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荒廢土地(2 / 2)

沒有人願意永遠留守在大山,更沒有人願意一生守護土地,但是、鄉村不可能都變成城市。對於我大山的孩子,婚姻更多的時候,是一種奢望和祈求,我們奢望幸福美滿的婚姻,我們祈求一生平淡如水,至始至終敬之於天道,孝之於人道。

可是這些,在現在的女孩眼中,不同的現實觀裏,所有的追求,都是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我們大山的女兒,從出生開始,早就注定了與鄉土背離的遠方,她們有的從小勵誌,走出大山,遠離父母宗親。而年邁的雙手,一直都是兒子獨有的責任和擔當。

走出大山,奔向大都市,背離土地,這種現象,在今天的現實社會之冊中,更加顯得多為可見。現實存在的無奈,不是誰都可以改變的,娶媳婦唯一要求,早就從半袋米和一頭牛的相親嫁娶消失了。曾經可以用一頭牛,一袋米,決定兩個人的一生。

而今的便是洋房和轎車,如果再遠一點就是異鄉他國,那些把洋房定居在故土之外的人們,多半都是放棄鄉土,自留地常年被荒草叢生占據,沒有耕種,沒有收割,像好一點的土地,租給大山裏的的農人,可是今天還能留守土地的農人,已經變得不那麼多了。

這是社會運轉的趨勢,也是土地和人們分離的痛苦。有的老人,跟隨子女,在他國的洋房中生活數年半載,依然背著行囊從遠方回來,因為不舍,因為不自在,因為所有的不喜歡,最後都會變成一種難舍其根的鄉愁。

我曾經幻想過這樣一件事,如果有一天我找不到鄉愁,那麼我的歸途又在哪裏?我的人生年邁,我的晚年生活,我又將何去何從,我又該如何,去走完這人生最後的行旅之途。或許、有那麼一天,我不在會習慣大都市的燈火酒綠,紙醉金迷,也像陶淵明一樣,追求那麼一方世外桃源。

當生命之旅,走到一定的程度,目睹過太多的風景後,剩下的追求,有的時候也存在於一份淒涼的淡意。再遙望哪一片荒廢的鄉土,或許、更多的便是一種對於歲月滄桑的難言和人生長旅的缺憾。

我不排除背離鄉土的社會運轉規則,但是對於鄉土之根本,我想不是我一個人有這種感覺,而是更多的人,更多走的越來越遠的人,幸福生活真正的真諦,就是在擁有的時候不放棄,在珍惜的時候知足,所謂感恩生命,莫過於四個大字知足常樂。

在我傳統的思緒觀念裏,一直都理解的生活是,父母在哪裏,根就在那裏。不管在哪裏的大都市生活,故土永遠是這一世的根本,我無法抹滅的是,我生命之跡,最開始的那一片土地。許餘生時光,還是依然會選擇敬之天道,孝之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