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混戰篇】 14 北洋老臣戀棧寶座 北京城頭變幻王旗
吳佩孚回到北方後,曹錕已經動作,隻是張作霖還等著副總統的位置,不肯正麵回答。
張作霖不敢輕舉妄動,也怕苦心經營的部隊毀於一旦,現在他幾乎轄製了東三省,進關不進關,權衡利益輕重,形式上,他依然表示靠近直係。因為長江三督重又聯手,當上總統的徐世昌,對段祺瑞也不是言聽計從。
北京政府正處於風雨飄搖,巴黎和會使國人丟盡顏麵,學生運動更是風起雲湧。以曹錕、吳佩孚為首的幾個軍閥,從主戰變主和,頻頻在報紙上含沙射影。段祺瑞雖然下野,表麵不當總理,可他還掛著參戰督辦職務,暗中操縱安福會,內閣中多有黨羽,他為泄私憤,指責國務院總理錢能訓無能,連幾個鬧事學生都對付不了,企圖讓心腹王揖唐出麵重新組閣。錢能訓是徐世昌點著名給弄到現在位置上。段祺瑞這樣做,徐世昌又有些為難,便任命龔心湛代總理,作為過渡,後又經過幾番鬥爭,徐世昌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讓靳雲鵬出任國務院總理,以為這是個皆大歡喜的事。
靳雲鵬是山東濟寧人,字翼青,北洋武備學堂畢業。說起這個人,原是段祺瑞四大金剛之一,1917年奉段棋瑞的指示去日本觀操,回國後任段祺瑞私家軍的“邊防軍”的督練。這樣說來,靳雲鵬是皖係大將,可他是張作霖的兒女親家,又是曹錕的換帖兄弟,徐世昌的門生。此時任陸軍總長。
徐世昌找到靳雲鵬,對他說:“翼青,這次無論如何你也得幫我個忙,想來想去,也隻能你出麵組閣,兩方麵都能認可。我現在實在是為難。”
靳雲鵬說:“現在誰是誰的人,我也弄不清,大總統也不要把這事看得太重。至於總理之職,我不能擔當。”
徐世昌聽到這話,也深有感慨說:“這件事,為國為民,都不能推辭,組閣的事非你莫屬。說句心裏話,我是怕戰事又起。而且現在學生受到政客的挑唆也跟著起哄,要維持局麵,首先得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
靳雲鵬說:“我說的條件,你能答應嗎?”
徐世昌說:“你盡管講,隻要我能辦到的。”
靳雲鵬所謂的條件,和其他政客也沒有區別,不過是要權要職。隻要那靳雲鵬能挑起這個爛攤子,徐世昌是什麼都答應的。徐世昌以為得計,如果靳雲鵬出麵組閣,從段祺瑞那方來說,是你皖係的人;從曹錕、吳佩孚這方來講,也不會說出什麼,而且也堵住了張作霖的嘴。徐世昌這個提議,很快得到直、奉係的響應,眾參兩院通過於靳雲鵬的內閣案。這時,徐樹錚跳了出來,代表安福會否定了靳雲鵬提出的閣員名單,同時他又提出讓安福係的幹將曾毓雋、李思浩、姚震、朱深分任秘書長、財政、司法和交通總長的提案。
靳雲鵬聞之大怒。可徐樹錚卻說:“這是段合肥的主張,隻有這樣,才可能保持直皖的平衡,誰要是打破這個局麵,後果不堪設想。”
靳雲鵬堅決不受,找到徐世昌,說如果段祺瑞和徐樹錚堅持這樣,自己的閣員通不過,他就辭職。徐世昌好容易找到一個替罪羊,無論如何也要維持著,遂馬上通知直係將領,由他們這些軍人出麵挽留,給靳雲鵬點信心。各地軍閥,心領神會,馬上通電挽留靳雲鵬。這也是徐世昌敲山震虎的計謀,暗示段祺瑞不要太過分了。徐世昌現在最恨的是徐樹錚,幾次想挪開他,真是恨不能生啖其人,但怵於段棋瑞的勢力,終未敢下手。這次徐樹錚和靳雲鵬直麵交惡,更是惹得他心懷不滿。
徐世昌這個傀儡總統雖然不好當,可段祺瑞的日子更難過。經過“五四”運動的打擊,段祺瑞聲名狼藉,這樣一來,索性就撕下麵皮,以控製軍隊為主。段祺瑞還有些本錢,那就是他手裏的參戰軍。這支部隊是以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由,列強貸款組建的,因為現在不能參戰了,為掩人耳目,改稱邊防軍,聽使段祺瑞。
一日,徐樹錚應召來到段祺瑞在北京的府邸。段祺瑞開門見山對他說:“靳雲鵬組閣,看樣子是有來頭的。我倒不認為是徐世昌為了什麼平衡,看樣子是有備而來啊。”
徐樹錚連忙說:“我看這是曹錕在後頭搞的鬼。現在的徐世昌,還分不清孰重孰輕,可如果東北那個紅胡子(指張作霖)稍微一晃,用不著大張旗鼓,局麵肯定對咱們不利。”
段祺瑞在心裏對徐樹錚是佩服的,但他又要裝出胸有成竹的樣子,便說:“找你來,也是為了商量此事。我看現在光說沒什麼用,不動點真的看來是不行了。你有何打算?”
徐樹錚想了想說:“我看最重要無非是地盤,可想要有地盤,又少不得兵。”
這句話正中段祺瑞下懷,他拍著徐樹錚的肩說:“又錚,你可真是小諸葛,猜到我心裏去了。現在咱們的參戰軍雖然改成邊防軍,可還是有人虎視眈眈,我想把這支部隊交給你,以整編的名義,加強訓練。我現在還是邊防督辦,你可以利用這一點。我的話不想說太明了,剛才你提到,當政客最終也不過落個寄人籬下,看人眼色行事,如果有自己的軍隊,情況就不一樣了。”
商量後不久,段祺瑞以參戰督辦的名義,向徐世昌說明要徐樹錚整編邊防軍,他還以為徐世昌會麵露難色,因為明擺著,這是皖係窮兵黷武的信號。沒想到,徐世昌不但非常痛快地答應了他的要求,還加封徐樹錚任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命其到庫倫平定那裏的“自治”,使其就範於北京政府。
這一來,段祺瑞心裏倒有些不安,不知徐世昌用意何在。
原來徐世昌對徐樹錚向來不滿,靳雲鵬組閣,他又跟著上竄下跳,對他正沒辦法,所以當段祺瑞提出要加強西北的防務,讓徐樹錚編練邊防軍時,認為這是調虎離山的好機會,想讓徐樹錚陷進無休無止的外蒙糾紛中去。
段祺瑞察覺到徐世昌的小算盤時,他的謀士已經到了西北。誰能想到,徐樹錚確實是個梟雄之輩,到了庫倫,憑借自己的智謀和韜略,和外蒙的上層人士周旋,竟然在未動幹戈的情況下,取消了外蒙“自治”,很輕鬆完成了徐世昌的命令,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在西北經營有方,從而控製了那裏的地盤。
事情到此沒完,徐樹錚得到西北後,努力經營,擴大邊防軍,殊不知,他這手惹惱了鄰居張作霖。本來,張作霖對直、皖兩派就以觀戰的態度,可徐樹錚的行為,實際對他形成威脅。張作霖表麵雖是粗人,也不乏細心之處,派人暗中接洽徐樹錚,希望達成共識。可徐樹錚正在風頭上,有兵有權,而且由於他在外蒙“自治”問題上,浪得些社會虛名,根本不把張作霖放在眼裏,因而對張作霖的特使也有些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