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混戰篇】5 填缺都督四顧言他 圖謀自救起兵燕晉(1 / 3)

【北洋混戰篇】 5 填缺都督四顧言他 圖謀自救起兵燕晉

當蔡濟民道出“黎元洪”三個字來,在場的馬榮和張振武由驚愕轉為不滿。

武昌起義,箭在弦上,過於傖促,便需要用權宜之計來平衡複雜多變的局麵,而讓黎元洪出頭,就目前的局勢,應該是一種雄才大略的選擇。蔡濟民想得更多是鞏固革命的成果,所以,他比一般革者看得更遠。形勢所逼,他沒容大夥過多爭論,事情就這麼定下來。臨時總指揮吳兆麟隻是感到吃驚,往長遠想想,也覺得有道理,從他個人來說,對黎元洪倒沒什麼反感,而且他們還是師生關係,沒多問什麼。馬榮領命後,領著士兵急忙趕到謝家,將那院落團團圍住。

聽到有人叫嚷,黎元洪自知躲不過去,硬著頭皮,走出謝家。見到馬榮等人,黎元洪說:“城池你們已經拿下,我也不說了。我平日待你們不薄,你們為何要同我過不去?”

馬榮忍著心裏的不滿說:“我們也是奉命來此,要是依著我,早把你結果了。你從則生,不從則死,你自己選擇吧。”

黎元洪聽此話,有些不解,何為從,何為不從?他沒有選擇的餘地,隻得跟著馬榮等人來到楚望台。半路上,由吳兆麟派出一列士兵,列隊鳴號迎接,更是讓那黎元洪不解。人們看到,黎元洪身著灰呢長袍,上罩一件青呢馬褂,頭上頂著瓜皮小帽,拖著一條又髒又亂的大辮子,一副頹敗的樣子,老百姓多開心笑起來。黎元洪在武昌,個知名的協統,見到他這個樣子,全無平日的威風。

黎元洪見到吳兆麟等人,對他不像要加害的樣子,稍稍放了心,見大夥的注意力不太集中時,小聲對其說:“你這是為什麼,要知道革命是誅殺全家的。平日我見你學問不錯,你要是不造反,在軍隊裏晉級也很容易。我看這樣吧,你下個命令,趕快讓大家各回各營,我保證你不會有事,事情真要是鬧大了,我可是保不了你。”

吳兆麟曾是黎元洪的學生,聽到老師這麼一講,念及師生一場,小聲說:“我也是被被形勢所迫,大清王朝算是完蛋了,你也別有過多的想法,已經走到這步田地,也是沒有回頭路了。”

一旁的馬榮,聽到此話,不好對吳兆麟發作,就對那黎元洪說:“你皇家奴才,我們同誌如此抬舉你,你反而不受,讓我們回營,難道要等那朝廷派人來殺我們不成。有人見你昨親手殺了我們傳信的同誌,我們尚未治你的罪,今天請你來,你若不識抬舉,我親手殺了你,多殺一個奴才,新國家少一份罪孽。”

吳兆麟見馬榮真動了氣,急急喝住,說:“協統素來愛兵,剛才說的話,沒別的意思,是好心關照咱們同誌,你不可妄自行動,壞了大局。”吳兆麟遂又勸告黎元洪,不可多言,這些人昨晚殺人太多,稍不如意,動起幹戈來,怕事情更不好收拾。

如此情景,黎元洪哪裏還敢再多言。

蔡濟民過來,對驚恐萬態的黎元洪說:“軍隊起事,乃是為國為民,瑞澂和張彪已經逃走,城裏目前僅有你一人,都知道你平素愛軍人,也很得大家的心,事情到這了這地步,也隻好請你出來維持大計。”。

黎元洪對革命本身沒有熱情,心裏又沒有底,就說:“如若瑞澂、張彪統領清兵水陸並進,何以抵抗?我在海軍服役多年,告訴你們吧,不需十發炮彈,這城就算完蛋了,到時你們如何?我看你們不如暫且回營,待我去找到瑞澂和張彪,過去的事,咱們也就不追了。”

一旁有同誌怒不可遏說:“吾人革命,從來不計生死,隻要是盡了力,雖肝腦塗地,在所不辭,你這些鬼話不要再講了。”

黎元洪看到無計可施,來個一言不發,讓革命黨人看著辦。幾個人商量一番,不容分說,把他挾起就走。就這樣,黎元洪被挾到督署。另外一些“排滿”的革命黨,已經找到立憲派的人物湯化龍,形勢突變,都希望黎元洪能出來主政。黎元洪卻誓死不從,他心裏對大清帝國也沒有信心,可是儒家思想,讓這個書生總是覺得這樣做有些大逆不道。蔡濟民拔出手槍厲聲說:“如黎公再不應允,我們也隻能自殺。”話音甫落,一革命黨人就要抽刀放血。黎元洪仍不為所動,刹那間,空氣有些緊張。有革命者拿來寫就的安民告示,讓他簽字。黎元洪嚇得魂不附體,把兩手緊緊放在身後說:“請你們別害我,請你們別害我。”

那革命者怒氣衝衝道,“你等小人,怎麼能算大漢之人。早就該殺掉你,不治你罪,舉你為督,你倒反而拒之,真是天生的奴性,留你何用,今天我宰了你,另取賢能。”

那黎元洪嚇得半死,頭也不敢抬。蔡濟民和吳兆麟、張振武等,趕快攔下。

最後由革命黨寫成一個“黎”字,黎元洪才在上麵簽了字。這安民告示算是發了出去。

武昌的軍政府就這樣成立了。推舉黎元洪果然有效,武昌城的老百姓,聽說黎元洪原來是革命黨,都吃了一驚。不過,這也使一些頑固派嚇了一跳,如果那黎元洪也是革命黨,那國民革命不就勝利了。於是,一些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前往軍政府處,打著大旗子,都想親眼看看由黎統領發出的安民告示。武昌城到處歡聲雷動,敲鑼打鼓慶祝革命成功。好些隱匿起來的舊軍官,聽說黎元洪主政,也都悄悄出來,為新政府搖旗呐喊。這些起義軍,殊死奮戰,倒把自己的對手請進自己的陣營。不過,這是一種策略。

那黎元洪自打進入軍政府,不吃不喝,成天坐在屋裏發呆。他這樣也好,吳兆麟、蔡濟民、張振武以及立憲派人物湯化龍到處以黎元洪的名義,和全國各地聯係,一時間,形勢倒也順利向前發展。黎元洪對所有文件、函電、告示等,看也不看,你革命黨人愛怎樣就怎樣,他來個犯傻充楞。直到他好幾天不吃不喝,革命黨人才有些著急,怕他真是一命嗚呼,對局勢有影響。幾個領導人輪番對他開導教育,他一言不發,如同木偶僵屍。其實那些熱血革命黨人,哪裏能懂得黎元洪的心理,他雖然看到革命的勢頭,又聽說那袁世凱可能重新被朝廷起用,已派出北洋虎將馮國璋率大軍壓來,生怕清兵反過手來,把吳兆麟、蔡濟民等革命人士一網打盡,他還落個朝廷的大叛臣。狡猾的黎元洪,也在等待時機,他表麵上對革命黨不卑不亢,心裏也是要看清形勢。

共進會員張振武,對黎元洪從開始就不抱希望,執意要殺掉他,推舉蔡濟民為都督。可吳兆麟不同意,認為還是找人把黎元洪嚴加看管,若把他殺掉,恐湖北軍政上下不服。蔡濟民看到黎元洪如此頑固,也感到此事太棘手。

湖北軍政府已經發出《布告全國電》、《布告海內人士電》、《宣布滿清罪狀檄》、《致滿清政府電》等一係列電文。這都是以黎元洪的名義發出,可真正出於他自己動機的隻有一個“不許妄殺旗人”。

隨著戰事發展,臨時總指揮吳兆麟盡挑勝利對黎元洪講,朝廷和黎元洪的死黨來電也不讓他看,直到克複漢口、漢陽,武昌防禦也越來越鞏固,黎元洪的投機本性漸漸複蘇,看到革命成果,態度也大大轉變,再由他簽署些什麼,半推半就也依了。

馬榮早就壓著火,對他說:“你這個態度甚是惱人,我早就想把你殺掉算是完事,真是的。”

文學社成員陳磊,聽到黎元洪態度有緩,激將說:“用不著跟我革命人作態,我想你是怕革命不能成功,清廷找你算帳。你若真效忠皇上,為何不在十月十日晚上自殺。”

馬榮對黎元洪氣憤說:“黎元洪先生,我來是讓你下決心的,我們同誌流血不少,換來現在的局麵,抬你為督,可你連續幾天來,態度頑劣,我看,事不成,你可以做個拿破侖,事若成,你可做個華盛頓。兩方麵你都很便宜。你要是想省事,也好辦,我就以手槍對付你。”

黎元洪是個有學識的人,雖有書生氣,這一番話,換個人還真不好下台階。誰能想到,黎元洪倒能順坡下,借著這滿口殺氣的話語,他說:“你年輕人不要說激烈話,我已經在你們手裏,沒有什麼對不起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