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住院總主要是會診,而內科醫生對於血糖可以自己搞定,何況心內呼吸等科室根本就不願意請內分泌科會診。心內科從來就痛恨內分泌科把患者血糖調的過低或者說正常,這對於心內科患者來說是比較危險的,如果導致交感風暴,那麼病人很可能gameover。而至入冬以來病床爆滿的呼吸內科最怕內分泌的去寫上一堆起不了實際作用的並發症篩查,就算篩查出來,又有什麼實際意義?腎內科的中心任務之一就是收治晚期糖尿病病人,人家哪裏需要你的染指?而外科請會診主要是手術,在我的碎碎念中外科醫生自己都知道了血糖高了加兩個單位,低了減兩個單位,如此而已。所以,我的工作算是最輕鬆的。
我如饑似渴的學習經濟學知識,但是那些知識是枯燥的,我看著看著就要到網上遊覽一會。
朋友圈都在傳以為外科醫生兒子的作文,作文寫道:“爸爸愛睡懶覺,我不喜歡這樣,要多陪陪我們”,“爸爸早出晚歸,一個電話就又被叫走了,休息天就想著一直睡懶覺”。他是我的爸爸不是那些病人的爸爸!
我看了,和其他醫生的反應是一樣的,覺得無比的辛酸。而其他人隻是白白的感慨一下,繼續給患者當爹當媽。而我卻更加反感這個職業,後悔當初腦袋進水當了醫生。
何必嘛!這個信價比值嗎?是的,馬雲馬化騰的孩子也許仍然很難見到自己的爸爸,爸爸是員工的爸爸,是客戶的爸爸。可是,馬雲馬化騰雖然忙碌,雖然奔命,但是卻可以創造億萬的財富,享盡人間榮華富貴。子女雖然會缺少父愛,但是會有父輩們創造下的財富,會站在社會的頂層。而同樣忙碌的醫生呢?看似現在轟轟烈烈,除了個別極品醫鬧,別人尊稱一聲某醫生,即使擁有所謂的“高官厚祿”,即使成為某主任,某院長,但是退休了呢?一切清0。孩子是要管束的,不可能自己成材。醫生後代成為混世魔王的不占少數,為什麼?因為太忙,沒時間管孩子。但是你累了一輩子又能給你的孩子留下什麼呢?成為混世魔王的他們靠什麼生活?
景雲兒的父親曾經語重心長的教導過景雲兒和我。他說他如果像別人一樣拚命,照樣有機會成為所謂的院長主任,但是他放棄了。他把他大部分經濟放在了培養景雲兒上麵。院長的孩子又如何,父輩退休了什麼都不是了,退休人員的地位是靠孩子的。很多人為了貼補孩子的家用,退了休一大把年齡還到民營醫院去打工,他就不明白這些人現在知道關心孩子了,當初幹什麼去了?所以,當年不明真相的景雲兒父母看著女兒和“事業狂人”謝思博的所謂”曖昧“,最怕景雲兒和如今他們心愛的幹兒子有一腿。他們寧可要在基層醫院工作的徐亮也絕對不能接受謝主任當女婿。而謝思博所謂的癡迷於醫學事業,不過是用事業來轉移注意力罷了,其實和景雲兒是一類人。不過謝思博的爸爸好像是那類真的專家,哎!
我也下定決心,即使這輩子要在醫院裏了此殘生,絕對把孩子放在首位。醫生的信價比太不值,要想我像那位外科醫生一樣奔命,那麼我的工作一定是可以讓我成為馬雲馬化騰,不能用時間陪伴我的後代,就用金錢彌補他們吧。總要占一頭,兩不占,何苦?
想到這裏,我拿出經濟學書籍,繼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