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他就像那一角陽光
需要別人協助的工作已經做了,接下來就是自己要一力承擔的重頭戲了——為潘德明這一係列的藏品設計展覽。
直到這會兒,林若然心裏才冒出一個問題:“莊總為什麼要我來設計潘德明的展覽?”她是新人,又沒有任何關於策展的實際項目經驗,莊閔芬怎麼會放心把這個事情交給自己呢?潘先生提出的這個要求太過突然,部裏已沒有多餘的人來籌備他這個預展,所以也許莊閔芬隻是把策展這個事情,當成是客戶的一個要求而已,既然她已經讓自己介入了潘德明這個客戶,那麼完成客戶的要求在老板眼裏即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不過還算幸運的是,上次幫了思琪等幹洗店送衣服,她真的很感激自己,所以聽說要為潘先生辦預展,她很貼心的告訴了自己在公司中間樓層的視聽室裏,有很多展覽的資料可以觀看,而且很多還是3D的模式,方便自學,這真的是幫了自己大大的忙。
“千萬不能搞砸……不然自己就隻能永遠扮演發傳真、發邀請卡的角色了吧。”林若然不禁吸了一口氣,讓自己內心逐漸平靜下來。
因為學的是曆史專業,大學時候自己經常會去國博、首博看展覽,也很享受流連於一件件精美的展品時忘情欣賞的那種感覺,享受在高大寬敞的博物館裏讓心一點點沉靜下來的片刻,但是那時候隻是耽於欣賞,並沒有特別清楚的認識到展覽的功能。現在在Barties這家國際拍賣公司工作,耳濡目染的才感受到,展覽並不是簡單的把一件件展品陳列出來那麼簡單,Barties要做的展覽,既要成為一個成功的商業展覽,同時又要具備優美的欣賞價值。成功的商業展覽,其實就是營銷展品的最佳手段,讓潛在客戶看了有購買的欲望,能夠打動他們去出手;而要保證優美的觀賞性,就要在展覽主題、展品之間的邏輯層次關係、環境的借用和配合上煞費苦心了,要讓一個展覽像由各個展品構成的交響樂那樣扣人心弦,像一步一景的水墨丹青那樣引人入勝。
林若然一邊在心裏琢磨著,一邊拿起潘德明藏品的圖錄,打開一頁頁在手中翻看,其實這些琺琅藝術品或是端莊華美,或是玲瓏剔透:掐絲琺琅花卉紋玉壺春瓶,通體纏枝花卉,造型纖細秀麗;藍底掐絲龍鳳紋盤,龍鳳展翅雙飛,極度繁華落采;明萬曆梔子花紋蠟台,以黃金為胎,白色的梔子花瓣宛如新生,令人的視線不忍離開……潘總這次展出的琺琅展品一共才三十件,大多是從國外拍賣和古董商那裏買回,估價最高的一件明景泰掐絲琺琅獅戲紋藏草瓶1750萬港幣,這些藏品雖然都稱不上價值連城,但是每一件都輾轉流落、幾經他手,每一件器物也都有它自己的曆史。
沉浸在對這些器物的由衷的敬意和欣賞當中,她突然想到,也許提出預展這個想法,潘德明在乎的並不是商業上的成功,他已經是很成功的商人,也許他在乎的,是能夠給這些藝術品一個亮相的機會,一個呼吸的空間,讓將來那一天的觀眾能夠領略到琺琅瓷的美,而這,也許為的就是能給他的收藏品一個好的歸宿吧。
“靈感,靈感什麼時候才能出現……”她閉上眼睛,把十指插進自己的頭發裏,可是靈感卻像極了柔軟纖細的發絲,恍恍惚惚的像層雲,真的抓起來,卻無法全部抓進手心。
“潘先生是一個很傳統的人,因為家世淵源從小就學習國學,寫得一手好毛筆字,對古典文化很有研究……”在各種迷茫交錯的思路中,一句話突然浮現在林若然的心底,對,這是周之遠告訴自己的。
這些關於潘先生的信息很重要,國學、典籍、毛筆字……幾個具象的概念一起出現,林若然之前堆積的靈感仿佛一下子被火柴點著了,思路逐漸明晰起來,一個漸漸成型的策展計劃在腦子裏勾勒出了輪廓……
第二天一早,一晚上都在折騰著策展思路的林若然就來到了荃灣這個她們租下來的場地,今天的任務是要實地測量一下大小麵積,再決定展出哪些合適尺寸的展品,這是策展前的基礎工作,雖然是些體力活兒,但是卻容不得任何差錯。忙了半晌,突然手機響了,是一個陌生的號碼,接聽後一個有些熟悉的男音傳來:“林小姐你好”,他仿佛頓了下,“我是周之遠。”就在他禮貌報上名字的瞬間,林若然自己也已經想起來了。
“哦,周先生,你好,什麼事?”場地的窗戶都是開的,能聽到馬路上車開過的聲音,她一邊講電話一邊下意識拉上離自己最近的那扇。
“想問下你今天中午有沒有空?有些事情想請教你。”不見其人,聲音倒仍是溫文爾雅的。
“談不上請教,我中午有時間。”他彬彬有禮的邀請讓人不僅無法拒絕,而且也不好意思去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