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革命篇】43 敵酋逃跑部下輸誠 鄂西奪槍保存實力(2 / 3)

北伐軍攻克武昌後,國民政府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主任鄧演達兼武漢行營主任、湖北省政務委員會主席。鄧演達,字擇生,廣東惠陽人,出身農民家庭,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後經粵軍參謀長鄧鏗之邀來到福建漳州統率憲兵。鄧演達是孫中山忠實的追隨者,黃埔軍校成立後,任訓練部主任兼學生部主席,因受蔣介石排擠,辭職去了歐洲,讀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的著作,並結識了當時在德國的中國共產黨人朱德。

10月10日,鄧演達在武昌宣誓就任湖北省政務委員會主席一職。

兩湖境內大股頑敵多被消滅,鄂西戰事雖進入尾聲,但硝煙還未散盡。

輾轉鄂西的革命軍,多是附義部隊,雖打著北伐軍的大旗,但對戰事多是觀望,唯有一人例外,其革命性也最為堅決,他即是後來成為共產黨重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的賀龍,他原名文常,字雲卿,湖南桑植縣人,出身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幼時隻讀過幾年私塾,在家種過地,學過裁縫;十多歲時便到四川、湖北、貴州一帶做生意,販賣鹽巴、茶和騾馬,後來看到沒有出路,參加了中華革命黨,率領二十多個農民,拿著菜刀和棍棒,襲擊了當地鹽局,繳獲槍支十餘條,在家鄉打出了討袁護國軍的旗幟,自任民軍總指揮。起義失敗後,賀龍到長沙投當時的湖南督軍譚延闓,任督軍府谘議,並又開始在湘西組織地方武裝,部隊很快發展到二百多人,參加了反對北洋軍閥的援鄂戰爭,此後曆任湖南靖國軍軍長許德軒部下的營長、團長等職。

1922年,賀龍率部入川,在涪陵地區與四川軍閥楊森作戰,翌年被討賊聯軍熊克武任命為四川陸軍第九混成旅旅長。後來,孫中山命熊克武部為建國聯軍取道湘西北伐,賀龍以建國軍先遣隊的名義,由貴州銅仁入湘,進駐常德地區。1925年3月,賀龍被廣州大元帥孫中山任命為建國川軍第一師師長,同時進駐澧州,被當時的自治省省長趙恒惕任命為澧州鎮守使,後來又被趙恒惕趕到貴州銅仁。不久,唐生智與趙恒惕發生矛盾,賀龍趁機進兵湘西,進駐沅陵,一路上又收編了不少地方武裝,擴充人馬萬餘,並派代表前往廣東,要求加入北伐行列。賀龍部遂被國民政府編為第八軍第六師,賀龍為六師師長兼湘西鎮守使。

賀龍在此,與共產黨人周逸群的結識,對他今後走上革命道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賀龍接到唐生智和李宗仁的電報時,彭漢章也率部附義,賀龍又在常德就任第九軍第一師師長,歸彭漢章指揮,所部隸屬國民革命軍左翼軍。

左翼軍總指揮袁祖銘,下轄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九軍彭漢章部、第十軍王天培部。

還在右翼軍攻打汀泗橋時的八月下旬,賀龍趁勢攻打羊毛攤,很快擊潰了軍閥盧金山部,乘勝占領了澧州,進駐澧州後。

賀龍部進入湖北,攻占了公安縣城南平。

彭漢章第九軍第二師楊其昌首先向據黃金口一帶的盧金山部進攻,與敵人連日激戰,傷亡慘重,一個師打得隻剩下幾百個人,不得已,退回公安縣城。第二師受重創,賀龍率一師從南平出發,向黃金口進攻。賀龍命第一團擔任前鋒,為配合大部隊的進攻,並要求一團在當天要到達前沿陣地麻雀嘴宿營。這時,長江上遊漲大水,大多數道路被淹,部隊隻能在堤上走,而且公安縣河道多,走不了多久就要渡河,幾十裏的路竟然走到半夜,部隊來到麻雀嘴稍事休息後,又開始急行軍,第三天中午來到離阧湖堤約兩華裏的一個村子。

部隊開始休息,同時派出偵察部隊了解敵情,等候大部隊的到來。一團團長賀錦齋,是賀龍手下一員戰將,觀察過地形,又聽取了偵察員的情報,在大部隊到來後,向賀龍提出兵分三路進攻阧湖堤。

那阧湖堤街有百多米長,與長江大堤相接,呈“丁”字形,正街多為木架瓦屋,都是商號店鋪,江邊也有許多窮人住的矛草屋。一師的三個團分為左中右路,一團為中路,其他兩個團進攻方向分為上遊和下遊,策應中路軍,以防敵人從江上逃跑。阧湖堤駐防了北軍一個營。

第一師發起總攻時,由於突然,商店還做著生意,隻是一個衝鋒就把敵人趕到江邊,由於武器裝備太差,不要說沒有好槍,好些士兵還揮舞著大刀長矛,上遊的圍剿沒能阻止住敵人,大多數北洋軍從革命軍眼底下逃走了。

北岸的北洋軍,有好幾個團,他們恃長江阻隔,革命軍武器不好,又沒有軍艦,而他們可攻可守,又有重炮,見到阧湖堤失守,開始用重炮向江南猛轟。兩個小時後,北洋軍沙市的援兵乘艦趕到,激戰兩個小時,又將阧湖堤從第一師手裏奪了回去。不過,這次北洋軍沒有追擊,隻是占領了江堤。

部隊撤下來後,團長賀錦齋對一位掛彩的營長大發雷霆說:“這是怎麼回事,不是讓你們把陣地守住嗎?”

那營長說:“敵人火力太猛,把我們壓得喘不上氣來。團長,咱們的武器太差了,上去也是送死。”

賀錦齋一聽更為生氣,當即就把這位營長給撤了職,親自點將組成一個衝鋒隊,挑選一百多號人,重新配置了武器,他說:“你們都是好樣的,凡是這次參加衝鋒隊的,每人發二十塊大洋。”

話音一落,從隊列裏走出一位士兵說:“團長,我們出來當兵打仗,你最好給我們現錢,真要是犧牲了,也省了長官逐家去送。”

士兵的話講完,衝鋒隊有的人忍不住笑了起來。賀錦齋挺喜歡這個說實話的小夥子,便命軍需官清點兵餉,然後每人發了二十塊大洋。賀錦齋親自帶隊,兩眼充血,誰也拉不下來他。當時間到下午五點多鍾時,部隊開始組織了第二次進攻,衝鋒隊一聲不響地衝進正街,部隊快到江邊街口時,敵人警戒的哨兵發現了北伐軍,大聲叫喊。衝鋒隊配置了最好的輕武器,用幾挺機槍輪番掃射。可敵人也不甘示弱,組織了頑強的反攻。

這時,突然從敵人後麵殺出北伐軍的部隊,喊聲震天,把敵人給圈在堤內。敵人嚷嚷著“我們中埋伏了”。正麵攻擊的北伐軍不知是怎麼回事,就見敵人的後路被切斷,遂又開始了衝鋒,就這樣把北洋軍又趕出了阧湖堤,俘虜了敵軍一個營,繳獲一百多支日式步槍。部隊打掃戰場時,才想起打聽剛才那支衝進敵陣的部隊是哪裏的。原來,這是第一次組織攻打阧湖堤的第五團,在敵人反攻時,作為先鋒的一個連,由於太深入,在敵人反擊時沒能來得及退出戰場,悄悄藏在一個大院子裏,看到敵追兵將至,連長靈機一動,見院子裏生滿了一人多高的蘆葦,便命部隊低下頭,隱蔽起來,等待時機。路過的北洋軍也沒能發現他們。過了一段時間,當看到自己的部隊開始強攻湖堤時,便攔腰發起了強攻,弄得北洋軍不知是怎麼回事,紛紛潰逃。

賀錦齋團第二次占領了阧湖堤,天已經黑了;

當地鎮民不知這是一支什麼部隊,也不敢開門。賀錦齋叫來當地的鄉紳,講清北伐大舉,說明了國民革命軍不同於吳佩孚等軍閥部隊,是老百姓自己的部隊。

於是,當地鄉紳又組織鄉丁喊話,出安民告示,漸漸打消鎮上鄉民的猜疑後,民眾才紛紛給部隊燒茶送水,讓房騰屋。當晚,部隊宿營在阧湖堤。

第二天清晨,北洋軍又開始從江上派來援兵,對阧湖堤進行瘋狂的反擊。賀錦齋在江岸街口,指揮著三挺機槍對北洋軍進行阻擊,哪知由於機槍質量不好,又過多使用,三挺機槍倒有兩挺頻頻卡殼。北洋軍武器精良,激戰進行三個小時,賀錦齋死守無望,命部隊撤出陣地。這時,阧湖堤展開了拉鋸戰,兩方都不能占領。賀錦齋得到師部命令,說是北洋軍主力部隊已經潰敗,盧金山在鄂西的部隊退守黃金口,命他的團也向黃金口出發。就這樣,北洋軍和革命軍都放棄了阧湖堤陣地,沿江東行。

黃金口地形開闊,雙方之間隻有一條小河,沒有可利用的地形,這時就更顯出北洋軍武器精良的重要性了。革命軍幾次衝鋒,都沒能得手,而北洋軍幾次反衝鋒,也沒能擺脫開革命軍的糾纏。戰鬥進行了整整十二個小時,雙方均有傷亡,革命軍損失更為慘重些。戰鬥中,旅長賀敦武在前沿觀察敵人陣地,頭部被擊中,不幸犧牲。賀龍焦急萬分,由於雙方實力差距太大,從此處渡江北上似乎不可能,隻得命令撤出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