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革命篇】38 再賭心術一石二鳥 終成懦夫退避三舍(3 / 3)

國民政府部門,不得汪主席要領,倒是陳璧君口快,她說:“兆銘不想出頭,雖然身體不好是一方麵,別一方麵也是讓蔣介石好好反省。”

實際上,蔣介石這次行動,早就把汪精衛的病治好了,他現在精力旺盛,暗中悄悄觀看廣州時局的變化,根據多年的經驗,他不相信蘇聯人和共產黨對蔣介石沒有一點反應,如果蘇聯人和中共方麵反擊,壓倒蔣介石,他則可以出麵坐收漁人之利,借機收拾殘局,亦可把老蔣置於死地。

汪精衛觀察一段時間,結果讓他大失所望,蘇聯人對蔣介石采取了步步忍讓,中共方麵為了北伐大計,似乎是認同。其中作為宣傳部長的毛澤東,曾要求嚴厲處理蔣介石,但沒得到重視。

蔣介石還哪裏有什麼“反省”行為,局勢已經無法挽回,幾乎按著蔣介石的計劃發展,他除了給中央執委會一封自請處置的呈狀外,經過“中山艦事件”後,他反而倒成領袖了。李之龍仍還以“特種嫌疑,受到查辦”。汪精衛從朱培德那裏得到一封蔣介石的信,才從中看出蔣介石這個“一石二鳥”的手段。蔣在信中公開了他對汪精衛及左派勢力高漲形勢的不滿,也表示了他對汪本人的猜忌。

無論從各方麵,汪精衛本可以同蔣介石鬥爭一番,現在正是北伐的開端,蔣介石就是對左派心懷不滿,但礙於當前的局勢,也不敢對汪精衛有太過火的行為。

汪精衛到底文人氣,最後卻決定出國。他的脆弱,使蘇聯人和中共方麵深感失望,因為蔣介石右派嘴臉已完全暴露。

汪精衛決定出國退出後,致函蔣介石說:“今弟既厭銘,弗願與其共事,銘當引去。銘之引去,出於自願,非強迫也。”

蔣介石顯出另一麵,即複函汪精衛說:“譬有人欲去弟以為快者,或有陷弟以為得計者,而兄將如之何?以弟之心推之,知兄必無負弟之意。”

汪精衛就這樣被蔣介石這位弟弟一腳踢出廣州。

陳公博在送汪精衛離粵赴港時,曾說:“兆銘兄,你這樣走,是不是也太急了些。蔣介石他的予頭是對共產黨和蘇聯人的。”

汪精衛說:“蔣介石有野心,這我早就知道。他搞這麼大的事情,連我這個當主席的都不告訴,你道他是為了什麼?他是借此事打擊我和中共方麵。我作為黨的總代表,你說我能怎麼辦?”

陳公博說:“你這樣走,像是負氣,為何不同他把事情講明白。有一句話我不知該不該問?”

汪精衛說:“你就問好了?”

陳公博說:“你這樣是不是希望蔣介石能公開挽留你?”

汪精衛聽後哈哈大笑,連說陳公博看問題簡單。陳公博不得要領,也就不好深問了。

汪精衛好講大話,陳公博所問之事,也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汪精衛讓蔣介石給弄成這個樣子,但他仍能與蔣“稱兄道弟”,也是給自己留條後路。汪精衛雖然可稱得上國民黨中的元老人物,但他無論在政治、軍事上都沒有堅強的後盾,本人雖然口頭上主張聯共、扶助農工,骨子裏還是害怕中共的革命勢力,所以他也就無法真正依靠工農和聯合共產黨,一遇到事情常表現出軟弱、妥協、搖擺等弱點。加之汪精衛本是個詩人,愛趕時髦,好講大話,這樣一來又使他很容易走極端。

汪精衛赴港,在船上,碰到一個他最不願意碰到的人,那就是胡漢民。這對難兄難弟,本是民國創始人孫中山的左右手,如今汪精衛成為左派的舵主,而胡漢民為右派的領袖,卻都讓共同的朋友蔣介有意無意“擠”出海外。如今相見,都有些難為情,無言間也流露出彼此苦衷。

胡漢民和汪精衛仍是道不同,因而也隻是問些身體的情況,各自相安了。

汪精衛離粵,蔣介石處理事情更簡單了,中山艦事件,隻是蔣介石反共的端倪,他現在還不敢和共產黨決裂,一是威名還不到,二是北伐還需要蘇聯人的軍事援助。但事情總要有個收場,蔣介石上書請求處分:“此次事起倉卒,處置非常,事前未及報告,專擅之罪,誠不敢辭。自請從嚴處分。”另外他又對黃埔軍校學生說:“本校長對共產分子,一向扶持提攜,不遺餘力。此次事件,不得以個人而牽動全局,尤其中正作為校長,更不忍擴大分裂。”

沒多久,蔣介石在國民黨二屆二次會議上,以改善中國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關係為名,提出一係列“整理黨務案”,其中他提出:“共產黨應將其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名冊,交本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保管,所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在高級黨部任執行委員時,其數額不得超過各該黨部執行委員總數的三分之一;凡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不得充任本黨中央機關之部長。共產黨對參加國民黨的共產黨員所發一切訓令,應先交聯席會議通過。”

由於中共方麵繼續采取退讓妥協的方針,一係列提案,在表決時全部通過。

根椐蔣介石幾項提案,共產黨人譚平山、林祖涵、毛澤東分別辭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農民部長、代理宣傳部長和常務委員會秘書等職,由蔣介石、甘乃光、顧孟餘分別接任,並請西山會議派的邵元衝任青年部長,葉楚傖任常務委員會秘書。

為了取得江浙財團的支持,蔣介石把張靜江拉上“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的寶座。二次會議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任命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統率陸、海、空各軍。

這樣一來,蔣介石通過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背叛了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和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宣言,滿足他第一步反共的願望,將共產黨人排斥出國民黨中央的領導機關,在北伐前實現他集軍權、黨權為一身,為日後“領袖地位”埋下伏筆。

中山艦事件中,蔣介石雖然掃除了最大的障礙汪精衛,但還不能公然破壞孫中山的統一戰線,為此他也犧牲了幾個右派戰友,並讓自己的兒子蔣經國赴莫斯科學習,表明自己對革命的真誠。蔣介石為了應付突發事件,趁著競爭對手慌亂之際,將自己的人安插在對國民黨有重要影響的位置上。

當年,蔣介石在上海灘不名一文時,是青幫人物陳其美幫助他爬出泥潭,其實就是沒有陳其美,泥潭也是陷不住這個一心向往榮譽的士官學校出來的優秀畢業生。現在,蔣介石可以報答陳其美這個庇護者的恩德了,他將陳其美的侄子陳立夫,拉進了國民黨組織部。陳立夫沒有辜負蔣介石的垂愛,創辦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組織部調查統計局。

這也是蔣介石秘密特務活動的開始,中統局在學校、報社以及工廠,安插自己的奸細,報效其主子。陳其美的另一個侄子陳果夫,也從青幫中轉入國民黨組織部。兄弟二人,日後建成並經營著令國人談虎色變的CC派,形成一張龐大的間諜體係,為蔣介石的統治立下汗馬功勞。

無論是中共和蘇聯人,也不得不承認蔣介石事實上已成了國民黨的領袖,軍隊、警察、黨和國家所有機構,實際上都控製在他的手裏,但現在離國家統一還很遙遠,他的競爭對手和嫉妒者都沒有放下武器,他要得到更大的權力,就不得不謹慎小心,免得翻船。

汪精衛從香港轉道法國,得知蔣介石在廣州的所為,也是有苦難言,每每遇到有海外記者采訪時,他總是聲稱自己是出來休養。汪精衛在法國期間,做起了寓公,整日讀書作詩,過著“麗蒙湖上觀落日”、“胭脂新染凝脂膚”的愜意日子,為躲開外國記者的采訪追蹤,老向外透露“病體纏身”,漸漸還真就病倒了……

就這樣,汪精衛遙望著政敵在國內“如日中天”的事業,開始了長達十個月的海外遊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