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墳前祭祀(2 / 3)

“明箏妹妹,何以行如此大禮?”柳眉之上前攙扶。

“代父母及族中親眷,叩謝宵石哥哥。”明箏說著,不禁潸然淚下。

“即是你的高堂,也是我的親人,何況還有我父親,本是一家人不分你我。”柳眉之扶起明箏,也暗自神傷起來,畢竟這是他們心中共同的痛。

明箏把包袱中香燭果品,一一擺到墳塚前。兄妹倆人跪下叩拜,明箏眼裏的淚水已被擦去,她望著墳塚,神色堅定地道:“爹、娘,孩兒不孝,直到此時才來見你們。如今孩兒已成人,你們所蒙之冤,孩兒定要為你們討個公道,讓你們見到昭雪的那天……”

柳眉之側目望著明箏,身旁的少女已褪去昔日的稚幼和傲嬌,那個被尚書大人視為掌上明珠的李如意,在六年的流亡中已然脫胎換骨,變得連他這個一同陪她長大的兄長都認不出了。就像一朵蓮池裏的蓮花,從汙泥中破土而出獨自開放,明豔得讓人目眩……

“宵石哥哥,你怎麼了?”明箏見柳眉之呆呆地望著自己。

“想起了以前的事……”柳眉之忙收回目光,溫柔地一笑。

兄妹兩人在墳前祭拜禮畢,返身走到山崖前,這裏視野開闊,景色宜人。

“明箏妹妹,此番請你來,還有一事,”柳眉之看著明箏說道,“伯父案子的真相,我已查明。”

柳眉之說著,伸手拉下頭上兜蓋,今日他沒有拌女裝,一襲素色長袍,越加顯得清秀俊朗。聽到他提及父親案子,明箏一顆心驟然一驚,這些年日思夜想的就是這件事。

柳眉之眼望山間,麵色平淡地說道:“那一年,山西河南遭百年不遇的旱情,顆粒無收。伯父身為工部尚書深知災區民眾疾苦,便上疏請免災區徭役。不幾日,皇上竟然恩準。有了這道旨,伯父立刻下令工部釋放災區工匠,免除差役。這件事是工部侍郎王瑞清督辦。可是,一心攀附王振的王瑞清,非但沒有免除徭役,還強行征更多工匠,並將官府的木材、石料等眾多官家的建材私自用於給王振蓋外宅,最後並把罪行栽贓到伯父身上。這便是當時轟動一時的工部尚書貪腐案。可歎伯父一生清廉卻落得被小人陷害,株連九族的下場。”

明箏知道父親是被冤屈的,沒想到冤屈至此,頓時淚如泉湧,悲憤填膺:“難道朝堂之上,竟無人肯為父親鳴冤嗎?”

柳眉之一聲冷笑:“三法司誰不清楚伯父冤情,但官情紙薄,他們隻想自保。”柳眉之回頭,緩緩走近明箏,“我之所以苟且活到今日,就是要報此仇。”

明箏望著柳眉之眼中跳耀的火焰,心中一熱,“宵石哥哥,我誤會你了,我還埋怨過你為何自取其辱待在長春院。”

“傻妹妹,我隻有待在那種地方才有機會接觸到朝堂上的人,你我一介草民,如何能查明當年的案情呀?”柳眉之苦笑道,“你可願助哥哥一臂之力?”

“願意。”明箏飛快地說道,“不瞞哥哥,明箏此番回京,就是要為李氏一門報仇雪恨。”

柳眉之點點頭,他滿意地望著明箏道:“要對付王瑞清並不容易,他背後是王振那個大太監,如今他在朝中正得勢,皇上是他自幼陪伴長大,很信任他,而王振爪牙遍布朝野,他最得意的心腹有兩個,一個是東廠督主王浩,另一個是錦衣衛指揮使寧騎城,有道是擇主必先斷足,要對付這幾個人,單憑咱們無疑於癡人說夢,還要從長計議。”

聽柳眉之如此一說,明箏臉上一寒,心已涼了半截。

柳眉之見明箏不語,急忙說道:“難道妹妹害怕了?”

“豈是害怕?隻是連仇人的麵都見不到,毫無用武之地?”明箏緊蹙雙眉。

“明箏妹妹,你隻要做一事就是幫哥哥大忙,就離咱們報仇又近了一步。”柳眉之雙眸閃亮望著明箏道。

“何事?快快講給我聽。”明箏問道。

“你今日回去,速把《天門山錄》默出來,過些日我親自去取。”柳眉之壓低聲音說道。

明箏一愣,“宵石哥哥,《天門山錄》與你我報仇有何關係?你為何一直想著這本書?”

柳眉之顯然沒想到明箏會問這個問題,也是一愣,片刻後他淡淡一笑回答道:“此書即被譽為天下奇書,肯定有它的價值,如能握在手中,不亞於棋手有了一手好棋。”

明箏聽完依然一臉茫然,她想到蕭天的話,便快言快語道:“此書為禍江湖多年,即已毀,難道不是天意嗎?”

“你聽誰說的?”柳眉之煞是驚訝。

“蕭大哥。”

“又是他。”柳眉之突然雙眉緊鎖,拉住明箏道,“此人居心叵測,斷不可信他。”

明箏默默地看著柳眉之,不再言語。

“明箏妹妹,”柳眉之上前一步,衝動地說道,“你怎知他不是打你的主意,那本《天門山錄》現在隻有你能重現,世道險惡,明箏妹妹防人之心不可無呀。”

“蕭大哥,他……”明箏想到柳眉之一直對蕭天存猜疑,本想說出蕭天的真實身份,猶豫了片刻,便改了主意,“蕭大哥不是這樣的人,再說他如今在京城找到了本家親戚,也要走了。”

“哦,這樣最好。”柳眉之鬆了口氣,“明箏妹妹,咱們要報仇,必須要積蓄實力,《天門山錄》能助咱們,我這麼做,也是報仇心切啊。”

明箏看著柳眉之,不忍讓他失望,就點點頭道:“宵石哥哥,你給我點時間,讓我靜下來想想。”

柳眉之當下大喜,拉住明箏:“好妹妹,你一定要幫哥哥。”

此時,已至正午,柳眉之看著天上的日頭,對明箏道:“我讓雲蘋送你回去,我還有些事,要去麵見一個朋友。”當即叫來雲蘋,雲蘋領著明箏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