麵呼呼的風聲,隻覺得冰涼的寒氣從四麵八方往身上灌,她不由緊緊裹了裹身上的衣裳。
此時明箏思慮萬千,即使郡主不差遣她抄寫,她也無論如何無法入睡。想想自己的處境,難道自己還在傻傻地等待蕭天的回心轉意嗎?隻恨自己心腸太軟,答應留下來,這事已經夠煩心了,再加上一個反複無常的郡主。郡主的話還在耳邊回蕩,郡主對她幾次三番的態度,還有郡主變化多端的麵容,都讓她百思不得其解,她不願把郡主想像成一個惡毒的人,她曾聽蕭天講過那個美麗善良如仙女般的青冥,她多希望那個青冥才是真實的青冥呀。
明箏凍得在原地打轉,她看了眼那三個鹿皮包袱,心想還是找點事幹吧,不然自己不是被凍死也要被自己的胡思亂想折磨死。她抱起一個包袱,解開捆綁的麻繩展開鹿皮,裏麵是四個木盒,木盒已經碳化,顯然是過了火,聽青冥說是從大火中搶出來的,看來不假。
拉開木盒的上蓋,露出裏麵發黃的書籍,用牛皮包的封皮。明箏拿出來對著燭火翻看,牛皮封皮還挺新,用細密的針腳縫起來的紙張卻有新有舊,新舊的字體也不同,發黃的紙張上麵的字跡潦草而淩亂,而新紙張上的字跡卻像是出自名家之手,筆力勁挺,行雲流水般自然舒展。明箏尋思,這新紙上的字跡定是後來有人修訂而來,而狐族竟然有如此修為的人?
冊子上寫滿密密麻麻的人名,像是一個家族的族譜,明箏尋思這應該是狐族的族譜。後麵是狐族曆代狐王的小傳,這裏記載有十幾位狐王,翻到這裏,明箏停下來,她發現狐王的姓氏各異,很好奇難道王位不是代代相傳?看來隻有在文章裏找答案了,她平日就喜歡聽故事,此時早已被深深吸引捧著書湊近蠟燭,認真讀起來:
……
狐王張誌堅。至元二十一年,自南嶺隨文將軍發兵抗元軍,將軍被元軍千戶王惟義擒獲,幾次解救無果,死傷慘重,逃至江西遇失散屬下數眾,一起逃至天門山深山中。與山匪黑麻子交戰三晝夜,奪得一片棲息之地。後聞將軍亡,統領眾人大哭三日,立下規矩寧死不降元,後統領人眾進入深山。一日夜遇一美麗女子,自稱九尾狐仙,言明一片世外桃源檀穀嶼,並指明路線,醒後方知是一夢。當即便喚來眾人隨他去檀穀嶼,一番跋山涉水,果然是一方好山水,自此駐紮,為避元軍追殺,隱瞞身份自稱狐族。
狐王劉起。延佑二年,山匪匠頭領百十人來圍攻寨子,攻了兩日,首領受傷,族人戰死五十多人,命女人進山,男人守寨。劉起請命帶精壯夜間出寨繞匪後攻之。首領允準。劉起率眾攻成,大敗眾匪。首領感念劉起功高,召集族人,宣布禪讓首領之位於劉起。
狐王趙天傑。洪武元年,水患連連山寨斷糧,趙天傑奉首領命出山尋糧。方知外麵已改朝換代,新朝大明,是漢人當政,當下歡喜無比並派人回山告知族人。並向遠處進發。路遇兩軍交火。元軍殘部與新朝將士對峙,眼看元軍殘部包圍,明軍處於下風,趙天傑率眾似天降神兵衝擊元軍殘部帥帳,刺死元軍首領,與明軍合力一舉殲滅元軍殘部。後方知是朱元璋隊伍。朱元璋凱旋而歸,念起解救之恩,逐賜予王爵之位,號狐王,駐紮之地封為狐王領地。趙天傑帶著糧食和新皇恩寵回到檀穀嶼,老首領率眾族人相迎,並當下宣布,首領之位禪讓與趙天傑。自趙天傑起,狐族首領稱狐王。
……
明箏揉著發紅的眼睛,看得心潮澎湃,這個遠離塵世遠在天邊的世外桃源狐地檀穀嶼,竟然有如此傳奇精彩的曆史。原來狐族是前朝大將軍文天祥舊部的後裔。明箏想起兒時與父親一起讀史,記得史書中記載當年文天祥抗擊蒙古人被俘後,誓死不降。他手下眾部也誓死不降,後來忽必烈在北京稱帝建立新朝大元,史書中記載文天祥舊部全部戰死。
……原來文天祥的舊部並沒有全軍覆沒,幸存的兵卒躲入崇山峻嶺間隱遁於世,這些文天祥的舊部與山林間的部族通婚後逐漸繁衍形成了今日的狐族。後來,太祖起兵,把蒙古人攆回草原,建立大明,恢複漢製,狐族才從山林走出,並幫太祖抗擊元軍舊部,得以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