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混戰篇】4 謀刺攝政英雄年少 首義武昌烽煙四起(2 / 3)

這就是盡人皆知的辛亥革命的導火索——武昌起義。

楚地湖北,人才輩出。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鋒芒所及,都是由粵、閩、江、浙等沿海地區進入中國的腹地,而號稱“九省總彙通衢”的湖北,更成為列強爭奪的重點。湖北已從過去堂奧古樸、生民念舊的內地省份,漸漸演變為商賈麇集、風氣日新的競爭中心。就是在那老西太後活著的時候,也曾說:“湖北大舉興學,派遣留學生,實在是個隱患。造就人才的是湖北,我所擔心的也正是湖北。”十幾年後,西太後的擔心應驗了。

早已經撒手歸西的朝廷重臣、洋務派後期代表張之洞,自一八八九年出任湖廣總督,除兩次短期署兩江總督外,近二十年的時間裏,一直督鄂,主持了轟動海內外的“湖北新政”,其內容是興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建立文教設施派遣學生留洋、改革軍製等,客觀上造就了一大批新式知識分子,一群革命者從封疆大吏張之洞興辦的學堂和派遣的留學生中裏走出來,成為朝廷的敵人。

蔣翊武,原名伯夔,本是湖南人,入常德師範學堂後,因倡言反清,被學校除名。從此,奔走革命,行於沅、湘之間,後到上海入加入了同盟會。1909年加入湖北新軍,成立文學社,舉為社長。是年,他聯合共進會主要領導劉公、孫武,他們利用會黨形式,求神問卜,換帖拜把,聯絡反清誌士。這兩個組織是有矛盾的,但在大敵當頭,首推蔣翊武為湖北革命軍總指揮,孫武為參謀長,劉公為未來新政府的總理。

就這樣,武昌起義是由兩個組織共同來領導的。

繼張之洞後的湖北巡撫瑞澂,已經聞到革命風聲,招集手下協統張彪和黎元洪,讓他們嚴加防範。軍隊風聲鶴唳,大小便都不得出軍營。朝廷命官黎元洪恩惡並施,每個士兵還發二千銅錢。協統張彪,本是個武舉人,生性頑愚,當他得知守楚望台的是工程八營,伸手打了管帶一個嘴巴,因他從黎元洪那裏聽說,工程八營革命黨最多。原來,黎元洪收買了一個文學社的內奸,得到一些革命黨人的名單,不過,變有革命傾向的黎元洪隻是謊報這些軍官和士兵吸食毒品,開除了事,沒加深究。黎元洪不想背叛朝廷,也不想與革命黨人積怨太深。平日裏,張彪自恃武功高強,跟本就不把黎元洪放在眼裏,在瑞瀲那裏也沒少講他的壞話,對士兵也是很凶狠,而黎元洪卻愛兵如子,士卒們多願意和黎協統交往。

這些日子裏,瑞澂、張彪、黎元洪等,謹慎有加,不敢怠慢,過去些時間,倒也沒發生什麼事,這才著實鬆了口氣。

蔣翊武等人,覺察到朝廷有所防範,為了一切能按預想計劃發展,便派人到上海請黃興和宋教仁,讓他們來武昌主事。可代表派去多日,不見回音。上海方麵能否來人,武昌一時也吃不準,所以起義時間終沒能最後確定。不料,一件意外的事發生了。10月9日,孫武在漢口俄租界寶善裏機關趕製起義用的炸藥,卻不慎將其引爆,轟然巨響驚動了俄租界的巡捕,但當他們趕到時,孫武等人已經逃掉。巡捕在起義機關現場發現了大量的武器、書信、旗幟、文告、袖章及革命黨人的部分名冊。他們很快和瑞澂取得聯係,部分革命黨人被捕,被清廷逼出了起義機關在武昌和漢口等地的聯絡點。瑞瀲麵對這可怕的實事,渾身冒汗,他真是且驚且喜,如不是天意,他腦袋搬家還不知怎麼回事。

瑞澂立刻行動起來,派出大量軍隊和警察,連夜在武漢三鎮大肆搜捕可疑人員,並切斷交通,各路口均有清兵把守。此時的蔣翊武,才從嶽州返回漢口,他迅速來到武昌小朝街八十五號機關。這時,彭楚藩、劉複基、楊宏勝也在場。有人對他報告寶善裏發生的事,孫武被炸傷,起義的事情已經泄露,並有一些人被清兵抓走。蔣翊武聽到這不幸的消息後,半晌沒有說話。

劉複基說:“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也隻能如此幹下去了。”

蔣翊武說:“派往上海的代表沒有音訊,也不知他們能不能來武漢。”起義軍中主要領導者個個表情嚴峻,將目光都投向蔣翊武,最後他說:“再無別的辦法,隻能這樣幹下去。起義提前,我們隻有在拚死中求得生存。”

經過討論,大家意見一致,由蔣翊武於當日下午以總司令的名義在小朝街發出了“本軍今晚十時起義”的命令。消息一經發出,清軍也得到密報,馬上包圍了該機關。蔣翊武得以走脫,劉複基、彭楚藩被清兵抓走。沒多久,正在為起義軍運送炮彈的楊宏勝也在路上被捕。情況非常嚴重,但蔣翊武以總司令的名義發出的號召,已經在各標營的革命黨中傳開,他們緊張地動員起來。由於總部被敵人起獲,最重要的消息未能及時送出,武昌城內外各營無法響應。蔣翊武實為總司令,但同誌被捕,他也和部隊失去聯係,隻好倉促出逃。武昌其他起義領導人被捕、在逃三十餘人。

湖北巡撫瑞激甚是得意,革命黨主要機關破獲,大批革命黨人被捕,真是讓他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向清廷報功,奏報說:我部張彪、鐵忠等員,率部下勇破反賊,將弭患扼於初萌。這個巡撫在奏折中沒提黎元洪,他不喜歡他,認為學堂裏出來的都不太可靠,急急殺掉劉複基、彭楚藩、楊宏勝後,大擺慶功酒。

書是不能白讀的,黎元洪是個有頭腦的軍官,他在審理案宗時,發現革命黨在軍隊裏的數量遠比他想象要多,心裏想你巡撫也別高興得太早了,那革命黨,個個都是亡命之徒,目的明確,隻要這些兵一變,提你我首級還不像遊戲一般。事實正像黎元洪所預料,就在瑞澂慶祝勝利,打算進一步血腥鎮壓之刻,新軍革命士兵、工程第八營熊秉坤對自己的大聲說:“弟兄們,到時候了,反正也是死。這群家夥、一旦得手同樣也不會放過我們,他們已經殺掉了彭楚藩等人,咱們幹吧。”他話甫落,抬手一槍,打死了一個軍官,率領士兵衝向楚望台軍械庫,奪取彈藥。軍械庫的士兵大多也是革命黨人,紛紛響應,一舉占領了楚望台。城內槍聲一響,步兵、炮兵、輜重各營和測繪學堂的學生約五個營兵力立刻響應起義。

一時間,武昌城一片沸騰,火光衝天。

起義軍在沒有首領的情況下,推吳兆麟為總指揮,蔡濟民副之,他也是革命軍司令部二十一名幹部中唯一正在指揮的成員。

此時協統張彪倚仗自己手裏有五千多人,夥同黎元洪部署戰局。他和瑞澂固守督署,作垂死掙紮。在這關鍵時刻,起義軍兵力不足,各處指揮中斷,但他們仍然頑強抗敵。

吳兆麟和蔡濟民作出正確部署,決定用能調動的全部兵力,向清廷在華中的首腦機關督署發起總攻擊。

打響第一槍的革命黨勇士熊秉坤,擔任正麵進攻,他率兵挺至保安正街,組織馬榮等百餘名敢死隊員,喊著口號,力挫敵人,一舉攻占了保安門。另一路軍,與敵激戰在臨近督署的大都司巷,拚死而戰,逼迫敵人退到督署東轅門。就在這時,南湖那邊的炮隊也聯係上了,並在製高點架炮襲擊督署。署中大官小官,個個麵無血色,倉皇出逃,隻有幾個張彪死黨,固守督署轅門。起義軍幾次上去,都被擊退,炮隊因目標不明確,不能有效殺敵。起義軍為拿不下督署而著急之時,但見一位勇士,提取一桶煤油,抱著幹柴,在敵人的槍口下蛇行爬過,終於躍上鼓樓,將其引燃,頓時火光大作,照亮督署前的旗杆。義軍炮隊抓住戰機,瞄準發射,轟毀督署房屋多處。義軍借勢衝進轅門,一排冷槍射過,十餘人倒在血泊裏,又是十餘入衝了上去,前仆後繼,一片血光過後,一位叫紀鴻勳的士兵,提起一桶煤油,躍入督署廳旁點火,火勢波及大堂,殘敵見後院起火,巢陷穴崩,陣腳大亂,一哄而逃。瑞瀲見大勢不妙,讓親兵把後牆打穿,慌不擇路,披頭赤腳,讓人攙扶著竄往江邊楚豫號兵艦,得以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