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我日,我暈,我倒(1 / 3)

天地之大,莫出盤古,城郭之最,莫過中京。

中京之地,南傍炎江,北依神武,城東之處,更有美麗絕倫的觀月聖湖。

作為神武帝國的首都,中京分為外城、內城、皇城。其中外城又分為西街城和東橋城。顧名思義,因為中京兩麵傍水,西部地勢平坦,大街林立,來往顧客摩肩接踵,人流如梳。而東橋城卻是運河如網,星羅棋布,各色大橋小橋數不勝數。東城的四大水門,猶如帝都為觀月湖敞開的胸襟,是神武帝國漕運的中樞。稅司、漕運司,後麵再跟著一個監察司,城門團營,正所謂“東門四將”。

至於外城的其餘三處,北有神武門,連接著神武帝國國教重地神武山,西有望西門,所達之處,天下也。帝國各地行省,以及臨立國邦乃至西域孔雀國,來使皆由此門出入。中京南鄰炎江,西來東往之客是故流連南灘。南灘又稱觀月灘,這裏碼頭林立,各大幫派席地就食。南門又稱龍門,大有龍起於江之意。

龍門大街從內城一直延至觀月灘,臨江便成“龍灘”,龍灘是開國皇帝禦賜的名字,是皇家采辦貨物的專用碼頭,由皇家內司經營,常年駐守著皇家侍衛。

除去龍灘,觀月分為四灘,最東為月灘,這裏是漕幫的地盤。說是漕幫,其實也就是城中的苦哈哈們為了多招攬顧客,在同行中爭食而聚集起來的民間組織罷了。

他們與常人沒有其他分別,平日裏裝卸些貨物,修理船隻,一旦有其他幫派的人員過界攬客,幫主自會帶領幫眾守土負責,多有流血鬥毆。但是南門各大幫派人數眾多,器械卻是極為簡單,最高配置也就是些江湖豪客的護身法寶,規模大了,許多苦哈哈甚至抄起身上的扁擔物什就上,所以隻要不危害到城內的穩定,官府也不追究。

各大幫派都是苦哈哈,打架鬥毆也成不了什麼大氣候,更何況幫主們於官家大多有來往,其中油水自然頗豐,是以官服對此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漕幫幫主姓朱名厚照,此厚照非彼厚照也,人稱朱老大,也有人戲稱豬老大的。朱老大膝下三子。長子朱顏,掌理朱家商隊。朱家持掌漕幫,商隊與碼頭是主要的收入,手底下幾千人的進項來源。朱顏年過三十,為人穩重,常年奔波各地,是朱老大的主力抓錢手,次子朱正,管理著碼頭的經營,是第二抓錢手。三子朱駿,既然抓錢重任被兩個哥哥擔了,這花錢重任便隻能落到這三少爺朱駿頭上了。

且說朱駿身為漕幫三少爺,身無長物,倒是小時候在私塾裏念過兩年書,但是整日裏與碼頭苦哈哈們懶散慣了的,自然沾染了許多痞氣,在私塾裏邊混不到兩年,便被趕了出來,整日裏遊手好閑,奔波勞碌於市井青樓。朱老大對這些也是眼不見心不煩,偶爾才會使喚過去一頓臭罵。朱駿對自己的老子也算厚道,沾惹的都是些小事,平時自己也能擺平,不用朱老大幫他擦屁股。朱老大漸漸已經把老三放任不管,一門心思培養自己的接班人。

要不是朱老大的結發妻子柳氏提起老三年紀不小,是該娶妻生子的時候了,朱老大幾乎已經忘了自己還有這樣一個不疼不癢的兒子。朱老大張羅多日,給老三尋摸了一門親事,隻盼招個乖媳婦回來好好管著老三,等時日久了,老三年齡見漲,自然能收斂心性,走上正途。柳氏是朱老大年輕闖蕩江湖時認識的江湖女子,原名柳晴兒,人稱“柳二娘”,使得一手好飛刀。後來嫁入朱家,相夫教子,原來在江湖上叱吒風雲的女子竟然變成多敗兒的慈母,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事情來了。朱駿眼見老爹要給他張羅婚事,開始還是感激涕零,轉而又恍然大悟。自己年少多金,正是享受年華的大好時光,若是上有高堂,下有妻兒,又如何能輾轉青樓柳巷,揚名立萬。朱駿心有戚戚,更加醉生夢死,隻願這美好的生活能一直延續下去。

朱老大尋得的親家是西城的羅家。羅家是帝國北邊幽州遷來的工戶,家中不算富有,卻也擁有數家手工店鋪,平日裏收入也算頗豐。羅家有女初長成,聽聞媒婆說道,羅家女子年方二八,身材窈窕,溫文爾雅,正是典型的小家碧玉。平日養在閨中,甚少出入家門,家教自然是不錯的柳二娘心中歡喜更甚,仿佛人家已經是自己的兒媳婦似的。

朱駿雖然無恥,卻是二娘的心頭肉,假如家中多子,婦人家一般都是喜愛弱子多過喜愛強子的,這是千百年來母性的共同點。數日張羅,婚事已定,聘禮已下,就等著黃道吉日,讓兒子登門過戶,將那小家碧玉取將進來了。

婚事日近,朱駿心灰意冷,整日流連花叢,酒肉朋友們戲他回光返照。年少輕狂自然會有邊界,扶妻育子是人生的正事啊。

朱老大眼見兒子的婚期將近,便囑咐王管家去把朱駿換來,畢竟娶妻結婚的是兒子,許多事還是得他本人去辦理妥帖的。王管家正待出門去叫,隻聽的外頭一陣急急的呼叫:“不好了,出大事了!”

片刻便見院牆外邊跑過來一個身穿短襖的青衣瘦漢,這人本是漕幫的一個苦哈哈,因為朱駿看的對眼,於是被提拔到三少爺身邊做了個管事,專門管理三少爺的日常起居。他名叫劉三才,隻見他麵色灰白,額頭上有斑斑血跡,王管家心中一跳,莫非是三少爺惹上了其他幫派的,還被人打傷了,那可就是了不得的大事情了,搞不好明日裏觀月灘上又是一番血戰,那中京城內又得多一批孤兒寡母了啊。