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聽聞南昌起義,甚是不安,遂調集大軍,欲圍攻南昌。
南昌乃四邊可攻之地,無任何屏障,易攻難守,暴動部隊不能久留。
時下兩湖農民運動如火如荼,可是中共為了能得到蘇俄的援助,南下潮州,想到那是一個海口。暴動部隊撤離南昌後,僅幾天時間,人馬丟失無數。蔡廷鍇更為膽怯,率一個師公然逃離,宣布不與共產黨繼續合作,當部隊行至江西進賢時,徑自進入福建,重建第十一軍,請回陳銘樞任軍長,蔣光鼐任副軍長。
時張發奎已得武漢政府令,急急挺進,欲窮追起義軍。
參謀長葉劍英見狀,進言張發奎說:“若死追,兩方交上火,雙方多有死傷,若我們放賀龍、葉挺一把,讓他們打廣州,反而對我們有利。”
張發奎說:“我看賀龍和葉挺是公然叛變,從公從私,均無可諒解。”
葉劍英說:“向華公,依我之見,還是不追為好,我們開往廣東,實現總理遺訓,重新北伐,目前正是時機。再說我們去廣東,李濟深必然不願意,若放賀龍、葉挺去打,他們還很有可能讓我們去相助,我們以援師的名義直驅廣州,實在比追著賀、葉的屁股打更有意義。別說追不上,就是追上了,我們徒耗兵力,將來還談何北伐。”
張發奎一聽,覺得有理,原本召集黃琪翔部沿贛江東岸南下,這回他隻命黃琪翔追了一程,便改主意,隻是讓其代理他指揮,率師向廣東南雄挺進。
正是葉劍英這一“妙計",使得賀龍免了尾追之苦,沒讓部隊全軍覆沒。
蔣介石看到汪精衛口口聲聲東征討蔣,卻也開始部署討汪,哪裏還有心思對付軍閥。
孫傳芳和張宗昌看到蔣、汪翻臉,趁機率部沿津浦線瘋狂反攻,陷滕縣後,又占臨城。
李宗仁率第七軍、第十一軍進入臨城後,直魯聯軍許琨退往兗州,所部精銳馬玉仁師全部被擒。李部數日進鄒縣,大軍壓入山東,就目前戰局來看克複山東近在眼前。可正當李宗仁部推進之時,武漢政府從河南抽回唐生智,做東征討蔣氣勢,蔣介石急令李宗仁部於臨城中止北進,立刻返南京商議進攻武漢。
與此同時,蔣介石把津浦線的兵力調入京滬線。
蔣介石在南京一見到李宗仁就哭喪著臉說:“德鄰,現在的情況你也看出來了,汪兆銘是要消滅南京政府,武漢方麵陳兵九江,並向長江下遊移動,若不加以防範,情況會更加惡劣,我們就有受到夾擊的危險。”
李宗仁說:“武漢方麵傾巢而來,我們必須阻之,將部隊調回安慶、蕪湖之間迎頭堵截。可是我們一旦如此,北方之敵必來犯我,現在第七軍深入魯南,抗擊北方之敵的精銳部隊,照你的想法,也隻能把第七軍從北伐前線拉回來了。不過,我軍回師後,敵人不會坐失戰機。我的意思,不如把徐州放棄,將主力部隊拉回,固守淮河天險,等把武漢問題解決,再揮師北伐,也不能算晚。”
蔣介石聽後,連連搖頭說:“部隊抽回一些,但徐州不能放棄,此乃戰略要地,如果讓直魯聯軍鑽了這個空子,後果不好收拾,我們隻要有徐州,可與中原拉開一條戰線,馮玉祥也可支援我們。”
李宗仁說:“徐州是四攻之地,無險可守,我們死守徐州幾乎是不可能的。”
蔣介石雖然同意李宗仁退過淮河的戰略,但不同意放棄徐州。李宗仁也沒辦法,隻得回去按蔣介石的命令部署,調第七軍到蕪湖布防。津浦線前線軍事則交給第三路前敵指揮王天培,命其回守徐州城。
七月間,果然如李宗仁所料到的,張宗昌與孫傳芳大舉反攻,占臨城後,兵逼徐州城。王天培在徐州固守,命其弟第二十八師師長王天錫堅守城南,但寡不敵眾。王見援軍無望,與直魯聯軍激敵兩天兩夜,彈盡糧絕,實難再守,不得已放棄徐州,扼守夾溝要隘。
南京的蔣介石聽到徐州失守,甚為惱怒,親率陳誠的教導師及夏鬥寅部來到前線。蔣介石讓陳誠換下王天培,去攻打皖境邊上的蕭縣。此鎮距徐州百餘裏。可這張王牌打出不到四個小時,就被張宗昌部打得落荒而逃。陳誠部雖是蔣的嫡係部隊,但這回算是丟盔拋甲,潰不成軍,給老蔣丟盡臉麵。
蔣介石對王天培丟失徐州耿耿於懷,自己又沒能把徐州奪回來,心裏甚是不快,意欲尋找一個發泄的機會。
王天培還不知蔣介石已對他暗藏殺機,還主動請纓,要率部奪回夾溝。
蔣介石甩開王天培,反而問其弟王天錫,問此仗有沒有把握。王天錫想為哥哥找回麵子,信誓旦旦,保證奪回夾溝,另道弟兄們的士氣需要鼓勵一下,要蔣介石拿出一些錢和子彈。蔣介石連夜讓人急送來兩萬塊錢和五十萬發子彈。
王天錫將款和子彈發了下去,次日清晨,率二十八師向夾溝挺進,旋即攻克了夾溝。夾溝克複後,蔣介石卻任命陳誠和夏鬥寅駐守,並命令王天培攻打蕭縣,第十軍打下蕭縣後,趁勢挺進徐州近郊。
張宗昌部憑借臥牛山、雲龍山頑抗,戰鬥十分激烈。王天培親自到臥牛山上督戰,雙方相持兩天。
張宗昌部又沿津浦路進攻夾溝,陳誠、夏鬥寅節節敗退,夾溝再度失守。
這時,總司令部傳來消息,命王天培去南京開會。
王天培臨行前,將總指揮權交給了弟弟王天錫。王天培去南京後,王天錫率部由蕭縣轉入鳳陽關。
張宗昌以兩個軍的兵力分三路向前挺進,國民革命軍獨立一師馬祥斌部在蒙城、渦陽戰敗,全軍覆沒。敵右翼部隊由含山取巢縣,左翼已至鳳陽關,中路約兩個師的兵力。王天錫自知不敵,率軍退守合肥。張宗昌進皖的兩個師,自以為可以來個甕中捉鱉,不想他集結部隊到合肥後,王天錫等部憑藉城垣,與攻城部隊展開防禦戰,炮火聲聲,晝夜不息。原來合肥城垣堅固,城外有寬至三百公尺的壕溝,水深丈餘,攻城聯軍拆毀城外百姓民房紮成木筏,強渡十餘次;終未能得逞。
王天培到南京後,哪裏是開什麼會,一到那裏就讓蔣介石給抓起來。
王天培不得要領,要麵見蔣介石陳述。
蔣不見,遂命將其押至杭州。
王天培自知蔣要下毒手,後悔不迭。想當初武漢來人,要他倒蔣,可他以大局為重,以為北伐還沒有結果,如此倒戈,實在不義,那裏想到蔣介石自己犯的錯誤,卻要拉上一個替罪羊。
王天培押杭州後,遂致信夫人吳德華,信說:“德華如晤:吾為黨國革命,急欲北伐成功,盡國民一份子職責。不料青天白日之下尚有秦檜之人。犧牲我五千子弟!今日我得隨之見嶽王,此吾平生以嶽王自勉,亦以勉部屬,感應所致歟?生寄也,死歸也,死後總有公理在焉,又足以自慰。汝須寬懷,保汝懷身為重,並以慰老幼,是所至囑。”王天培留下這封信後,即在杭州城外洪宸橋遭殺害,時年三十九歲。王天培遇害消息,被幾家報紙發表出來,並加以評論,謂之蔣介石、何應欽等不加審訊,隻是宣布“王天培克扣軍餉,臨陣退縮”實為“莫須有”,怎能服天下?
王天培赴難時,給其弟王天錫手書一封,其雲:“我今了此一生,部隊要好好掌握,尤其我們貴州青年,都是革命結晶,你要好好待他們。我的仇一定要報,蔣介石、何應欽、穀正倫你都可以反,但決不能反三民主義。”
這封信落在王天培的副官之手,此時,王天錫正率二十八師駐守合肥。這位副官出於好心,生怕累及王天錫,將其悄悄銷毀。
說起來,蔣介石槍殺王天培,也沒什麼理由,隻為了給其他將領一個下馬威。王天培本是附義部隊,蔣也對他多有疑心,加之武漢方麵也派人拉過王天培,便出此下策。王天培的罪名是“克扣軍餉”,可他遇害後,家中無任何財產,家屬生活十困難,次子王永征在街頭賣報糊口,其妻吳德華受不了這種打擊,一病不起,兒子又去做童工,後多虧其舊部資助,勉強度日過活。
蔣介石槍斃王天培,雖然解了他一時之恨,但對其部下,影響深遠,盡管何應欽在王天培的問題上,沒起什麼好作用,可他與王本是同鄉,想到蔣介石如此手段毒辣,不免也有些兔死狐悲之感,再想到春天,蔣介石企圖誘捕國民黨元老程潛,程雖然僥幸逃往武漢,蔣介石又設下圈套把程潛第六軍強行檄械改編,不由就與李宗仁、白崇禧發起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