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的局勢對革命很有利,民眾情緒也高漲,隻是由於唐生智還不能完全控製湘軍,所以他在表麵上仍以中立的姿態出現。
廣州政府得知唐生智意圖後,遂派陳銘樞、白崇禧來湘。
現年三十六歲的陳銘樞,字真如,廣東合浦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曾回廣東謀炸廣東督軍龍濟光,事泄被捕入獄。他後來越獄逃往日本繼續求學,畢業歸國,曾組織陽江起義,擔任肇軍遊擊營營長、護國軍四十三營營長、粵軍五十四統領等職。當孫中山命鄧鏗組建粵軍第一師時,陳銘樞所部改編為第一師第四團,任團長。1925年廣東政府舉行第一次東征,他率部作戰,任粵軍第一師旅長,後粵軍改為國民革命軍後,他任第四軍第十師師長。與陳銘樞一同來湘的白崇禧,是回族,今年剛剛二十九歲,字建生,生於農民家庭,在家鄉讀完中學後,考入保定軍校,畢業後回到廣西入桂軍,曆任見習軍官、連長、營長、團長等職。後與黃紹竑在梧州組織廣西討逆軍,任參謀長。1924四年,廣西討逆軍與李宗仁的定桂軍合並,成立廣西定桂討逆軍,李宗仁任司令,黃紹輪任副司令,白崇禧任前敵總指揮兼參謀長。定桂軍統一廣西後,這三人實際成了桂軍三大首腦。現在桂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任軍長,黃紹蛇任黨代表,白崇禧任參謀長兼第二旅旅長。
陳銘樞和白崇禧,生就一副書生氣,穿上軍裝,顯得非常精神。陳銘樞戴著一副眼鏡,說起來話來頭頭是道,先把廣州的局勢及唐生智目前的處境分析一番。白崇禧又介紹廣州政府的情況以及對唐生智本人加入國民革命軍的希望。唐生智多與地方軍閥打交道,見廣州政府派來的兩位代表,看上去有些文弱,可講起話來,透著自信,心中甚是喜悅。
唐生智說:“真如,建生二位兄弟,我虛長幾歲愧自稱兄,對二位我早有所聞。真如追隨孫中山先生,為廣州政府東征先鋒,我實在很佩服。”
白崇禧說:“孟瀟將軍,我們現在都是革命同誌,有些客套就免了。你能在這種時刻擁護國民政府,勇氣可嘉。湖南如果攜手,北伐大舉有望。現國民政府已經確定了北伐方略,兄弟們誓要把軍閥從中國版圖中抹去。”
唐生智說:“長沙局勢並不太好,我雖然將趙恒惕的二師收編,三師退到邵陽。賀耀組這個人,我也說不準他,他可能會投靠吳佩孚,但也可能觀望。我現在為了能保住長沙,也派人去找吳佩孚。”聽到唐生智說出此話,陳銘樞和白崇禧不由一怔。唐生智看出兩位將軍有些不放心,又接說:“請二位放心,我和北洋軍閥誓不共天,所以讓人去聯係吳佩孚也不過是緩兵之計,因為我不知道國民政府什麼時才能正式北伐。我想保住長沙,她是廣州的門戶,也是北上的跳扳。目前的情況,對湖南的三個師,我還對付得了。可吳佩孚不會甘心,他若拉上武漢的軍隊來攻長沙,我可能就頂不住了。”
陳銘樞麵露難色說:“孟瀟將軍的意思我明白,可是北伐的具體日子確實還沒有定下來,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和建生回去後,一定把你的處境提出來,爭取早日促成北伐。不過,你也要做最後的打算,如果一時兩廣的援軍不能及時趕到,你將作何打算?”
唐生智說:“我會不遺餘力,真要是不行,隻能退守湘南,以衡陽為中心,不讓敵軍前進。我認為最好的辦法,不要等到北伐大舉進攻再來援軍,如果有先頭部隊,助我一臂之力,我就有獲勝的信心。”
說到此,陳銘樞和白崇禧便表示盡快解決長沙的問題,然後回廣州大本營去了。
唐生智送走國民政府的兩位將軍,吳佩孚那邊的消息也反饋回來。
吳佩孚的秘書兼參謀長張其湟聽到長沙的變故後,曾說服吳佩孚,為了使湘南的局勢穩定下來,先安撫唐生智,並主張聯合。任軍務處長的葛豪卻主張聯合葉開鑫,對付唐生智。他認定唐生智這是緩兵之計。吳佩孚經過再三思考,采取了葛豪的意見,對唐生智派去的代表表示,讓唐生智馬上回到衡陽去,一切還可以好說,否則他將大舉進攻,收複長沙,而且還要攻打衡陽。這樣一來,打破了唐生智的計劃,他隻能做戰爭的準備了。
唐生智對駐守湘西常德的賀耀組不信任,決定派人前去遊說,並給他帶去十五萬元現款和二十五萬發子彈。賀耀組當即表示,同唐生智共同攻打吳佩孚,如長沙失守,他將堅守常德。
唐生智並不知道,賀耀組已同吳佩孚暗中通款。賀耀組,字貴嚴,湖南寧鄉人,早年入湖南陸軍預備學校,再進湖北武備學堂,從那裏被派往日本就讀陸軍士官學校。他回國後,便投地方軍閥趙恒惕部任師長。
此時的唐生智,甚是焦急,國民政府那邊沒有消息,而吳佩孚部已經開始興兵,聯合葉開鑫部,並委任葉為“討逆聯軍總司令”,指揮湘軍對唐生智作戰,反攻長沙,進行所謂的“南伐”。吳佩孚因為北方投入兵力過多,而且京畿南口一帶國民軍又牽製著他,使他有些不太如意。狂妄的吳佩孚,自恃大風大浪都闖過來,根本也沒把唐生智放在眼裏,他本人在中原指揮部隊,命北軍餘蔭森師受其調製,自衡山向唐生智軍作正麵攻擊,又令贛軍唐福山師與駐贛粵軍謝文炳師由萍鄉出醴陵,向唐生智軍右翼進逼,由於說服了賀耀組部,命其使唐生智腹背受敵,由南嶽後山向其進攻。吳發誓要拿下長沙,占居湖南。
吳佩孚這些部隊約為十萬大軍,分三路而下,氣勢奪人。
唐生智三麵受敵,哪裏還能反抗,隻得放棄長沙,退受衡陽。吳佩孚已經得勢,步步緊逼,揮師南下。一時間,衡陽也危在旦夕。唐生智自知不敵,急急向國民政府告急,要求速速北伐,並提出要求加入國民黨。
廣東國民政府接受了唐生智的請求,並特派周鼇山送來了委任狀。國民政府特委任唐生智為前敵總指揮,所部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唐生智素有野心,但他也沒料到,幹戈一動,竟無意成為北伐的先鋒。
見到國民政府來人,唐生智自然有些激動,對周鼇山說:“見到你真是高興,說句不好聽的話,衡陽岌岌可危,我也有些支持不住了。給我個空頭總指揮,也不起什麼作用,我看現在政府應該盡快決定北伐日期,就是來一些象征性的部隊也可以。”
周鼇山說:“孟瀟將軍,這回你就別急了,雖然現在北伐還沒到預定時間,共產黨方麵倒是非常積極,在廣東的代表們極力主張盡早北伐。”
唐生智說:“那真是太好了,我就想著大軍一到,先將長沙收複。”
周鼇山說:“實際上,北伐軍已經啟程,隻是這次來的人數可能不多,是第四軍。如果戰局真像所希望那樣,能盡快收複長沙,蔣介石也要來湖南,王柏齡的一個師也可能來。可在長沙收複前,先頭部隊是不會多的。”
唐生智說:“隻要是正規軍就可以。現在的湖南省黨總部,多為共產黨和左派所掌握,聽說他們在粵漢路線上動員群眾?”
周鼇山說:“確實如此,就我所知,由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派回來的湖南籍學生,以國民黨湖南省黨部特派員的名義,在沿線發動群眾,組織農民協會,影響很廣泛。在當地,由共產黨直接領導的農民群眾已有四十餘萬,各省的學生也起來了,光是有組織的工人就有十一萬之多,麵且這些進步人士,都在盼望著早日北伐。”
這些情況,唐生智有所耳聞。湖南農民運動的高漲,使之士氣大振。唐生智立刻通電全國,宣誓就職,並將部隊陸續開往前線。
周鼇山和唐生智會晤時,援湘的部隊已經出發,那就是號稱鐵軍的第四軍。這支光榮的部隊組建於1925年,他的前身是粵軍將領陳銘樞的粵軍第一師。粵軍乃是陳炯明的家底,當孫中山在廣州組織護法政府時,粵軍已有五萬餘人。當時因為內部複雜,孫中山曾派粵軍參謀長鄧鏗組建了粵軍第一師,並命其兼師長。鄧鏗是孫中山最積極的擁護者,他勵精圖誌,用三民主義教育士兵,很快使第一師成為素質較高的部隊。其中由鄧鏗選用的各級軍官也是軍事和政治素質比較可靠的,如李濟深、陳可鈺、鄧演達、張發奎、陳銘樞、葉挺、蔣光鼐、黃琪翔、陳濟棠等人,大都文武雙才。鄧鏗被暗殺後,陳炯明主張聯省自治,反叛孫中山,又是第一師響應起義,參加討伐陳炯明。孫中山在共產黨幫助下,改組國民黨,確立了三大政策,第一師在兩次東征及南征戰役中,消滅了陳炯明、陳虎等,為統一廣東全境,立下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