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革命篇】50 虎將堅守古城求義 解圍西安觀戰躊躇(2 / 3)

那楊虎城說到此處,聲淚俱下,在場官兵無不為之感動。

為了事情不極端化,楊虎城命部隊隻有營長以上的長官才能征糧。正是由於這些措施,使得守軍在極端的情況下,仍然沒發生太大的事件。

就在楊虎城為守城殫精竭慮之刻,傳來一個悲痛的消息。

李虎臣的傳令兵跑來稟告他說:“總司令讓我來告訴副總司令,蒲城駐軍已投降了劉鎮華。總司令讓你能不能想想辦法。”

此話一出,在場幾個參謀臉色大變,他們深知李虎臣讓傳令兵前來的用意。原來,蒲城是楊虎城的老家,而其老母親正在家中。

楊虎城沉思片刻,才慢慢說:“去回報總司令,我已經知道了。並說就是我說的,我在城在。”楊虎城遂又對周圍的人命令說:“為了防止劉鎮華利用我老母的名義進行陰謀活動,傳令全軍,凡有關我母親的消息,任何人不得向我報告,違者定殺無赦。敵人一旦攻入我西安城,我楊虎城將第一個在鍾樓自殺。”

楊虎城這一番帶血的話語傳入軍中,士氣大振,李虎臣本意是想看看楊虎城聽到消息後,能作何表現,聽得傳令兵說來,欽佩有加,也決意為保西安,流盡鮮血。

馮玉祥聽到西安如此危急,遂下令駐甘肅的劉鬱芬將平涼的孫良誠部發往陝西,解救西安之危,同時任命孫良誠為援陝第一路軍司令。

馮玉祥欲進陝西,必經之路便是甘肅,說起甘肅就不得不提幾句西北的馬鴻逵。他字少雲,回族,甘肅河州人,早年畢業於蘭州陸軍學校,後任寧夏新軍統領,旋又赴綏遠任第五混成旅旅長。

馬鴻逵的祖父馬千齡原是個生意人,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為防身卻也學得一手好槍法,後因救一位王爺的命,得了筆意外之財,便築牆壘院,成為當地有名豪紳。馬千齡有幾個孩子,但真正出名的隻有馬福祿和馬福祥。馬鴻逵便是馬福祥的長房長子。曹錕賄選總統時,馬福祥出了力,因而馬鴻逵那個混成旅長就是這麼當上的。在甘肅,有“馬家不敗”之說。

其實這也是統治者對民族問題感到棘手罷了。1925年,段祺瑞執政時,任命馮玉祥為西北邊防督辦,同時又任命馬福祥為西北邊防會辦。明眼人一看便知,段祺瑞是想讓馮玉祥往西北發展,至於馬福祥那個會辦一職,純屬虛銜。這是明擺著要奪馬家的地盤。馬福祥硬著頭皮找到段祺瑞,作為條件,最終將馬鴻逵的旅擴編為師,任命馬鴻逵為陸軍第七師師長。

馬鴻逵當了師長,可馬家地盤卻丟了,便要與馮玉祥來個魚死網破。

到底是馬福祥看得遠些,摁住了馬鴻逵。

正因如此,當馮玉祥部劉鬱芬率軍抵甘肅石嘴子時,才沒遇到馬家的非難。劉鬱芬入蘭州後,設計殺了蘭州守軍,開始招兵買馬,並與當地馬家勢力周旋,漸漸使國民軍在甘肅站穩腳。此時,國民軍從南口向西潰退,劉鬱芬即電宋哲元、張之江等,要國民軍入甘肅隴南,並加緊了對甘肅的統治。馮玉祥五原誓師後,遂將甘肅軍政大權交與劉鬱芬。

因此,援陝的國民軍才能順利由甘肅境內南下。

平涼、天水克後,孫良誠部率軍星夜兼程,趕往西安。

馮玉祥命吉鴻昌旅歸孫良誠指揮,留安德全旅駐守平涼,並任鎮守使。孫良誠接到馮玉祥命令後,不敢怠慢,遂向鹹陽推進。馮玉祥同時任命劉鬱芬為駐甘總司令,孫良誠為前敵總司令,方振武為前敵總指揮,於右任為駐陝軍總司令。

馬鴻逵部見國民軍勢力中天,而廣州國民政府更是節節北進,便接受了馮玉祥的改編。

孫良誠,字少雲,直隸靜海人,是馮玉祥的心腹愛將,早年就投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當兵,因英勇善戰,成為馮部有名的“十三太保”之一。孫良誠援陝後,以劉存簡的右翼,南下安口、隴縣,直殺入寶雞,守軍吳新田部敗逃,兩部人馬會合於醴泉。

攻打西安的劉鎮華部,得知孫良誠援軍已到,為了盡快攻下西安,將留守三原和鹹陽兩個師撤走。孫良誠不失時機占領了鹹陽城。馮玉祥深知入陝艱難,遂命孫良誠統率方振武、馬鴻逵兩部後,又下令孫連仲、劉汝明、韓德元、韓占元、井嶽秀、徐永昌等七路人馬援陝。那井嶽秀本是陝軍,對此為保實力,行動遲緩,多為觀望。徐永昌將部隊開到山西汾陽時,更是按兵不動。自此,孫良誠孤軍作戰,占鹹陽後,但見鹹陽與西安雖然相距不遠,可卻有渭河阻隔。

劉鎮華在南岸設重兵防守,孫部幾次強渡都沒能成功,心生一計,派劉存簡沿江而上,尋機過河,然後迂回。劉存簡在兩寺渡成功渡河。孫良誠見狀甚為高興,急率部強渡渭河,占領了大王店、馬家寨等十幾個村落,開始向劉鎮華的圍城部隊發起攻擊。隻可憐孫良誠部一路作戰,由甘肅入陝,士兵疲備已極,況此次遠征,官兵多在大雨中行進,又經過渭河之戰,實在有些打不起精神來。又因交通不便,彈藥匱乏。可對手劉鎮華部,人數多出五倍以上,養精蓄銳,以逸待勞。

孫良誠本考慮在發動進攻之時,守城李虎臣、楊虎城可作反攻之舉,裏應外合,結束戰鬥。可守城部隊,情況更為惡劣,哪裏還有反攻之力。

孫良誠見狀,聽得馬鴻逵師已經到了鹹陽,急派人前去讓馬鴻逵盡快調兵。去人見到馬鴻逵,傳達孫良誠命令,可馬鴻逵並不買帳,以種種理由裹足不進,最後答應給孫良誠三十萬發子彈。孫良誠深知西北馬家,為保實力,不肯出力,可能從他手中得到這些彈藥也就算是不錯了。孫良誠現下部隊萬餘人,強攻解圍是不太可能,焦急之中,報知方振武部開到鹹陽以北數十裏的乾縣,心中大喜,急急催促方部盡快過渭河,共解西安之圍。

電報發出後,久久不見回音,等了許久,方部仍按兵不動。對此,孫良誠當眾怒罵方之不仁。方振武,字叔平,安徽壽縣人。曾任張宗昌第二十四師師長一職,後脫離張宗昌,率部加入了馮玉祥的國民軍。方振武按兵不動,自己認為也有苦衷,他的部隊在南口遭到很大損失,槍械一時不能補充,見到孫良誠求援電報,害怕自己也把兵陷進去,又聽到馮玉祥率大隊人馬將入陝,便作觀望之舉。方振武這一舉動,卻讓劉鎮華看出來,見馬鴻逵和方振武兩部在這種情況下,仍不出兵解圍,斷定國民軍援軍內部不團結,便由守改為攻擊,下令向孫良誠陣地發起猛攻。

一時間,孫良誠部隊還沒弄清,劉鎮華部先鋒已經衝破南河沿村,退兵逃到孫良誠指揮所附近。

孫良誠見這些退兵,心中甚覺可憐,將士兵集合起來,陳說此番解圍西安的的重要性,話語中完全以一個兄長的口氣,士兵聽到後,士氣方有些起色。孫良誠又將自己的手槍衛隊拉上去,要求他們參加反攻,遂令參謀長王鏡波率部,並下死令要其奪回陣地。孫良誠部下吉鴻昌部,守在高廟村,得孫良誠令後,也下令死守。不想劉鎮華的弟弟劉茂恩,繞其背後防衛寨,將威脅吉鴻昌旅。

吉鴻昌的參謀王恩沛對他說:“旅長,我與劉茂恩在保定軍校是同學,交情甚篤,他也是一個有理想的軍人,我不妨去說說看,能讓他過來更好,若不同意,也可以使部隊得以喘息。你看如何?”

吉鴻昌說:“人心不古,現在事情說不清,過去是好人,現在他是咱們的對手,萬一要是對你下毒手怎辦?”

王恩沛說:“旅長放心,我們的關係非同一般,若他不願意革命,也決不會對我下手。還是讓我去試試吧,反正這樣做對部隊也沒壞處。”

吉鴻昌想了想,覺得參謀長的話也有些道理,再見眼下的士兵,大都人困馬乏,便同意了參謀長的要求。沒想到的是,王恩沛到劉茂恩部後,劉茂恩不在軍中,手下的一個團長將其和同去的傳令兵殺害了。吉鴻昌聞之,悲痛不已,發誓要尋到那個團長,為參謀長報仇。

現在,孫良誠部幾個旅,近日多有傷亡,士氣低下,士兵總共不足萬人。孫良誠指揮部設在後衛寨,他已經有一個月衣不解帶,住在這間土屋裏,哪裏電話告急,他便奔向哪裏,時間一久,他竟出現幻覺,常在半夜裏聽到電話聲和槍聲,不是摸到電話沒有聲音,就是把衛兵喊來,準備戰鬥。跟隨孫良誠多年的衛兵,見此狀,無不淚下,深為司令的精神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