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不為失去而痛苦
有時候,太多的不快是因為我們總想獲取卻又懼怕失去,並為失去而悶悶不樂。其實失去和獲得是一對連體嬰兒,互為依存。失去青春,也許能獲得成熟和人生經驗;失去玩的時間,也許能獲得辛勤工作的報酬;失去高薪職位,也許卻得到了渴望的休閑時間;失去你愛的人,也許更愛你的人就會出現。這樣想,我們就不會為失去而痛苦,會為失後所得而感到快樂。
6. 不在意別人的目光
有些女人丟棄了自己的意願,像是活在別人的標準裏,在別人的評判裏找尋自我的價值。如此女人,別人的一句詆毀足以泯滅她所有的信心,因為她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乎別人的看法隻能擾亂自己的方寸,活得沉重。隻有我行我素,不為別人的目光違背自己的心意,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才會達到快樂自在的人生狀態,如燕子一樣輕盈飛行!
小貼士——讓生理年齡小於心理年齡的五顆“心”
人不能阻擋時間前進的腳步,但是可以推遲人自身衰老症狀的出現,使心理年齡遠遠小於社會年齡(實際年齡)。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保持年輕的方法,重要的是要擁有“五”顆心:
1. 擁有一顆愛美的心。不管多大年齡,不論何時何地,是在家裏還是出門在外,都要注重自己的儀表,穿戴整齊,打扮得體,讓人感到賞心悅目,不僅自己感到美的享受,對他人也是一種尊重,恰到好處的打扮會使人看上去年輕。
2. 擁有一顆善良的心。要與人為善,奉獻自己的愛心,善待他人幫助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幫助自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與人交往中不能斤斤計較自己的得與失 ,這樣自己就是快樂的。
3. 擁有一顆年輕的心。不要總惦記著自己的社會年齡,應該像小孩子一樣的對事物充滿好奇,去嚐試做自己年輕或孩提時代喜歡做的事讓自己開心。
4. 擁有一顆平和的心。不要將錢財名利看得過於重,成為一種精神負擔,整天為這些身外之物生氣,使自己處在一種煩躁壓抑的狀態,這樣人容易變老。
5. 擁有一顆進取的心。不要以為自己年齡大了,就不學習新的東西,年齡大並不意味著老,要多讀一些有益的書,學習一些新的知識,社會在進步發展,自己也不能落伍,與時俱進,人就充滿朝氣。
能做到保持著這“五”顆心,就能讓時間的腳步慢下來,頭上的白發出現的晚一點,臉上的皺紋少一點,所謂“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就是這個道理。
★多個朋友多條路★
一絲巧合,一場緣分,一絲牽掛,一份關心,一段友情,一片真心,一條短信,一聲問候,一位朋友,一個願望,天天快樂,永遠開心!
人就像房子,朋友就是窗子,窗子越多,房子越亮!為你春送花香,秋送氣爽,夏送涼風,冬送陽光!
感恩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誌;
感恩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腳;
感恩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
感恩蔑視你的人,因為他覺醒了你的自尊;
感恩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該獨立。
凡事感恩,學會感恩,
感恩一切使你成長的人!(《愛與成功》)
相信公務員朋友從國家機關的工作經曆中,都會體驗出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感歎人際關係的複雜性,人際關係其實是事關自身發展的重要因素。
大量的資料和研究也證實,公務員個人的成長、進步,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人際關係,得益於對環境的認識與把握。人際關係的好壞對公務員的工作和生活均有著深刻的影響:人際關係好,相互間感情融洽,相互體諒,互相配合有利於發揮工作的積極性,正如毛主席所說的“資源與友誼比什麼都重要”;相反,相互缺少交往、溝通,以至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緊張,相互猜疑、提防,工作上相互扯皮、拆台,必然影響情緒,影響工作。如是,何談效益與政績,何談成長與進步?
我們如果能夠把特定的時、空條件認識得充分一些,把握得準確一些,不是會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嗎?
那麼,如何營造好的人際關係呢?
首先,要明確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種以獨立人格為基礎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關係。相互交往的基點是利益的一致性和相互依存的關聯性。這是工作中實現合作型人際關係的認知條件。對於其他類型的人際關係,比如利用型、被迫型、依附型等人際關係不是我們討論的範圍。
第二,要有與人為善、友好相處的良好願望。如果同事之間一開始沒有這種願望,那麼工作中就會回避交往、冷漠相處,甚至相互敵視。
第三,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特別是要寬容他人的弱點和不足,不斤斤計較。如果同事間發生了不愉快要主動調適,比如,以商量的口氣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要得理饒人等等。相反,過分苛求別人,鄙視、詆毀別人,勢必影響和諧的關係,甚至會受到他人的冷漠和排斥。
第四,要真誠,以誠待人、尊重他人,必然會帶來他人的尊重和真誠。
鏈接——如何防止被壞情緒“傳染”呢?
心情愉悅時,人體能分泌更多的內啡肽,使人更加快樂健康。而一些小動作可以讓你避免受到負麵情緒的傳染。
1. 遠離激怒的現場
火氣上來時一個眼神、一句話都可能會成為導火線。所以,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暫時冷靜後,再仔細想一下,也許你會發覺沒什麼大不了的。
沉默一分鍾。一分鍾的時間是微不足道的,但在發生事端前暫停一分鍾也是非常寶貴的。
就像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所說的那樣:“先數到10,然後再說話,假如怒火中燒,那就數到100。”繃緊的弦就會稍稍地鬆弛下來。
2. 轉移注意力
在遇到倒黴事情的時候,你會越想越氣憤,那個時候你就不如把那件事情丟開,去看看電視,唱唱歌,洗個澡,做一些輕鬆的事情,你就會漸漸地發現原來生活可以是這麼美好。
3. 以舊換新找快樂
心理學研究發現新鮮感會讓我們心情轉好,比如換換發型;重新布置工作桌;購買一些新奇的物品和擺設,即便這些東西並沒有多少實用性。
4. 讓怒氣合理宣泄
如果你的怒氣膨脹起來,你可以把自己單獨關在一間房屋裏或者是跑到沒有人的空曠地任意釋放怒氣。
運動也是治療抑鬱的無藥良方,如果能定期運動更能改善心情。對於職場白領來說,即便工作繁忙也完全可以在工作中運動,比如能騎車就不開車;能爬樓梯就不坐電梯等。
★打開心窗說亮話,擺脫“中國式孤獨”★
劉震雲的小說《一句頂一萬句》對“中國式孤獨”的深刻描述,激發了許多讀者共鳴:人們總是習慣於把想說的話藏在心裏,在很多場合表現矜持,而這正是“中國式孤獨”的體現。而要擺脫“中國式孤獨”,最關鍵的是要敞開心扉,打開心窗說亮話,瀟灑走一回!
不主動交際緣於孤獨感。中國人的痛苦不在於生和死,而是孤單。古今文學作品中,國人多是矜持、孤獨的,還講究“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道不同則不相為謀。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馬謀超教授指出,中國人天生謙虛、內斂的性格特質,決定了更容易被孤獨感侵襲。如有的人在熱鬧的人群中依然感到孤獨,這是因為他不善於或懶於跟別人進行交流,或者覺得自己內心的感受別人無法體會。
在中國的宴會和會議上,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認識或熟悉的人則會感到孤獨,不願主動與陌生人攀談來擴大交際。這表明很多人內心有一種孤獨感,是內向(並非貶義詞)和神經質雙重作用形成的人格特質。大部分人的孤獨感來源於先天,少部分人是後天轉變而來。先天形成的孤獨比較持久,後天轉變的不會像先天的那樣持久,有的人過段時間會自然擺脫。
公務員朋友要學會信任別人,勇敢交流。北京大學心理學沈政教授認為,具有孤獨感的人不易信任別人。其實,如果一個人能很好地和人交際,走進彼此內心,是不會有強烈的孤獨感的。因此建議人們要相信別人,積極擴展社會交往,多參與社會活動,家人和朋友之間更要積極交流。要知道,社會上還是好人多,隻有相信別人,以誠相待,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誠心。一個人如果長期孤獨感較強,可與專業心理谘詢師聊一聊,獲得更專業的幫助。
★防治抑鬱症,讓陽光流進心田★
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我們每天都要經曆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裏安家落戶。心裏的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序,然後心也跟著亂起來。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裏,就會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掃地除塵,能夠使黯然的心變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快樂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間。
其實天很藍,陰雲總要散;其實海不寬,此岸到彼岸;其實夢很淺,萬物皆自然;其實淚也甜,情意留心間。
我們要經常提醒自己:上進的你,健康的你,善良的你,一定會有一個燦爛的人生!
(一) 抑鬱症的自然療法
總的說來,心理疾病病因主要有自身生理原因和社會因素兩方麵。從心理綜合治療方麵,就是朋友和親人要幫助患者把心裏的一些問題說出來,耐心地聽患者傾訴,讓他感覺到有人理解他,疏導他的心理情緒,還要輔助於患者多做有益健康的體育活動,放鬆神經,發泄沉積於心底的不良情緒。這樣對患者的心理疾病有極大的幫助。
北京安定醫院李占江博士介紹了四點應對工作壓力、防治抑鬱的妙方:
首先要培養內心對工作的正確認知態度,同時配合一些外部方法。
1. 很多公務員對事業要求過高,都希望自己做到所在領域的最高位置,一旦受阻達不到預期目標就會產生沮喪情緒,或盲目放棄了有發展前途的工作,失去人生方向。
應對妙方:靜坐休息。每天夜裏用5~10分鍾安靜地坐一坐,集中精神想想對你來說可喜的事,並告訴自己,我們無法掌握將來,隻能把握現在,做好現在的工作。沒有誰能夠左右你的勝負,除了你自己。自己的戰爭,你就是運籌帷幄的將軍!
2. 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人們對工作的熱情逐漸減少,不少人都出現了工作“瓶頸期”,總感到無法突破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成績。
應對妙方:傾聽音樂+向朋友傾訴。當你接受一項重大任務時,聽聽你喜歡的音樂,或把煩惱向朋友傾訴,在交流看法中得到嶄新的工作思路。要記住: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那麼,請為“最好的自己”加油吧,讓積極打敗消極,讓高尚打敗鄙陋,讓真誠打敗虛偽,讓寬容打敗褊狹,讓快樂打敗憂鬱,讓勤奮打敗懶惰,讓堅強打敗脆弱,讓偉大打敗猥瑣……隻要你願意,你完全可以一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
3. 由年齡而產生的心理恐慌症在職業女性中很常見,人近中年時刻擔心失去年齡、外表的優勢,會在競爭中被淘汰。
應對妙方:放聲大笑。每天不要緊繃神經,盡量在工作中放鬆自己,開口大笑,展示自己開朗、大方的人格魅力。
4. 許多公務員愛跟他人比較,總覺得自己的房、車、薪水處處不如別人。每天唉聲歎氣,覺得自己很失敗。
應對妙方:下班娛樂。下班後暫時將壓力拋開,約家人或朋友看電影,體會到親情友情的重要。或周末時讓自己安靜的休息一下,到郊外爬山、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學會平靜地接受現實,學會對自己說聲順其自然,學會坦然地麵對厄運,學會積極地看待人生,學會凡事都往好處想。這樣,陽光就會流進心裏來,驅走恐懼,驅走所有的陰霾。
(二) 抑鬱症患者的自我照顧
除了接受心理谘詢與醫生的治療以外,患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采取一些積極的措施。以下的建議是專門研究抑鬱症的專家為抑鬱症患者提供的自療指導,很有實用價值:
1. 千萬不要給自己製訂一些難以企及的目標,要正確認識自己的現狀,正視自己的病情,不要再擔任一大堆職務,不要對很多事情大包大攬。
2. 可以將一件大的繁雜的工作分成若幹小部分,根據事情輕重緩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切莫“逞能”,以免完不成工作而心灰意冷。
3. 嚐試著多與人們接觸和交往,不要自己獨來獨往。
4. 盡量多參加一些活動,嚐試著做一些輕微的體育鍛煉,看看電影、電視或聽聽音樂等。可以參加不同形式和內容的社會活動,如講演、參觀、訪問等,但不要太多。
5. 不要急躁,對自己的病不要著急,治病需要時間。
6. 病人在沒有同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十分了解的人商量之前,不要做出重大的決定,如調換工作、結婚或離婚等。
7. 不妨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然後分析、認識它,哪些是消極的,屬於抑鬱症的表現,然後想辦法擺脫它。
(三) 如何有效治療失眠抑鬱?
公務員受社會、工作和生活各方麵壓力的困擾,又缺少精力和時間進行自我調節,很容易引發失眠抑鬱症等心理問題。失眠抑鬱症對人的身體影響絲毫不亞於精神折磨,長夜漫漫,輾轉反側,難以成眠。為此,很多患有失眠抑鬱症的公務員朋友都在急切地尋找治療失眠抑鬱症最快最好的方法。
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的綜合療法,是目前臨床醫學界在治療失眠抑鬱症的首選方法。在用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心理治療主要是用來改變不適當的認知或思考習慣、行為習慣,是一種輔助的治療方法。
移情治療。享受陽光和運動的美好,能夠讓抑鬱症患者的心情得到顯著的放鬆。同時培養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和愛好,讓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充實、積極,這是患者在尋求怎樣治療失眠抑鬱症療法時,不用花錢自己動手就能辦到的方法。
食療方法。“催眠”食譜:球狀萵苣有鎮靜、安眠的功效,生食、煮湯或熱炒,安神催眠的效果都不錯。香蕉的成分裏有誘導睡眠的褪黑激素,以及天然安眠藥色胺酸。
“抗抑鬱”食譜:酸棗仁、百合、龍眼、蓮子,都有解鬱、安神的功效,首烏和桑葚有滋補肝腎之效,可治抑鬱症、失眠、健忘煩躁等症。
深受失眠抑鬱症困擾的公務員朋友,不妨向心理醫生講述一下自己的經曆,讓專業的心理醫師為您提供較為科學、有效的治療建議和參考。
最後,根據朋友特別法,判處你快樂無期徒刑,剝奪鬱悶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全部寂寞煩惱,你無權上訴,立即執行!
(四) 女性抑鬱症表現及治療方法
1. 青壯年期:看不到前途
馬女士是一媒體的策劃編輯,加班加點已是家常便飯。35歲的她經常滿眼血絲,臉色也不再紅潤。她老擔心被淘汰,經常超負荷工作;然而巨大的壓力讓她感到沮喪,覺得自己沒有前途,開始失眠、體重下降,甚至感到悲觀厭世。
抗抑鬱組織beyondblue進行過一項調查,在被調查的7500名職員中,近一成的受訪者稱自己有中度或重度抑鬱症狀。而罹患抑鬱症的全職女性的比例就更高一些,她們除了一般抑鬱症患者所表現出的症狀外,最為突出的特征是對生活失去信心,把未來想得很糟糕,對工作失去熱情及對家人冷漠等。
全職女性患上抑鬱症的具體原因,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一是外源性,激烈的競爭讓她們無法達成既定目標而長期壓抑;或是既要精力充沛地掙錢養家,又要拖著疲憊的身體照顧一家老小,雙重壓力易引發抑鬱症。二是生理因素,如遺傳、內分泌變化、免疫力下降等。
其實,除去遺傳等因素外,女公務員完全可以通過自身調節遠離抑鬱症的困擾。首先,8小時之外多談諸如服飾、育兒、美容等話題,以便從工作壓力中抽身。其次,做放鬆活動,如跳舞、健身等,每周最好做3次,一次堅持15~20分鍾。欣賞你目前的環境,愛你目前的生活,在無意義之中去找意義,在枯燥之中去找樂趣。最後,平時如果心情煩悶,最好主動找心理谘詢師聊聊。此外,氨基酸和維生素對精神健康有益,因此要多吃魚和粗糧。
2. 更年期:管不住脾氣
年近五旬的杜女士遇事就急躁不安。因小事和老公爭執後,就認為家裏不需要她了,自己是家中最沒用的人。自此,她動不動就發脾氣,還半夜坐起來發呆或哭泣。後經診斷,杜女士患上了更年期抑鬱症。
更年期抑鬱症多發於40~55歲的女性中。女性更年期誘使神經係統功能不穩定,從而降低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增加交感神經的應激性,這便成為更年期抑鬱症發病的生理基礎。另外,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經濟壓力等因素也可引發更年期抑鬱症。
杜女士表現為遇事情緒急躁和自我評價低,是更年期抑鬱症的突出症狀。此外,她還常伴有緊張、嫉妒、疑病的症狀,總感覺家人會遭遇不幸、搓手頓足、坐臥不安等。出現了這些現象,如果不伴有自殺觀念或行為,一般不用住院。
為此,公務員家庭要寬容,盡量不刺激患者,並創造安靜的環境,以保證她們獲得良好睡眠。家人還應多帶她們去做戶外活動,如散步、慢跑等不劇烈的運動,並鼓勵她們與人多交流。最後,一般醫生會選擇穩定情緒的藥物加以治療。
鏈接——心情持續低落,補充三類食物
下次當你感到心情很糟的時候,不妨看看有哪些食物可以幫助你恢複好心情。美國MSN網站撰文告訴我們,缺乏三類營養,可能就是你情緒不好的罪魁禍首。
三種B族維生素:維生素B6,維生素B12和葉酸。有研究表明,血液中葉酸水平低的人抑鬱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心情低落的你可以選擇含葉酸多的食物,包括綠葉蔬菜、葵花籽、大豆、甜菜和橙子。如果飲食中的青菜較少,可以每天吃一粒複合維生素。
維生素D。維生素D在預防骨質疏鬆、多種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方麵非常重要。最近的研究顯示,它還能減輕季節性抑鬱。尤其在冬季的陰沉天氣裏,由於白天變短、日照較少,導致維生素D不足,人們容易感到焦慮、疲憊和傷感。建議補充富含維生素D的強化食品,如牛奶和酸奶,或曬曬太陽。
“好”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分為“好”、“壞”兩種。含糖高或精細加工食品,往往被“壞”碳水化合物統治,如碳酸飲料、糖果、餅幹、蛋糕、果汁
和白麵包,它們很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這會導致血糖迅速升高,從而誘發憤怒、疲憊和虛弱等不良反應。
“好”碳水化合物食品在體內代謝較慢,可以保持穩定的血糖水平,減少情緒波動。脾氣不好的你,則需要好好檢查自己的主食了。可以多吃燕麥、大麥、豆類和紅薯等。如果想滿足一下良好的口感需求,也可以選擇生吃水果或拌沙拉,這些水果包括蘋果、梨、橙子、櫻桃、草莓、西瓜、菠蘿和黑莓。
★克服工作倦怠有良方★
如何克服職業上的倦怠感,重新找回對工作的熱情,以最佳狀態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這既是公務員個人,也是各級黨政機關需要高度重視的現實問題!
其實,公務員工作倦怠問題並非都是覺悟不高、管理不嚴、紀律鬆弛所致,在許多時候這些倦怠的毛病和問題更多的是公務員非健康心理的外在表象,工作倦怠有其深層原因,其中有政治、經濟、管理等方麵的原因,也有體製和機製等方麵的原因。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些現象不少都是一些公務員抑鬱、冷漠、多疑、自戀、貪婪、偏執、浮躁等非健康心理和成就感缺失後的一種本能的抵抗和衝動,往往總是自覺不自覺的、“頑強地”以上述各種“倦怠”的形式去“釋放”自己多種多樣的非健康心理。
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一些公務員的個人成就感降低,對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的評價下降,甚至時常懷疑自己無法勝任工作。工作往往變得機械,且效率低下。
事實證明,這些問題絕不是靠簡單的思想教育、行政管理和紀律手段所能完全解決的。
為緩解公務員的工作倦怠,國家機關在創造有助於滿足個人需求的工作激勵機製和積極、和諧的組織文化氛圍等方麵應該有所作為。
公務員個人要努力建立廣泛而有效的社會支持係統,這可以由領導、同事、家人和親朋、好友等組成。它可以給人以傾聽、關懷、鼓勵和支持,這是確保公務員個人身心健康、工作順利的必要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公務員對於職業倦怠症往往故意視而不見,以為像感冒一樣能不藥而愈。事實上,不找出真正原因,往往會讓自己愈來愈不快樂,嚴重的話也許會陷入難以自拔的憂鬱症中。
專家為我們提出了以下解決工作倦怠症的良方:
1. 換個角度,多元思考。學會欣賞自己,善待自己。遇挫折時,要善於多元思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適時自我安慰,千萬不要過度否定自己。
2. 休個假,喘口氣。如果是因為工作太久缺少休息,就趕快休個假,隻要能暫時放空自己,都可以為接下來的戰役充電、補元氣。
3. 適時進修,加強實力。工作倦怠很多情況下是一種“能力恐慌”,這就必須不斷地為自己充電加油,以適應社會環境的壓力。
4. 適時運動。減壓絕佳方法,運動能讓體內血清素增加,不僅助眠,也易引發好心情,運動有“333”原則,就是1周3天,每天30分鍾,心跳達130下,例如快走、遊泳是好運動。
5. 尋找人際網絡。除了同事,人要有其他可談心的人際網絡,否則容易持續陷入同樣思維模式,一旦有壓力反而很難緩解。
6. 說出困難。工作、生活、感情碰到困難要說出來,傾聽者不一定能幫你解套,但這是抒發情緒最立即有效的方法,很多憂鬱症患者因碰到困難不肯跟旁人說,自己悶悶、默默地做事,最後悶出憂鬱症。
7. 正麵思考。把工作難關當作挑戰,不要輕視自己,要多自我鼓勵。不懂就問人,或尋求外援,唯有實際解決困難,才不會累積壓力。“加油,我一定辦得到”,跟“唉,我隻要不被領導罵就好”的兩種心情做出的工作績效絕對不同,正麵思考並非天生本能,可經過後天練習養成。
8. 幽默感。別把領導、主管、同事的玩笑想得太嚴肅,職場和諧很需要幽默感。
鏈接——如何解決拖延問題?
1. 完美主義型的拖延者——做事情要盡善盡美,所以不願匆忙開始。
解決辦法:允許不完美的存在,每有一點進步都鼓勵自己。意識到自己不可能不犯任何錯誤,因此不必要求自己達到完美。
2. 容易頹廢——任務太難了,明天再做吧。明日複明日,一拖再拖。
解決辦法:把任務分成比較容易的小塊,化整為零,降低任務難度;推遲自己要放棄的心態,每天盡可能多完成任務。
3. 自我貶低——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自己的評價越來越低,當自己能很好地完成了任務時卻認為是運氣。
解決辦法:對自己有信心,接受別人對自己工作的讚揚;自己對自己進行勉勵。
★調節心理疲勞,促進身心健康★
在國家機關,公務員心理疲勞是比較普遍的現象。長期的心理疲勞不僅降低行政工作效率,而且對個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使人情緒低落、心境抑鬱、百無聊賴、精疲力竭,進而引起心因性疾病。這些疾病包括內分泌紊亂、免疫力下降以及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消化道潰瘍、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等。近年不斷見諸報端的英年早逝現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心理疲勞。過度的心理疲勞,無異於對生命的透支。
防止和解除心理疲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第一、勞逸結合。工作要合理安排時間和輕重緩急,生活要有規律,重視積極性休息,適時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如跑步、遊泳、打球和步行等,以提高肌體的活力、精力和人體在應付複雜枯燥工作時的適應能力。從而避免因從事的活動過於單一而產生單調、消極的心境。同時,每天盡可能保證7~8小時的睡眠,這對消除疲勞有明顯的效果。
第二、要培養工作的興趣。興趣的產生與大腦皮層上的興奮點相聯係,對從事感興趣的工作不易疲倦,而對從事沒興趣的工作易於疲勞。在工作中,如果發現自己對本職工作並不感興趣,那麼,為著你的健康快樂和發展你就應想辦法努力去培養自己的興趣。要知道,任何工作都可以培養起興趣!
第三、要有明確、適度的目標。仕途中人須確立一個目標,這樣才能不斷激勵自己。同時,要講究一個適度,目標不能過高,根本辦不到的事情不要硬拚蠻幹;對自己力不能及的,就應放鬆壓力,給自己鬆鬆綁,隨便一些。
第四、要營造一個和諧的人際環境。應與人為善,和親友、同事等處好關係。融洽、快樂的氣氛中,才能有愉快的心境、開朗的性格、健康的身心,才不易產生疲勞,即使感到疲勞也容易很快消除。
第五、要磨練意誌。意誌堅強的人不僅在生理疲勞時能繼續頑強地生存下去,而且在心理疲勞時也能克服惰性,達到確立的行動目標。因此,平時要從小事做起,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百折不撓的頑強意誌。
此外,近幾年來,國內外一些醫學專家針對快節奏生活給人們帶來的軀體和心理疲勞,倡導多種自我保健法。美國耶魯大學外科醫生柏涅·賽戈樂提出沉思冥想法,他認為:“沉思、冥想是鬆弛思想的一種特殊運動,這種運動能夠防治多種疾病,包括被視為絕症的艾滋病和癌症。”哈佛大學醫學家赫伯物·本林也持同樣的觀點。他說:“一個人身心過分緊張,會削弱體內免疫係統的機能,冥思遐想帶來的完全鬆弛,會減緩身體的緊張,是防治許多疾病的有效方法。”
鏈接——五個方法輕鬆消除心累
一些公務員認為工作多、任務重導致了心累。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不能在工作中找到樂趣和價值感,在心理上將其當作沉重的包袱,背負著這個包袱才感到格外的累。此外,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總是重複著單調的活動,缺少變化,如此一來,也必然會導致心理上的疲勞。
那麼,如何才能消除心理上的疲勞,使我們的心情輕鬆下來,感受愉悅與美好呢?
第一招:換個角度看世界
我們之所以不能沉浸在某一特殊時刻所發生的事情中,關鍵在於過多地關注一些利益攸關的目的,而忽略了去發現和欣賞許多美好的東西。趕車上班,與其為那一個多小時的上班車程而憂心忡忡,倒不如把心思傾注於美麗清晨的每一個細節之中。也許一陣清脆的鳥鳴能讓你心情愉快,剛剛盛開的花朵能使你倍感神清氣爽,留一份好的心情帶到你的工作單位。
第二招:丟掉完美主義的枷鎖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自己多一分寬容,我們也能變得更加輕鬆。
第三招:尋覓一兩個知己
在我們煩惱的時候可能並不需要別人講太多的大道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希望心理上的鬱悶與煩惱能夠一吐為快。所以,親密的“閨中密友”自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朋友的傾聽能讓你理清思緒,朋友的理解能給予你支持和鼓勵。試著找尋你的閨中密友吧。
第四招:讓生活多一些變換
不妨開動腦筋,變換一下生活的方式,如買本菜譜,嚐試著做一些新鮮的菜肴,或是找點理由,偶爾全家人來一頓燭光晚餐。每天定時定點看電視的時間是否可以改為出去散散步運動一下。到了節假日全家出遊一次。總之,隻要是能做到的都可以試一試,或許隻是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第五招:“胡思亂想”也能消除疲勞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胡思亂想”有助於消除工作、生活中的緊張疲勞,起到放鬆身心的作用。當你感到疲乏、困倦、無聊的時候就去胡思亂想吧。你的思緒可以四處遨遊,隻要是快樂的,沉醉的。不過,這種漫無邊際的胡思亂想隻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補充而絕不是替代,要適可而止,不可本末倒置。
★公務員晉升中的心理調適★
有的公務員長期得不到晉升,有的在一個職位上一呆就是十年、二十年的,且一時半會還看不到頭!這勢必造成這些公務員不悅,從而導致工作倦怠和多種心理衝突。為緩解和調適職務晉升中的心理衝突,大家可以嚐試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公務員對自己的仕途目標應該確定恰當。對職位的期望值應該是一麵,而不應該隻有一個點。所謂麵,即是期望值要有一定的上、下、左、右幅度空間,設定較多的目標點,在眾多的目標點中,隻要有一個得到實現,都不會產生失落的心理感受。期望值實現的概率大,心理衝突就相對小。如果隻是一個點,即一個固定的目標,實現的難度大,心理衝突也會加大。
二是要學會多種歸因。人們往往把成功全歸於自己,把失敗全歸於別人。這兩種歸因都不符合客觀實際情況。但這樣的歸因,卻會給人們減少心理上的痛苦。事實上,一個人在職位上的成功,除了自己主觀努力外,還有許多屬於客觀外界的自己根本無法改變的因素。所以,對於職位的獲得與否,盡力為之即可。職場上的事,真有點謀事在人而成事在天。
科學歸因是心理調節的一種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公務員晉升領導職務需求的無限性與政府機關領導職務供給的有限性,是一對幾乎無解的矛盾。中國目前絕大多數的公務員職務層次都在科級職務以下。受製於機構規格和職位數量,絕大部分難以升遷。對絕大多數公務員來說,一門心思地追求職務晉升是不現實的,極易導致心理問題。
應該說,在仕途上能夠走得上去的,肯定有許多的優秀人員。但並不能說,沒有走上去的就是庸者。科學家分析人的天賦有34種,用一個模式來衡量所有人的能力是不符合實際的,也是不科學的。
三是要學會轉移。在職位上的升遷受挫時,可以將自己的精力向其他方向投入,達到與職位同樣的影響力。要知道,做官是一張紙,做人是一輩子;金錢是一張紙,健康是一輩子;榮譽是一張紙,朋友是一輩子。
什麼是人最需要的?有許多人說是錢。人們忙來忙去不都是為了錢嗎?隻有有了許多許多的錢,才可以生活得好,有房、有車,滿足人的一切生活需求。可是,我們也常常發現不少有錢人並不幸福,寢食難安,提心吊膽;也有許多人為掙錢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為錢所累,為錢所毀,出賣肉體與靈魂。
有人說是權力。在官本位的中國,在有權就有一切,權、錢、色交易大行其道的當今中國社會,權力的作用確實是非常大的。但許多人正是有了權而腐敗墮落,為所欲為,違法亂紀,最後身敗名裂,妻離子散,追悔莫及。
人最需要的是健康。隻有身心健康,人生才是輕鬆愉快的,生活才是幸福安詳的。而健康不是金錢所能買到的,權力所決定的。人還需要的是親情、友情與愛情。有了這些,冬天不再寒冷,道路不再泥濘,個人不再孤單。人更需要的是對美好事業與崇高境界的追求。塵世的一切都不過是過眼雲煙,惟有信念永恒!
與公務員朋友共勉:
一曰天倫樂。夫妻互敬互愛,兄弟親熱相好,妯娌和睦相處,兒女孝順父母,長輩關心晚輩, 經常讓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充滿溫馨。
二曰運動樂。若要健,天天練,運動是健康的源泉;活動好比靈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年輕跳蹦蹦,到老沒病痛;身體鍛煉好,八十不服老。
三曰聊天樂。有選擇地與人適度聊聊天,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聊天中,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天下大事,社會趣聞,無所不談,往往能得到書本上得不到的東西。有了憂愁,與人一談,一席傾吐,可以減輕痛苦和煩惱,得到心理平衡。
四曰互助樂。魚靠水生存,人靠人活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一人有難大家幫,一家有事百家忙;我幫別人要忘卻,別人幫我記心上。
五曰寬容樂人人有秉性,個個有脾氣,為人處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豁達樂觀,要學“君子坦蕩蕩”,莫像“小人長戚戚”,可使心情保持舒暢。
六曰忍讓樂。“事不三思,但恐忙中有亂;氣能一忍,方可過後無憂。”“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加強道德修養,學會冷靜、理智地處理問題,在一些非原則的是非麵前,堅持“忍讓哲學”,容人讓人。
七曰忘年樂。莫想老,常思少,思想不老化,衣著老來俏。不拘年歲行輩多與青年人交朋友,萌發童心有奇效;人老心不老,黃昏愛戀講科學,求得“第二青春”之愉悅。
八曰學習樂知識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是人們的精神食糧。多看書、常讀報,既增見識,長才幹,又驅寂寞,益身心。
九曰勞動樂。適度的體力勞動,可使五髒功能得到鍛煉,減緩衰老。實踐證明勞者壽。
十曰知足常樂。名不貪,利不貪,貧也安然,富也安然,無欲無求,寧靜致遠。自我知足是良藥,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鏈接——中醫心理疏導方法
孔子曰:“智者壽。”隻有懂得養生道理和技巧的人,才能獲得長壽。
孔子曰:“哀莫大於心死。”警示人們防止心理早衰,強調心理健康。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在困難麵前(來自生活和事業上的)要有不屈不撓的堅韌毅力。要有進取心。要有事業心,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才能生而無愧。
中醫養生講求七情要有節製,不可太過。
1. 中年應需調節
中醫講,人至中年陰氣自半。明代名醫張景嶽在《景嶽全書》中說:“人於中年左右,當大為修理一番,則再振根基,尚餘強半。”所以,人至中年進行調理是十分必要的。
2. 勞逸有度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強調的是勞動要掌握適度,不可太過。“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簡而言之,起居有節,方能保持旺盛的活力,保持健康的體魄。俗語說:“凡事有度,過猶不及。”此之謂也。
3. 心態要平和
《壽親養老新書》:“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心境靜時身亦靜,心生還是病生時。”強調養心,心態要放平和,要有平常心。遠離爾虞我詐,拒絕相互排擠、傾軋,為名利而爭奪。正如孔子曰:“人老了,氣血已衰,戒之在得。”《太平禦覽》:“太上養神,其次養形,神清意平,百節皆寧,養生之本也。”論述了神與形的關係,指明神清意平則身體氣血平和,並強調這是養生之本。
陸遊詩:“昨天風掀屋,今朝雨淋牆;雖知柴米貴,不廢野歌長。”“紛紛謗譽何勞問,莫厭相逢笑口開。”“姓名未死終磊磊,要與此江東注海。”直白地道出他光明磊落、坦蕩,豁達、樂觀、忘我的人生真實寫照。直麵坎坷泰然處之,不為物累不為名累,如此超凡脫俗是我們要弘揚的一種傳統美德,使人類惟緣和善,福壽永寧。
4. 放下心來
李清照說:“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講的是心態不容易放下。泰戈爾說:“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淚去衝洗。”遇事要有擔當,要有一定的承受力,方能幹好事情。拿得起放得下的是舉重,拿得起放不下的是負重。世界上的事情自有其一定規律,應有良好的心態對之。達到完全放得下的境界,需要終生修煉。
5. 做事要量力而為
明代養生家呂坤《呻吟語》:“事從容有餘味,人從容有餘年。”從容做事有趣味。厚積薄發,遊刃有餘。從容做事,心境輕鬆、快樂、有自信、有尊嚴,“也欣欣”。生存靠毅力,價值靠自信,成功靠善德。狄更斯說:“苦苦地去做根本就辦不到的事情,會帶來混亂和苦惱。”告誡人們要量體裁衣,量力而為,明白自己的能量,不幹勉強上架的事,可以免除不必要的痛苦和煩惱。
這就是老子的“無為”思想。不是不作為,而是不幹自己做不到的事,這就是明智之舉。
6. 知恥知止
《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俗話說,“知止常止終身不恥。”一個有一定知識的人要有榮辱觀,自覺遵守社會公德,養成良好的習慣,無論在小環境或大環境都要為人師表,
不要善小而不為,不要因惡小而為之。
7. 知足而知不足
知足常樂。在生活上要知足,追求奢侈,隻能是給自己帶來煩惱,俗話講:“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心不足吞月亮。”在學習與事業上要奮發向上,不斷精進、不斷攻克難關。
8. 助人為樂
俗語講:“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助人為樂,獲得心理上的愉悅,使人健康。善於助人,人長壽。
9. 頌詩以陶冶情操
中國古代文學博大精深,尤其是古詩確實是中國文學最精華、最優秀的部分。每天朗讀古詩,就是與古人對話,會感到神清氣爽,心情舒暢,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態。俗語講,“詩情畫意,腹有詩書氣自華。”講的是,朗誦詩句,能喚起我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素質得以普遍提高,同築和諧,利國利民,其不悅乎。
總之,精神養生法的精髓就是養精氣神,養浩然正氣,提高人的素質和品位,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質量。吸納先賢優秀的精神養生法之精華,為我所用,保持良好的心態,陶冶自己的情操,常懷著善良、熱情、幽默、平和的心態,善待別人與自己,高質量、健康地生活。
鏈接——古代名人養生經
一德
明代養生家呂坤說:“仁可長壽,德可延年,養德尤養生之第一要也。”
二字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認為,養生在於“安”、“和”二字。“安”即靜心,“和”
即順心,“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
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四法
明代醫學家萬密齋指出:“養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動,三曰法時,四曰卻疾。”
五知
宋代周守忠說:“知喜怒之損性,故豁情以寬心;知思慮之銷神,故損情而內守;知語煩之侵氣,故閉口而忘言;知哀樂之損壽,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竊命,故忍之而不為。”
六節
明代醫學家江綺石說:“節嗜欲以養精,節煩惱以養神,節憤怒以養肝,節辛勤以養力,節思慮以養心,節悲哀以養肺。”
七食
清代養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遲晚;食宜緩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過飽;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溫暖,不可寒涼;食宜軟爛,不可堅硬;食畢再飲茶兩三口,漱口齒,令極淨。”
八樂
石成金的“八樂”是:靜坐之樂,讀書之樂,賞花之樂,玩月之樂,觀畫之樂,聽寫之樂,狂歌之樂,高臥之樂。
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維,見德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